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第105章 蓝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激动过了,冷静下来,郑文渡先生没有想到几人曾经师从过孟浩然大人,凭孟浩然现今地位,他们想就读东梁哪家学院都是不难的。哪怕就是国子监,运作一下也是有可能的,今日几人来到西南,又是为何?

难道是西南的环境好?文风佳?还是看中了汝阳王这样的皇权嫡正?

眼前这几个大小不一的孩子,郑文渡凭良心说,都是不错的,尤其那几个小的孩子,聪慧伶俐,天赋异禀。但目前鸿林学院需要契机!西南文人需要契机!等不得培养他们成长起来那么久!

尽管心里思绪万千,郑文渡先生仍是面含微笑,就三人的书画诗词和曲艺讨论了一下,指出其中不足,三人豁然开朗,心悦诚服。

但最终还是要讨论的事情回避不了,面对郑文渡先生再次邀请入学,李玉岩婉转的说,“郑先生,我们店铺里有不少的孩子,可以来您的学院读书吗?”

“多大的孩子?读过哪些书?现今就读何处?”郑文渡先生两眼放光了,有生源好啊!但他还是审慎的放出连续的问号。

“十岁到十五岁不等,多数是读了‘四书’的,还有部分读了五经的,六艺。。。基本没有。。。”看郑文渡先生热切的表情渐渐冷了下来,李玉岩有些底气不足,说的也迟疑下来。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难怪啊!西南鸿林学院招生至少有秀才功名,六艺皆是优秀的学生。盛名时期,就是举子没有可靠的官员或名师举荐,都进不了学院,难道如今已经掉价至此了吗!

看场面清冷下来,李玉岩和姜宝贞面面相觑,一时间也都寻不到合适的话语,郑文渡先生伸手欲端茶盏,

“请问先生,我们读书做学问是为何?”阮清出声了。

读书做学问为何?脆生生的童言稚语,引人发省。

其实这个问题是每个学子、学者,在漫漫书途都有反复自问自省的。

天下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功名利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书可以使人上升为脑里劳动者,脱离被统治的群体,成为统治者。读书带来功名的机会,带来享受别人劳动成果的机会。

但这就是读书的目的吗?郑文渡先生显然不是这样想的。他致力于教习一道数十载,希望看到的是书院的繁荣,自己精神的富足,是桃李满天下,是文武争弛,垂拱而治,或者还有更多。。。

但现今,他仅仅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学院也有孟浩然大人一样的人物出现,来挽救一个即将面临关门的破旧学院。这个想法何其可悲可叹!实在是远离了做学问的正途,愧对当初老师把学院交付于他啊!

郑文渡先生老脸红了又白,但他虚怀若谷的风度关键时候发挥起来,“不知阮清小友如何看待读书做学问?”

“读书可以使人明事理、辨是非,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豁达,读书使人增进修养,读书使人提升价值,读书使人进步。”

“可见读书做学问不仅仅是为官为宰,为名为利。更是做人对自己的要求。”

认同!认同!几人频频点头。

“而今现状,是过于强调了读书科举为官为宰的可见利益,引导世人趋之若鹜。同样,这样的目标一旦模糊,读书做学问,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和动力。”

阮清语速慢下来,留给郑文渡思考的空间。一番话语不仅打动了郑文渡先生,也是引起了李玉岩和姜宝贞的思考。

对于读书做学问,他们只知道可以使人生活的更好,博得更多的机会,但这样深度的思考从来没有过。

“而今不仅西南,涉及全国俱是一同,文坛凋敝,文人茫然。如何重找读书做学问的初衷,重建文人之道?振新学院之风?”

郑文渡先生听着,也是在思考。这样的话语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耳边,在脑海。但如何破局?是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啊。

“小儿所想,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亦无所谓得失,以前,有人说过‘为我国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引领了文人革命的浪潮,改变了一个时代!”

“小儿私以为,转变原先一条路只为科举的弊端,采用多元化教育,使书院成为培养能传道济民的有用人才的场所,才应是现今书院的出路。”阮清铿锵的语气带着十足的肯定,如大石砸在郑文渡的心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记。

“多元化?传道济民?”郑文渡咀嚼这两个新词语,若有所思,传道济民原本就是心怀天下的读书人情怀,但是“何为多元化?”

“就是除了走科举的路子外,可以做其他学子出路的职业方向,比如医药、经算、天文、地理、农业、武学等,择一长而为之,学习周期短而实用,可以称职业学院。”

郑文渡虽然是听明白了,但如何具体运作和日后出路仍是顾虑重重,“就是说,比如我开办经算班,培养出可以熟练算经的人才,又有何用?”

“第一,我们名下店铺和田庄可以使用,如果先生给我们对口培养百十个也不多。我们甚至可以送人来交付足够的束脩来预定先生培训后的人才。同时我们也可以举荐人才入对口的职位,相信对于专业有良好素养的人容易就业,也更有竞争力。”

“第二,对于有专业特长教育经历的,比如五曹经算,比如医学,可以联系官府胥吏实习任职,去官府医所实习,相信经过熟悉官府部门运作和良好宽阔的人脉,也会有极多的就职机会。”

“第三,招收特色专业班级,同时昭告天下,相信需要高端人才的,就会主动来寻人。不用担心清高的读书人看不上眼,放低些门槛,招收那些有识字基础,读不起书的穷人孩子,提供奖学金帮助其完成学业,可以改写其悲苦的命运。”

“第四,举办职业比赛,比如厨艺大赛,棋艺大赛,可以在地方或全国举办,甚至国际间比赛,不仅可以繁荣学院,造福于民,得到世人瞩目,甚至影响到国际风云变幻,那时间,就可以极大的运作,带来的就不仅是财富,人脉,名声了。”

阮清掰着手指,一一道来,层层深入,郑文渡先生和李玉岩姜宝贞也随其言语的代入,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看开了,心里想着阮清画出的蓝图,甚至于眉眼带笑,热血沸腾起来。

“我学院的师资力量不足啊!”郑文渡面色涨红,有激动也有羞愧。

“这简单,可以向社会上招聘!那不是有个‘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的人吗?相信读书千卷,还是会有些用处的!”阮清笑了。

其实不仅是那个书生这样悲鸣,当初孟浩然先生还街头卖字呢!冯秀才还靠家人供养呢!多少优秀的读书人深陷泥沼不能自救,相信如果书院高薪聘请,就像是‘千斤买马骨’,人才还是会有的!

“搭台子也是要不少的钱啊!”郑文渡先生恍然明悟起来。他有了意动,搓了搓手,但启动资金呢?自己好不容易的糊弄过去了这次西南文会,家里余钱不过十两,存粮不足百斤,岂是捉襟见肘的程度啊。

阮清笑了,只要郑文渡先生当真就好办了!

阅读舞凤倾城再战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