柒重楼

《柒重楼》

第139章 无人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1.

罗布泊无人区,位于维疆自治区东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度,东经90.3度,海拔达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地处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这个地方与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羌塘无人区并称为“华夏四大无人区”。

罗布泊在蒙古语中就是“多水汇入之湖”,这里曾经是华夏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多条内陆河流汇集于此。

在古时候,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被称作为:泑泽、盐泽、涸海、牢兰海、孔雀海和罗布淖尔……

“我说……这么基础的知识,你们这些研究考古专业的,有必要跟个学前生一样听得那么认真吗?”戈壁滩上的营帐里,林逍望着在自己面前坐成一排的考古队员们,颇有些无奈地说道:“还有你——陈默,你拿出考古日志记笔记的样子是认真的吗?!”

那个叫做陈默的考古队员嘿嘿一笑道:“我想了解一下未来之人的不同看法嘛。”

“逍哥,别岔开话题呀,继续说!”考古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女队员梅英兴致勃勃地催促道。

在还没有被卷进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里来的时候,林逍的志向还真的是当一个老师,要不然当时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他也不会选择静海师范学院了。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会来得这么快——自从彭千秋证实了两人来自未来的身份后,考古队员对林逍和叶无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叶无心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满脸都写着“生人勿近”这四个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抬头看星星,连话都不多说一句,队员们在她那里碰了钉子,也就不再缠着她问话了。

于是,考古队员所有的好奇就都落到了林逍的身上,这些天来,几人从动车聊到了飞机、从火箭聊到卫星……从天到地、从古到今,林逍几乎都讲了一遍,讲到最后连哪些是真的、哪些是他胡诌敷衍的,连他自己都要分不清了。

这不,今天队伍正式进入大漠深处,队员们又开始让林逍讲述一下关于他所了解的罗布泊,看看和自己知道的有什么不同。

“合着我就是个工具人呗——需要的时候就得把自己的知识储备提供给他们,他们还不用付我工资的!”闲下来的时候,林逍是这么跟叶无心吐槽的。

不过说实话,能借着这次穿越的机会,看到西域戈壁的景色,林逍还是觉得自己这个工具人当得挺值当的。他见过许多大都市的繁华,也见过泰山之雄伟、沧海之浩瀚、雪峰之巍峨……但这戈壁的景象,他这一辈子还是头一次见到。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没有亲临这浩瀚无垠的戈壁滩,也就感受不到这粗犷豪迈、雄浑壮阔的神韵。

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踏在上面沙沙作响。一条条干沟毫无生气地横卧在地表之上,麻黄、沙拐枣等耐旱植物点缀其间。风起时,一股旋风卷起一柱黄沙悠悠升空,在不知不觉间将天地染成一片昏黄。

风平浪静的时候,大漠苍凉,漫漫黄沙一直铺向天际,风雕琢的一道道沙梁美丽如画,沙丘上的波痕慢慢铺开来,向远方延伸,从地上缓缓地抬起来,又形成了陡峭的沙壁,似乎整片沙海都在缓缓地向天边流动。

林逍望着眼前的考古队员们,收回思绪,继续说道:“刚刚说了,这里曾经是华夏第二大内陆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人口不断增长,需水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水利工程最终导致塔里木河的河道干枯。汇入的河流减少,罗布泊逐渐干涸,又直接导致了周边地区农业产品的损失、生态环境的大幅度变化、草木和胡杨林的大面积死亡。由于生态环境日渐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不得不搬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的无人区。”

“六十年代的时候,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华夏的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从1964年往后的三十二年,这里一共会进行45次核试验。核试验最终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并危害了罗布泊内大量胡杨树的生长。这使得罗布泊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融为一体,成了终年寸草不生的地方,所以在我们所属那个时代,也把罗布泊称为‘死亡之海’。”

那个在记笔记的队员陈默举手问道:“那你们那个时代有没有人能够穿越罗布泊再活着走出来?”

“当然有。”林逍说道,“关于罗布泊的穿越,在你们这个年代往前十年,就已经有人在进行这项高难度的挑战了。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户外装备没有我们那边精良,加上国人几乎没有探险意识,所以不依靠交通工具的人从罗布泊出来的几率并不大。”

“但时过境迁,技术在不断优化,到了我们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个时代,开车穿越罗布泊无人区,根本没有问题,甚至还有专门的线路,指引人们穿过这片死亡之海。”

考古队员于风喜道:“可逍哥你和叶姐不就是来自未来的人吗?那是不是就说明有了你们两人的帮助,我们就能顺利穿过罗布泊了?”

“你在做梦呢?!”林逍摇头笑道:“你没听我说的啊——是开车穿越罗布泊,才有专门的线路,而且还需要靠装备支持。如果是像你们一样徒步探索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你们想想——徒步四百公里左右一般耗时十五到二十天,而在罗布泊,一滴水都无法找到;因此徒步者需要携带大量的水,光是一个人喝的水,重量都在60斤左右……你掰掰指头好好算算,你们这一队有多少人?”

于风一听脸色发白:“这么说,我们这一去……是凶多吉少了?!”

一旁的梅英急忙用力打了他一下:“呸呸呸!会不会说话?这么不吉利的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不要着急嘛,天无绝人之路。”林逍倒是没把于风的丧气话当一回事,“而且你们不是还找了一个好向导嘛,保不齐她能帮你们找到水源呢?!”

所有人一起朝帐篷的一角看去,只见那里坐着一个维疆的姑娘,正笑眯眯地看着众人。

林逍挥了挥手,笑着招呼道:“嗨~阿雅!”

阿雅微微一笑,转头看向了帐篷外的漫天黄沙。这位维疆的少女并不是考古队的正式成员,而是考古队在戈壁滩外的县城里找来的一个“向导”。

至于为什么找这么一个看上去娇滴滴的小姑娘当向导,那是因为当地人是这么说的:

“要进罗布淖尔?去找阿雅啊——她是我们这里唯一一个活着从那里走出来的人!”

“所以啊,你们能够找到楼兰遗迹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别这么快就放弃啊。”林逍说道,“不过在水源问题这一块,我建议你们还是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如果你们真的找到当年楼兰所在的地方,那里很有可能会一滴水都没有。”

“小林同志说的有道理。”在这时,彭千秋走进了帐篷里,他的营帐和队员们的营帐是隔开的,所以不经常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会中。

彭千秋说道:“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古国严重缺水。当时敦煌的索勒率兵一千来到楼兰,又召集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各三千兵士,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才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但到了公元四世纪,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之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为断水而灭国消亡了——可见那方地域的水脉,已经断了很长时间了。”

阿雅坐在角落里淡淡地插了一句话:“罗布淖尔确实没有水,你们想要补给水源的话,就只能在半路上找;如果运气好的话,兴许还能找到未干涸的河道、湖渠或是坎儿井……”

“当年你也是找到了水源,才从大漠里活着走出来的吧?”考古队员刘志航问道。

阿雅点了点头:“不错,但是如果你们想要我去找当初的那处水源点,我建议你们赶紧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大漠里的沙丘无时不刻都在移动着,地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曾经存在过的一些水源点,很有可能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或者是直接被黄沙给吞没了。”

阿雅没有说错,罗布泊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带就是一片流动性大沙漠,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多风的天气,烈风吹动沙丘,地貌一天一个样,这其中的变化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这些天也是多亏了阿雅,她看上去年纪虽小,但确实是个走大漠的老手。沿途的那些景象——胡杨、戈壁残垣、被黄沙埋住大半的房屋塔楼……在她眼中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点位;把这些点位连接起来,就是一副前往大漠古城的路线图了。

专业的考古人员、靠谱的向导,以及来自未来的指示……

“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对吧?”这些天来,林逍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遍这样的问句了。

在考古队员们看来,这次的行动就是一次冒险剧本,而林逍是早就看过结局的那个人,只不过亲自来到这故事中体验剧情而已。

但不知道为什么,林逍一直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他总是嘻嘻哈哈地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着“天机不可泄露”,然后把自己的脸色隐藏在谁也看不见的阴影中……

2.

林逍回到自己的帐篷里,掀开门走了进去。

叶无心睁开眼睛来看了他一眼,依旧保持着那个“五心朝天”的修炼姿势,淡然地说了一句:“今天又和他们聊了些什么?”

“还能是什么,就是日常科普呗。”林逍简单

(本章未完,请翻页)

.

阅读柒重楼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