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官一身轻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京城下雨,街上一片秋色。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王公贵族,绝不会在这个时候上街行走,于是只剩下褐色、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宛如这四九城内外的秋叶一般。

满城望去,全都是秋。

“木耳!”

“刚捞的鲜鱼!”

“馄饨儿!”

“田鸡!”

“蛇皮蛇胆蛇药!”

市井热闹,不时有城管在其中巡视。小商小贩,照常将自己摊儿上的东西,往城管手里塞,但那城管遇到吃的,也只是尝一尝,尝得好了,就花钱买一点,不是吃的,根本不拿。

有了兵马司修整街道、管理街上的治安,这群小商小贩安心做买卖,市面上活泛繁荣多了。可就在这繁荣的街面上,忽然走出来了一群穿着澜衫读书人,没有穿澜衫的,便穿着白衫。

这些读书人,全都打着伞,在右手臂上,绑着红巾。好似约定好了一般,全都朝着午门外走去。不久之后,午门之外,这些打着伞的读书人,从几百个变成了上千人,逐渐声势浩大起来。

秋试泄题案,由此变成了另外一件事情。士子伏阙请命,朝中文武无不大惊,这要是处理不好,可是要写进史书遗臭万年的。

不过,这次士子请命,姚涞这种有背景的,徐阶、顾静夫这种在士子中有威望的,并未参加。还有孙祖寿这种看得清事态的,更是作壁上观。故而这群士子,全都是被谣言蛊惑而来。

早在前几天,杨廷和准了杨慎的请罪辞官奏折之后,便有人暗中撺掇这些读书人去闹事。就在昨夜,一封檄书传遍了京城,这些读书人正是受到这一封檄书蛊惑而来的。而杜修明,则利用这一封檄书,顺藤摸瓜,找到了幕后真凶。

查出此人,竟仅仅只是工部、户部的郎中、主事。原由无他,在朝廷困难之际,别的衙门都收紧腰带挨饿,唯有这两个衙门油水颇丰。更何况朝廷仰仗着户部的赋税,同时工部负责各地河工,故而没有计较。

眼下朝廷富裕起来,填平了以往的亏空,自然而然就得问一问,以前那些亏空都是从哪里落下的。这两个衙门的便慌了,人人自危。最后借秋试的机会,想要扳倒杨廷和,再将那些烂账全都堆在杨廷和身上,如此才能自救一番。

只可惜,这群人还是低估了杨廷和。

士子伏阙请命,宫里也十分震惊,连忙派宫里的太监,出来慰问。但这群读书人完全不卖太监的面子,斥其为祸国阉党,本次请命,连他们也要一齐端掉。这群太监碰了一鼻子灰,朝廷才派出人来。

先是礼部、国子监出来,但均未奏效,而且还将事情闹得更僵了。朝廷无奈,只得让内阁想办法,杨廷和这才将杨一清请了出来。杨一清果真是四朝元老,他一出面,场面便被稳住了。

杨一清午门外与众士子讲道,讲到深处,还拿出了杜修明的例子,给大家举了实例。讲道之后,众士子的怒火,暂且平息下来了。但有一件事,却怎么也绕不过,那就是这秋试泄题案。

到这时,杜修明才出现,将抓获的真凶,一并绑到了午门之外,让他们向众士子认罪。这个时候,误会便解释清楚了。杨阁老白璧无瑕,主考杨慎只是失察之过,而杨廷和让他辞官,不仅不是宽宥了杨慎,反而是从严处罚。

秋试,毕竟只是秀才到举人,牵涉到的面不广。有了杨一清的理,和杜修明的实证,这件事情表面上算是平息了下来。可杨廷和却并未罢休,在朝廷内外清理门户,多少官员因此被罢免,多少读书人,也因此断了晋升之路。

朝廷重新选定了秋试的日子,等士子重新入考场,快考完了的时候,杜修明也终于被“秋试泄题案”牵连到了。杜修明虽然查案有功,但越俎代庖,围了考场,有辱斯文。内阁又不知从哪里捏造了两条罪名,将杜修明直接罢官停职了。

刑部,浙江清吏司。接到旨意的杜修明,一脸轻松。底下诸位主事,却是一脸的不舍。杜修明任刑部郎中时间不长,才一个月不到。但自杜修明来了之后,清吏司中却多了一丝盼望,不像往常那般毫无生气。

这一月来,杜修明押着他们早上晨练,夜里挑灯,着实辛苦。但待遇似乎也好了不少,衙门里的自食堂伙食、寻常公配的茶水,都有了明显改善,还有衙门里的桌椅板凳,这些日常用的笔墨纸砚,全都升了一个档次。

关口是,这一月下来,还真让他们编纂出来了一个“乞定讼师九等栓选疏”,上面将讼师的录用定了三条途径,一是自荐,要有二人作保、一人为引,而且这保引须得是取得童生以上功名的,这一条途径,是最初栓选讼师的途径。

其次便是承袭,承袭自然是子承父业,这也是大多数胥吏的办法。有了一份家业,讼师便更多了一丝顾忌,敬畏朝廷律法。但承袭讼师,要降下三等承袭,故而想要子孙继承,至少要七等讼师方有可能。

此外还有保引,若讼师膝下无子嗣愿承袭,就可以保引另外一人成为讼师。这不仅要两名七等以上讼师作保,还要有一名秀才作引。

不论是哪条途径,都要先审查讼师的身份,就要行端正,祖辈无奸恶之徒。随后还得参加刑部举行的栓试,先考文墨是否通顺,再考对大明律的熟悉程度,最后再考起断案的本领。如此之后,才有机会成为讼师。

成为讼师,三年满任则升一等,由刑部控制名额,名额不够,则等到次年再升。至于谁先升,谁后升,还得靠县衙、州府内部定“升名”的法子。

管理讼师的法子,基本上是照搬了管理吏员的办法,可又有不同。吏员犯律,罚得并不严重,毕竟都是归地方管辖,人情什么的,都说得过去。但讼师却归刑部管,一旦犯律,那就是重罚,毫不留情。

还有一个不同,吏员当了吏之后,便不能干别的事情了,更是连子孙都不能科举。可讼师却不同,这讼师只是一块讼师证罢了,可用也可不用,依旧可以做别的营生,而且子孙并不受任何限制,这算是给讼师的安抚了。

杜修明将奏疏读完,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看着这群对自己不舍的主事,笑了笑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诸位不必不舍,本官签了这本奏疏,朝廷十有**会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给诸位多开一条财路,也算本官造福一方了吧。”

底下主事,皆是跟着笑了笑道:“杜大人说笑了,我等能为朝廷办一点事,也都是托杜大人的福。杜大人此去,不过是一时缓急,待风头过了,还要等杜大人重新回来,方能将此疏真的落到实处。”

杜修明知道这些人,生怕自己走了,这奏疏又成了空头文件,他对众人道:“诸位放心,毛阁老自会将此疏落到实处的。本官许诺诸位的排序和俸禄,也全都告诉了毛阁老,诸位全都不必担心。”

这下子,众人才放心下来,各自说了些告别的好话,便也散去了。杜修明又去宫里见了蒋太后和天子,又出城去和余立强商量了许久,这才回了家。昨日还威风八面的杜修明,现在已是无官一身轻。

而考场之中,孙祖寿落下最后一笔。

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