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4,从养鱼开始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0026章饲料加工干起来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八十块的粉碎机,当场通电实验,一切正常。

卢昌华查看了刀头,有些磨损,可不影响使用。

付了钱,这机器就是卢昌华的了。

让胡大贵在这里看着机器,防止有人把上面的零件拆走,他则去了北宁粮库。

这段时间,各个农场都在往北宁粮库送粮,这是每年固定的任务。

长水农场汽车队的卡车,每天都有几辆往这送粮。

卢昌华找到粮库,在过磅房找到了自己农场的汽车。

“同志,长水农场的?”

“是啊,你哪儿的?有事?”

“我是三分场的,一会儿你完事了回场部吧?”

“对,我回场部。”

“哥们,我跟你商量点事。”

卢昌华把司机拉到一边,低声和他商量起来。

“我买了个粉碎机,一、二百公斤。你回去帮我拉着,到三分场绕一圈,也不耽误你啥事,咋样?”

说着话,卢昌华塞给他一条香烟。

那司机看了看香烟,想了想,说道“行吧,不过你怎么也得给个酒钱吧?”

“呵呵,咱一个农场的,你这么说见外了吧?哥们!”

“哥们,不是我不帮忙,一起来了好几个车,不太好办。”

“明白,我再给你一条烟,你自己安排,咋样?”

“呵呵,行,我来安排。对了,东西在哪儿?”

“庆华那儿,你啥时候能过去?”

“下午三点左右吧。”

“行,我在庆华门口等你,有仨人。”

这时候的人就是这么朴实,一句话就能办事。

这边安排妥了,卢昌华去了第一百货。

找了一圈,遇到了正在闲逛的韩颖。

他拉着韩颖去跟胡大贵汇合。

老板得知下午就来车拉货,他赶紧给粉碎机进行打包。

卢昌华让他找几个人帮着装车。

老板满口答应。

他们三人在旧货市场附近找了一家小馆子,吃了几盘饺子。

胡大贵得着机会,放开了吃,自个就吃了三大盘。

“胡大贵,你到这儿解馋来了?!哼。”

韩颖笑吟吟的看着胡大贵说道。

“就是,你来改善伙食啊!”

卢昌华跟着调侃道。

“嗯~~我还没吃饱呢。”

胡大贵嘴里含着饺子,说话都含含糊糊的。

卢昌华和韩颖忍俊不止,哈哈大笑起来。

吃饱喝足,三人回到了市场,就在老板的门市房里等着,连带着烤烤火。

下午两点半左右,卢昌华就跑到庆华工具厂大门口等着。

此时,室外的温度又降低了不少。

卢昌华瞬间就被冻透了。

脚上的棉鞋被冻得邦邦硬,都不会回弯了。

棉鞋里犹如冰窟窿一般,双脚发麻。

他只得左右脚相互踢着,活动自己脚上的血脉。

一等就是半个小时,等的都要绝望了,那辆汽车终于轰着油门停在了卢昌华的面前。

卢昌华流着清鼻涕,挤进了副驾驶,哆哆嗦嗦的指挥着车辆倒进了旧货市场。

一阵七手八脚,粉碎机被装上了后车厢。

怕机器摔坏了,卢昌华让他们把粉碎机放倒在车厢板上,用绳子固定好。

三人就挤进了驾驶室。

司机见有小美女在,心情愉快起来,一路上和韩颖天南地北的聊着天。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就是不一样。

步行的时候累死累活的,有了汽车,一脚油门的事。

六十公里的距离,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又找来几个要好的朋友,帮着把粉碎机卸下来。

卢昌华请司机进屋喝点水暖和一下。

司机却一摇头。

“不能再耽误时间了,改天再聊。”

他挥挥手开车走了。

卢家东边猪圈外,还有块空地。

卢昌华准备建个板皮房,专门安装粉碎机。

仨人在卢家吃了晚饭,各自回家了。

卢昌华还不能歇息,他要找车去场部跑一趟,拉些板皮回来。

当然他还是找老陆。

第二日早早的,他就带着胡大贵与老陆汇合,一路颠簸着往场部赶。

到达木材厂的时候,他们还没上班呢。

等了半个小时,陆陆续续有人来点卯了。

办公室里渐渐热闹起来。

卢昌华在办公室开出票子,去财务室交款,花了十五块买了一车板皮。

所谓板皮就是木材厂在切割原木时,切掉的外皮。这些板皮一般是用来当烧柴的,并不值钱。

花了钱就是好办事。

木材厂的工人给卢昌华装了满满一车。

他还买了几斤钉子,就慢悠悠的往回赶。

赶回家正好吃中午饭。

老卢炒了几个菜,把老陆喝的晕晕乎乎,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下午,卢昌华就开始建造板皮房。

先把地面的积雪用木锨铲除,在地面划出线来。

挑选出比较平整的板子,先钉出四面的墙壁,然后把上面锯齐,再做屋顶。

人多力量大啊,下午来了七八个人,七手八脚,很快就建的差不多了。

南墙留出一道房门,把粉碎机搬了进去。

为了稳固机器,卢昌华还用木头钉了一个底座,是一块四个平米见方的木地台,把粉碎机固定在上面。

通上电一试,机器运行稳定,没有摇晃的状况。

这就ok了。

从此之后,卢家增加了一个经营项目,“饲料加工”。

为全分场的人提供粉碎服务。

服务费按照袋子算,就是装化肥的编织袋,25公斤装的那种。

无论是什么粮食,玉米、小麦,大豆都一样,每袋加工费2毛。

这个消息一出,全场沸腾。

以前职工家里有点草籽或者饲料粮想要加工粉碎,要么去场部粮油加工厂加工,要么就去猪号处理。

粮油加工厂给加工费不说,来回的运费也少不了,很不划算。

去猪号粉碎,搭人情不说,还不一定排的上号。

现在只要出2毛钱,不用求人了,老卢家就能加工,这多好。

卢昌华自己家的都没来得及加工,家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粉碎各种粮食的都有。

每天卢家东边的板皮房里就呜呜呜的轰响。

干这活,就是埋汰,噪音大不说,灰尘还大。

一天下来,卢昌华耳朵嗡鸣,灰头土脸。

卢昌华做加工的工作,就一直没停过,每天都干到很晚。

雪地里堆着成堆的编织袋,一家一堆,提前堆在这排着队。

轮到谁家了,再来人帮着打打下手,装装袋。

这期间,韩颖来了几次,卢昌华都没时间,忙着赚钱。

一口气忙了十天,总算把这些堆积的饲料加工完毕了。

卢昌华把板皮房一锁,不干了。

再过一天就除夕了,自己也该休息一下了。

自从卢妈妈接过冰场租赁冰鞋的任务,就去上瘾了。

主要是活轻巧,除了收钱就是烤火。

除了一天三顿喂猪之外,就在冰场守着。

最近下雪,卢妈妈才算有了点活,拿着扫帚打扫冰道上的积雪。

韩颖见卢昌华没时间搭理自己,就跑去冰场找卢妈妈,在值班室里帮忙,两人还能在一起唠唠贴己话。

老卢这些天除了给领导做饭,就是抽空去场部拉年货。

有的是农场内部分的。

比如今年分的大米。

这东西可是稀罕物。

别看东北产大米,可东北人很少能吃到,都是计划经济,早就有调拨计划等着了。

卢昌华记得,老妈经常说,在生自己的时候,想吃大米饭,老爸找不到这玩意,就只能跑去北宁县城,在国营饭店里点了几碗大米饭,用塑料袋偷偷的装回来,老妈才算吃上了。

至于为啥要偷偷的装回来,听老爸说的意思是,当时只准在饭店里吃,不准带走。

今年拉回来一拖拉机大米,有几十麻袋。

老卢也分了一麻袋。

一家人打开麻袋查看,白花花的大米里夹杂着很多碎米。

按照卢昌华前世的眼光,这些都是不合格品,可现在来看就是好东西。

除了大米,就是白面和豆油。

这两样是农场自己就能加工的。

这回每户人家分得一百斤三级面粉。

这可比平时吃的白面白多了,也没有了霉味。

终于可以吃上没有发霉的面粉了。

豆油每户五斤。

还有就是农场统一采购的冻鱼。

每户白鲢两条,鲤鱼一条,带鱼一条。

猪肉一斤。

至于青菜么,你想啥呢?没有。

秋天不是每户分了两垄大白菜吗?就吃那个!

卢昌华和老爸把自家分的年货运回家。

他知道,这是农场最后一次分福利了。

这段时间,冰鞋租金收入卢妈妈乐得嘴的合不拢,就好像她赚的一样。

卢昌华这十天的加工费也没少收。

拢共收入200块。

为啥没有卢妈妈收入多呢?

冰鞋项目是时尚消费项目,收费高点情有可原。

而饲料加工则是关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是必须的一环,收费高了肯定不行。

不过,这就不少了,卢昌华现在很知足。

阅读重生84,从养鱼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