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宝

《开元天宝》

第六十三章 西出长安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六月长安,绿肥红瘦,杨柳依依,荷花满塘。丝竹管弦依然萦绕在酒肆歌榭之间,不同与往常的是,街市上比从前多了许多荷枪执戟的兵士,列队走过,使人们想起在潼关之外进行的那场战争。

六月初十,丽日蓝天之下,一个惊雷忽地炸响,皇城内,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阕楼似乎也被震得晃动不已。

右相杨国与御史大夫魏方进不待通报,急匆匆闯进了花萼相辉楼,看见他们惊惶失措地进来,明皇顿时预感到大事不好,忽地从榻上立起:“怎么了?”

杨国忠紧张得语无伦次:“陛陛陛下,潼关失陷了!”

“失陷了?!”

“失陷了!”

“啊——”,明皇眼前一黑,朝后便倒,一屁股颓然坐到了榻上,睁开眼睛,看定了杨国忠和魏方进,颤着声音问道:“消息确切么?”

“确切。”

“哥舒翰呢?”

“去向不明。有消息说,他可能是投靠安禄山去了。”

明皇重重一拳击在案几上;恨声道:“哥舒老匹夫误我大唐!”

魏方进说:“潼关一破,贼军进攻长安便可长驱直入,陛下,长安已是朝不保夕,要赶快设法才是。”

杨国忠接口说道:“事到如今,圣驾只得离开长安。微臣先前曾请陛下去西蜀避乱,此刻,唯有蜀中是最好去处,请陛下尽快定夺。”

明皇眼中一遍茫然,似乎还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摇摇头,说:“长安是我大唐国都,自开国以来,历时一百余载,怎么能在朕的手上丢失!”他长出一口气:“只要一息尚存,朕半步也不离开长安!”

杨国忠和魏方进对看一眼,同时趋前几步,跪伏在地:“陛下一身系我大唐安危,还是速速离开长安为好。”

明皇执拗地说:“朕不走,朕要与西都共存亡!”

“陛下——”

“你不要说了,”明皇不耐烦地打断了杨国忠的话:“明日早朝,朕临朝,与群臣共议破敌大计,文臣武官,不是本人病入膏肓,或是父母停灵在床,没有朕的特许,不许任何人不上朝议政!”

杨国忠和魏方进只有应到:“遵旨。”

夜里,明皇辗转难眠,刚一合眼,一个胖大的身影飘然来了面前,定睛一看,分明是哂然奸笑的安禄山。他化身成了一只巨大的灰白色飞蛾扇动翅膀,在帐幔上慢慢地飞翔,每一次面对明皇的时候,它就放慢了扇动翅膀的次数,悬停在空中,嘴在不停地翕动:安某就要来了,陛下,你还不走?是时候离开西都了,你若不走,就不要怪安某对你不恭了!

明皇忿忿地说:反贼,朕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祸乱朕的江山社稷?

安禄山的双翅一下一下地扇动,飞近了明皇:你的江山社稷?!陛下,你难道不知道么,安某现在也是皇帝了,与你并驾齐驱平分秋色,而且,朕马上就要率大军攻进你的长安城,进而,朕的铁骑还要踏遍整个大唐疆域,直至把李家大唐改换为安家大燕,谁也不能阻挡朕的军马。

明皇气得咬紧了牙关:痴心妄想,朕的江山,任谁也不要想从朕手中夺走!

安禄山轻蔑地一笑:不服气,那你我就来一决高下!

盛怒之下,明皇翻身坐起:来来来,就在此时,你我拼个你死我活!

几个侍夜的内侍见明皇猛然坐起,唬得一哄而上,几双手一起扶住了明皇:“陛下——,陛下——,你怎么了?!”

明皇睁开眼睛,这才知道方才是南柯一梦。噩梦虽然惊醒,安禄山邪恶的影子却不曾离去,就隐身在帐幔之间,不时向外窥探。明皇大睁着双眼,紧盯着帐幔,想从上面找出安禄山化身的巨大飞蛾。

高晋问道:“陛下,你在找什么?”

明皇急忙收回眼光:“没找什么。”

“陛下,您是做噩梦了吧,中衣都已经透湿了。奴婢用热水给您擦擦身子,换件中衣再睡吧?”

明皇挥开了几个内侍:“算了,朕没有事,你们都去吧。”

“是。”

睡在枕上,明皇却再难入眠。他急切去上早朝,想象中,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济济一堂,一腔愤慨义形于色,说起御敌,必定是个个奋勇当先,同仇敌忾,誓死击败叛军,拱卫长安。

寅时刚到,他就起了身,冕旒朝服,穿戴齐整,他要让百官们看看,虽然长安危若累卵,但九重天子依然镇定自若,稳若泰山。

高力士匆匆地来了,一脸的倦色:“陛下,您这是——”

“去上早朝,与百官共议破敌之策。”

高力士欲言又止:“陛下——”

“怎么了?”

高力士说“陛下,不必去了。”

“为什么?”

高力士吞吞吐吐地说:“没有几人来上朝。”

“来了几人?”

“唔,三两人而已。”

明皇气得眼前金星乱闪:“这般无耻小人,有利可图时,趋之若鹜,君有急难,却趋避不见!”

“陛下,不值得为这些鼠辈们生气。反贼已经逼近西都城下,还是要早做应对之策才是。”

“走,去勤政楼。”

在勤政楼上,明皇颁布诏书,诏告天下:京城百姓,万勿慌乱,各路勤王兵马,不日即将抵达京师,数万大军,抵御强敌,守卫长安,反贼休想染指西都。届时,朕将御驾亲征,征讨逆贼,荡平叛军,生擒安贼。

此时,东市、西市已经是一遍混乱,里坊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街市上,商户关门闭户,路上行人稀少,百姓们忙着藏匿财物,大小官员们不理职司,在家中挖土打洞,埋藏黄白之物,收拾行囊,随时准备出城逃命。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遍惊慌失措的气氛之中。

杨国忠、韦见素和魏方进一起来见玄宗,杨国忠说:“陛下,反贼推进神速,前锋已经到了临潼!”

明皇已是心力交瘁,有气无力地说:“你们说,如何办吧?”

韦见素急切地说:“陛下万金之体,怎能陷于反贼之手!陛下在,大唐就在!此刻,唯有速速离开长安,才是唯一对策。”

“是啊,”魏方进也道:“只要陛下无恙,方能号召天下,召集各路兵马,与叛贼决战到底。”

明皇似乎是胸口发闷,连连出着长气:“三位爱卿啊,你们说,朕去往哪里为好?”

杨国忠说:“微臣还是以为,去往西蜀,是最好的选择。”

明皇长吁一口气:“好吧,你们去预备吧。”

甲午日,皇城内似乎一如往日一般平静,长安城的百姓们浑然不觉懵然不知,一场皇家大规模迁移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明皇任命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把东内、西内和兴庆宫宫门钥匙都交给了边令诚掌管。把皇家仪仗悄然地从兴庆宫移入了大明宫内。

到了薄暮时分,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禁军做了整编,分为数队,各司其责。每个兵将都得了重重的赏赐。然后,又派人去闲厩中选出了九百匹良驹,备好了车马。一切准备,都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黎明时分,天边刚刚显露出了一抹淡淡的曙色,一支长长的车马队驶出了大明宫丹凤门。磷磷的车轮碾过了静寂无人的大道,逶迤出延秋门,像是一条游离的长龙,驶离了长安城。

明皇与贵妃同乘一辆车驾。贵妃泪眼迷离,眼看着长安城在车轮下一寸一寸地远去。她低声问道:“三郎,我们还能回来吗?”

明皇抚着贵妃的鬓发,幽幽地说:“一定能回来的。”

“什么时候方能回来呢?”

停了片刻,明皇才回答:“朕也不知道。”

“你的将军那么多,兵士更是多如牛毛,他们为什么不回来救驾,为什么不来守卫长安?”

“他们远在河北,回师不及。”

“安禄山就要攻进西都了么?”

明皇默默地点点头。

杨贵妃眼泪汪汪地说:“臣妾万万想不到,一个蠢笨如牛的胡人,竟然把大唐搅得天昏地暗,害得三郎和臣妾不得不出宫避乱。”

“朕也是鼠目寸光,竟然错认匪类!如果早纳张九龄之谏言,杀了安贼,哪有今日之祸乱!”

杨贵妃恨得咬碎了银牙:“三郎,日后如果生擒了安禄山,一定把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那是自然。朕也恨不能寝其皮,生啖其肉!”

车队经过了左藏库撩开车帘看去,巨大的左藏库立在路边,里面堆积了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绢紗绫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之无愧的皇家第一宝库。如今它凄凉地立在那里,似乎在不舍地目送明皇远去。

这时,杨国忠策马到了明皇的车驾前:“陛下,左藏库如何处置?”

明皇反问道:“爱卿你打算怎么办?”

“微臣以为,放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最好,免得被安贼抢去,充了大燕国的国帑。”

杨贵妃也说:“对,一把火烧了,也强似留给反贼。”

明皇想了一阵,摇摇头说:“算了,还是留着它吧。”

“陛下,留下就便宜了反贼,微臣以为万不可行!”

“若是烧了藏库,叛军进了长安,缺少军需粮秣,必定向长安百姓强取豪夺,留下藏库,百姓们或许可以免遭劫掠之苦。”

“遵旨。”

队伍继续向西而行,过了河上一座木桥。过桥后走出数武之地,明皇回头一看,却见河上火光闪闪,忙问高力士:“后面怎么起火了?”

高力士说:“杨右相唯恐叛军赶来,正使人纵火烧桥。”

明皇一听,急忙说:“高将军,你快些过去,就说是朕的旨意,不许烧掉那座便桥。”

“陛下,老奴以为还是烧了为好,叛军若是追来,河上无桥,他们必要修桥过河,如此,我们便可以将他们远远甩开。”

“高将军,长安还有众多臣工,还有无数百姓,若是他们逃出长安,到了此处,河上无桥,如何过河,不能过河,唯有遭受叛军屠戮。烧桥虽然于吾等有利,但朕实实于心不忍。”

高力士闻言,急忙拨转马头:“陛下,老奴这就去传你的旨意,让他们赶快把火灭了。”

“快去,快去

阅读开元天宝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