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上面有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黑龙寨这边,唐胜可是出了大风头的。木土寨从寂寂无名,一夜之间变得人人议论。

而在宴会之中,黑龙寨严强使了各种手段,基本上在太湖周岸确立了木土寨是位居第二的地位。

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唐胜一时还不知道。

若说实力,木土寨绝无可能当第二。整合后的木土寨,虽然比先前的小水寨要强,可也没有强到那里去。

其次,木土寨的资金,用在了购买木料,筹集造船事宜之上。故寨中的人员、寨子的建设,全都落后了。

凭这个水寨,别说是抵挡官军清剿了,就是同行打上门来,那也是扛不住的。

所以说木土寨这个老二的位子,那是德不配位。

实力不够,背景来凑。可唐胜的背景,却是忽悠出来的。别人都是听说他有京师的关系,这才敬重三分。

可杜修明已经罢官免职,万一别人知道了这个,而木土寨又如此的财大气粗,那岂不成了别人眼里的肥羊?

待寿宴结束之后,严强将几个心腹弟兄叫到了跟前,嘱咐道:“那个木土寨,到底什么来路,你们可有消息?”

只见底下一人回到:“寨主,我等打听出来一些消息。那木土寨今年才到太湖来,鸠占鹊巢,占了别人的水寨。到了这里之后,也不见干别的事情,只见他们大量囤积木料,不知道要干什么。”

严强微微点头:“这就对了,我这里得到了消息。朝廷最近要委派大员到浙江来筹备新式水师,这人背景极大。从今天看来,唐胜他们只是打前站的,记住了,万万不可得罪木土寨。”

底下的人脸色微微变化了一下,又有人道:“寨主,他们筹备新式水师是为了对付谁?总不能让他们砸了咱们的饭碗啊。”

严强面露难色:“新式水师,自然是要剿倭的。可换汤不换药,别管是什么水师,只要他到了太湖,就全不管用了。且先看看吧,让他先杀几个倭寇也好,不然那些东瀛人,岂会甘愿送银子给咱们?”

底下众人皆是笑了起来,的确如此。若说官场是个大染缸,那江浙必是染缸中的王者。谁来了,都得同流合污。

江浙自古都是煮盐的地方,盐则主要是海盐。这海盐不知造就了多少富商,也不知有多少大家族插手其中,就连官员都在其中牵涉利益。

这些利益集团,都不希望朝廷将目光聚集在这里。朝廷不定期派来巡盐御史,也全都被这些人给收买了。

可朝廷每年盐政岁入都在递减,又如何能不关注这里呢?

于是,倭寇在这些人的眼里,就成了分散朝廷注意力的最佳选择。

盐政岁入少了?那跟盐无关啊。那可是倭寇袭扰,把百姓、盐场捣毁了,才使得盐变少了。

派人查真相?那就派一批人,就收买一批人,甚至提前将朝廷内阁先打点好,这谁还敢往下查。

不知盐政得不到改善,驻扎江浙的军户也出了问题。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贩运私盐,获利奇多。

再加上剿倭能带来大量的功名利禄,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养寇自重的现象。倒不是他们故意夸大倭寇,但这倭寇越剿越多,必有其纵容的一面。

有这么多利益牵涉其中,江浙这地方成了火炉。你凑近了烤火,可以取暖。可要是敢钻进去搅动,那就是引火烧身,自取灭亡了。

严强果真消息灵通,他凭借自己的关系,已是知道朝廷又要派人下来搅动江浙官场了。这次来人,还不知道是朝廷的意思,还是宫里的意思。但不论哪种,只需按照老规矩办就行了。

酒色财收买人心,然后巧立名目革故鼎新,实则是有钱人逢场作戏、官面上换汤不换药。

最后对百姓横征暴敛一次,有钱人的钱如数奉还,老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什么?才给朝廷三成?

那是自然了,朝廷不配拿得更多。这样一套程序走下来,老百姓苦不堪言,而下来“革新”的人,却是盆满钵满,功劳簿上更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严强不知道的是,这一次来的人,不是那么好收买的,更是不稀罕穷人的钱。

昌平,杜修明一行回了冬瓜屯。半个冬天过去了,北国已是冰雪茫茫无际。

杜家修桥铺路的事情,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文庙之中一尊武孔圣人的雕塑还在做。

贾永良从吏部回来了,有杜修明的推动,他讨官之旅自然顺畅。贾永良任怀柔知县,至少能任六年。

若是任期能得一把万民伞,又有百姓十里相留的话,那任个十二年也不是不可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时间,足以让整个怀柔成为杜修明的后备人才基地,也足以带动整个怀柔的老百姓奔小康。

贾永良从京城回来,还带来了两封信。

这两封信的主人,都是姓杨的,一个是杨一清,一个是杨廷和。

杨一清在信中没说什么,只是照常与杜修明探讨一番经世致用的学说,又让杜修明务必去找王阳明。

而杨廷和则是跟杜修明说起了让他以兵部右侍郎任两浙巡盐御史兼理水师的事情,说清楚杜修明的权力,让杜修明提前准备好策略。

可一边让杜修明准备策略,另一边又让杜修明不可太放肆,还派了三路人马“协助”杜修明。

前面先去的俞谏,就是防备杜修明将水师变为“杜师”。杨廷和让大明钱庄在江浙设分庄,专管着杜修明的钱。还有一人,却是杨一清。

杨一清前去替代张经任应天总督,可长臂管辖江浙事宜,就连浙江巡抚许庭光也弱下三分。

按说杨一清是支持杜修明的,可他却更偏稳重。一旦掌握了实权,就和当初那种侍读学士不一样了,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也未必就能同心同力。杨一清任应天总督,也不知是好是坏。

杜修明再回过去看杨一清的信,就看出了不少别的味道。

这两封信弄得杜修明的心不上不下的,可接下来又有杨弘差人送来的一封信,更是让他有点心惊了。

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