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第241章失措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243章 失措

沈宸荃又惊又喜,当即把此事写成了奏疏,急报到了新上任的应天巡抚左懋第那里。

应天巡抚所辖应天、苏州、松江、常州四府,抚署常驻苏州。直到朱慈烺继位,为了便于调度,将抚署从苏州迁回到了南京。

因此次清查军屯涉及到了苏州和松江,这些日子,内阁也向左懋第透露了不少的风声。

正当紧关节要的当口,突然出了这等事,左懋第不敢怠慢,将此事呈报给了内阁。

这等事情,在苏州府当地早已炸开了锅,自然是无法隐瞒下去。

消息一经传出,除了钱谦益之外,其他所有朝臣都是大为震惊。

震惊之余,便佩服起钱谦益和钱家的魄力来。

难怪钱家能够延续几百年不衰,这等壮士断腕的勇气,可不是谁都有。

尽管钱谦益矢口否认,言道自己出仕多年,很少和族中联系。

其他人自不会相信这等言语,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若非钱谦益给族中通气,钱家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站出来,不但自承错误,还主动的补交了欠下的税赋。

而在钱家的带动之下,许多大户人家如梦方醒,纷纷效仿起钱家的做法,主动找上了苏州知府,请求退还占用多年的田产。

一时间,苏州府管钱粮的主薄和长房忙的不可开交,仍然是无法处理堆积如山的账册和数目,只得向朝廷求援,请求户部给苏州支援人手。

事情到了这一步,内阁制定好的清查军屯的策略,反而是用不上了。

不过是三五日而已,苏州府的府库粮食爆满,不得己之下,只得向应天府转运。

苏州府的局势,正在朝着极其诡异的方向发展。

朝臣们瞠目结舌的时候,在钱谦益的府上,一众东林君子刚举行完一个小型的诗会。一众年轻人意犹未尽,从方才所做的诗词当中,挑出了几首佳作,做起了和诗次韵。

几个东林大佬却没有再掺和其中,几人一齐到了钱府的花园之中,此时正坐在凉亭中品茶闲聊。

顾锡畴轻抿了一口茶水,便将茶盏放回到了面前的石桌上,酸溜溜的说道:“受之兄,你这招断尾求生当真是妙极,小弟佩服的五体投地。”

虽然顾锡畴没有明言,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话里的意思。

钱谦益淡笑道:“九畴莫要再取笑我了,我也就是看着最近的风声不对,给族里去了封信,让他们收敛一下。哪知我那个掌管族务的从兄胆子太小,听说了南京这边的动静之后,一时间竟茫然失措,以致于行为颠倒,让各位见笑了。”

“你们钱家这一失措,不过是损失些钱粮,还落了个眼不着砂的好名声,倒是令我们这些人家为难了。”

顾锡畴说完,接着便是一声长叹。

顾家和钱家的情形不一样,顾锡畴这一支,对如今的顾家没什么掌控的能力。

上一任的族长顾秉谦,是顾锡畴的族兄,曾是天启年间的首辅。

因顾秉谦身份显赫之故,顾家在苏州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俨然盖过了钱家和吴家。

然而好景不长,其后崇祯继位,开始清算魏忠贤及阉党成员。

顾秉谦名列魏忠贤逆案,被削籍为民,向朝廷献出白银四万两,总算得以免罪。

然而昆山的百姓群情激愤,却没放过这个顾家的族长。

听说顾秉谦回乡之后,上百人围住了顾秉谦位于昆山的府第,将之付之一炬。

顾秉谦仓皇逃到了邻县,终其一生,不敢再回昆山。

此事对顾家的影响却是非常大,不但拖累了顾家的名声,也给顾家内部带来了巨大的纷争。

那些在乎风评的族人,指责顾秉谦坏了顾家的名声;

而那些得了不少好处的族人,则是指责其他人过河拆桥;

还有像顾锡畴这一支,对族里的纷争深恶痛绝,便迁出了昆山县城,住进了远郊的庄子里。

从此之后,顾家显赫的几支便产生了隔阂,分居到了好几处,哪怕是同在一个县里,平日里也极少有往来。

而顾锡畴到了南京之后,更是鲜少与族中往来。

虽然他如今位列阁臣,但在族中的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眼下由钱家带头,主动向朝廷认错,实是以退为进,免得朝廷动了真格,损了各家在地方的名声和势力。

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些家上缴的那些钱粮和土地,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和各家这些年的收益比起来,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

如此做,既保存了各家的颜面,又不至于让朝廷为难。

有了钱家这个榜样,顾锡畴也想给族里去封信,让顾家如此学着钱家的样子,向朝廷主动低头。

然而他也知道,以他在族中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影响到族中的大多数人。

最主要的是,他最大的烦恼还不是昆山的那些族人,而是南京城中的魏国公徐胤爵。

魏国公府借着权势,在苏州购置了不少的田地。一旦查实的话,整个魏国公府都要被波及。

偏生他的这位小舅子,是个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让他主动吐出吃下的田产,那可比登天还难。

想到这里,顾锡畴又一声喟叹。

听到顾锡畴的长吁短叹,座中的几位大佬皆是深表同情。

“受之,你们钱家如何做,这是你的家事,照说我等不该过问。可你做出这等牵涉时局的决定,也该提前和我等透个气才是。”

刘宗周看向钱谦益,话里话外满是不悦。

姜曰广也附和道:“受之你有没有想过,你们钱家这一动,倒是替方岳贡和高弘图省了不少心。”

张慎言轻咳了一声,说道:“松江府徐阁老家里人给我来了信,想让我替他们说句话,替松江的百姓说句话。各位也都知道,清查军屯这等盘剥百姓、与民争利的事情,万不能作为朝廷的国策。只可惜我已然致仕,说不上什么话了,你们若有意的话,不妨和皇上陈明利害,莫让那些居心叵测之辈蒙蔽皇上。”

阅读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