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98章 乱世呵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atbaatba对于这副落款是诸葛亮的画作,李世民倒是一眼就看明白了。

“擒夏侯渊于雍凉而非汉中”

“这时间”

房玄龄倒是动作很快,刚才顷刻间便已心算了出来道

“应为建安十七年,曹操四十万大军南征孙权于濡须口不克。”

被提醒了一下李世民便想起来了,若他所记不差的话,按三国志所说此时刘备应当还在益州才对。

结果竟然已经与曹军在雍凉血战且胜之,并且攻克了长安。

其中意义李世民自然也明白

若非潼关在手,关中天险之势已成,武侯怎么会如此安然闲适作画

曹踞中原,刘定关中,江东余辈不足论,这局势多半已与三国志之记载大不相同也。

而且,曹军之败只会是时间问题罢了。

毕竟,这可是一个总览华夏全貌的诸葛武侯。

除此之外李世民更感兴趣的是此时的武侯身侧,与三国志之记载会有多大的偏差

等到下一次光幕时一定要细细询问才成

按捺下心中的好奇,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如今光幕已然熄灭,即便再如何抓心挠肝也只能安心静待三个月了。

在此之前,也是还需对眼前将起战端的大唐多多用心。

只是想一想那画作上刘备诸人登高揽长安的景色,李世民心中居然也生了几分豪情。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武侯之见已大不相同,那么唐朝接下来的吐谷浑之战,亦当不同

光幕缓缓熄灭之后,首先告退的便是阎氏兄弟,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急不可耐的阎立德。

匆匆将画纸胡乱卷起,阎立德对着李世民拱拱手便匆匆离去。

脑袋中转动着诸多念头,腿还没迈出甘露殿便已经在思考这挖坑拟湖凿道作河的话,需多少人手,选在何处合适

那压水井制作起来倒是简单,但是用何种材料方能保证其价廉且耐用

家中此前研究的陵寝之草图要不要一把火全烧了

一旁的阎立本选择跟自己兄长一起悄悄溜走。

毕竟甘露殿还杵了一个孙太医,其他时候还好,但刚才自己看了孙太医一眼后便一直有点后背发凉的感觉。

阎立本很相信自己的直觉,打算跟着兄长溜走,要么一起帮帮忙累一些功绩,要么约上三两好友去长安城外饮酒作乐,总之不能负了休沐假期才是。

“陛下须要谨记饮食忌口才是。”

孙思邈匆匆叮嘱一声便紧跟着告退,一边加快脚步一边不忘呼喊

“阎郎中阎郎中何不与我同去饮茶”

“阎郎中何故惊慌奔跑且等一等我”

眼看着几人吵吵嚷嚷的离去,李世民也是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孙药王对医道的探究本就勤奋,如今知疫病之危自然更不需要催促,反倒是可能需要寻人照看,让孙药王勿要涉险研究疫病才是。

至于能帮孙药王的地方也早就记挂在心上了。

那古罗马的名医盖伦既然能以猿猴试药,大唐自然没道理不行。

剑南道有那么多猿猴,差人去抓便是。

在这些事情之外,李世民扭头看了一眼同样对他拱拱手的房杜二人。

一起共事多年,只需要看看表情,再想想刚才的光幕之语李世民便已经明白过来

“玄龄克明欲去寻李淳风速去”

只不过相较于略微有印象的李淳风,李世民反倒是对刘焯的遭遇更为叹息。

相较于后世的天才之名,如今的唐初若是说起此人,多半只有一句“狂士”的评价。

怎能不狂呢开皇年间,这刘焯以籍籍之身舌战群儒,使隋朝国子监众儒恼羞成怒合力排挤,谤讥得刘焯遭受黜落。

后来在有关历法的意见上,更是公然抨击当时隋朝的太史令张胄玄,结果便是好不容易再被征召便又遭黜落。

依然不服的刘焯独力编撰这皇极历献于隋朝欲彰己之才。

这历法确实得到了称赞,但最终被采用的是大业历,而这部历法的主修编撰者正是被刘焯抨击过的太史令张胄玄。

连番打击之下,再加上天下乱象已显,刘焯最终心灰意冷闭门谢客潜心教书,最终反倒成了一代经学大儒。

而如今听闻这千年之后谈论大儒刘焯的算学之才,李世民心中也是情绪复杂,略一沉默便喊住了即将迈出殿门的房杜,再次叮嘱道

“当诫李淳风,令其知晓算学之利。”

潜台词便是让李淳风别再沉迷那些阴阳道家之说了,房杜二人自是晓得,点点头便拱手出门去。

望着两位重臣离去的方向,李世民反倒是一时间蹦出了个念头

这算学如此重要,与其将其置于国子监与其他学问并列,不如将其擢而单列,以彰显其重。

这样千年之后,后辈们回忆起来便可说,虽汉武帝首创太学开千年学风,但唐太宗也有首创算学阁奠科学之基也。

只需想一想便颇为意动,于是又一项举措便很快在李世民心中敲定。

随后群臣依次散去,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这些多半也是在交流此次所见之心得。

毕竟光幕此次所见对他们来说都称得上震撼人心,尤其此次还有不少那古罗马之消息,若是不私下讨论一番抒发心情,那怎么都说不过去,李世民倒也理解。

唯一略显难办的便是侯君集,眼看着这位昔日亲臣再次涕泗横流的保证会效死命开海,李世民拧了拧眉头也是略显嫌弃

“死有何用”

“若遇不测,当以存身为先”

大唐的潞国公当即便泪眼汪汪,觉得陛下果然还是念旧的。

随即便听到李世民悠悠道

“将所见带回长安之后,再奋死犹不迟也。”

最终大唐的潞国公走的时候有点魂不守舍,让目送的李世民都有点不忍了。

但想想历史上那个下令将其斩首的李家二郎,其心情相较此时难受何止千倍

这样一对比便迅速释然了,随即也将目光移到最后留在此处的人身上状元马周。

此刻的马周还是有些懵然,短短时间相继经历了登科举榜首,长安游街赞名,蒙皇帝召见,观奇异光幕,知千古之事,马周现在看着大唐的皇帝都感觉有些不真实感了。

莫非这只是在雷泽公府内喝醉酒的黄粱一梦不然实在没法解释今日之所见。

而李世民笑的相当和蔼,对此事堪称是驾轻就熟。

亲手拽着这位将来据说是贞观名臣的状元,李世民豪迈一挥手

“宾王可欲知贞观之盛可欲知汝身后名可欲知千古兴衰之变”

一连三问让马周的脑袋彻底失去思考能力。

而接下来李世民毫不犹豫用了一个学到的新说法

“如今之贞观,乃我华夏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亟需英才投身领大势彰材能。”

“宾王可为贞观之英才”

孔明对后世对自己画作的评价一笑置之,反倒是对这刘焯的遭遇多有慨叹

“隋有刘焯,汉有刘洪,皆为乱世之殇也。”

孔明如此感叹引得其他人好奇,刘备则是稍微想了一下,不太确定道

“军师说的可是常山刘元卓”

孔明点点头确认,并扭头道

“宪和。”

于是刘备就看到简雍也面色略有复杂的推出了一个小箱子,打开之后入目所及便是整整齐齐的一箱竹简,以及放在最上面的薄薄一个小册子。

“乾象历”刘备一脸疑惑的念出了这个小册子封面的名字。

孔明也不卖关子,当即娓娓道来。

“入长安后,钟司隶献藏书供我等抄录,我便寻了宪和过来帮忙,在对钟司隶所藏简牍抄录过半时,发现了此物。”

“四分历有所缺陷,有识之士皆知,孝灵皇帝时,刘元卓得大家蔡邕之推举,欲制新历。”

“刘元卓潜心多年,最终制出此历,较四分历,完善不止一筹,其算学水平远超我等,堪称望尘莫及也。”

刘备顿时大为好奇

“既能如此,如何我闻所未闻”

孔明顿时再叹了一口气道

“中平六年,孝灵皇帝召刘元卓入京,欲采乾象历而用。”

闻言刘备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中平六年对大汉来说是无比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同时还是光熹元年、昭宁元年、永汉元年。

而这一年发生的事可谓是目不暇接

灵帝崩殂,少帝继位,何进被杀,宦官伏诛,董卓专政,诸侯起兵,乱世之始就此而始。

与这些事情相比,那被召进京的刘元卓自然也就无人在意,历法之变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而如今知晓算学之重要的刘备也是频频叹气,孔明说的还真没错。

任你算学上有通天之能,但生逢乱世,又有何为

不过此时刘备也振奋精神道

“据我所知,刘元卓后任山阳郡太守,只要我等”

孔明一脸遗憾的摇摇头止住了刘备要继续说下去的架势,道

“某与子初在成都时遍揽算学之着作,最可称道者便是刘元卓所注九章算术,此贤可称吾师也。”

“入长安后便从钟司隶处得知,刘元卓已逝两年矣。”

于是刘备也只能一叹

“乱世呵,乱世。”

本章完

atbaatba

阅读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