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闲人

《北宋大闲人》

第193章 除夕至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次日,太阳照常升起。

阳春之地,正如其名,一年之四季,以温暖如春。

时下北方正是寒意袭人,然于阳春,则多穿短衫。

且于今日,正以为除夕之日。

能看到,家家户户,多已经挂上了桃符。

便是整个县城也热闹许多。

而今日,也恰是大宋官吏休沐之开始。

好家伙,当刘平起身,来到官舍之外,才恍然想起这件事,难怪没有一名吏者早上来此。

直到早饭的时间,才见到一名值班的小吏到来。

刘平也没有去在意。

过年,总要有过年的氛围。

妻女等人,时下处于江宁之地,衣食无忧,只是思念难补。

但日子总要过,尤其除夕,不能光吃粥饭了。

还有便是除夕日,也当将一些房舍以走修补一下。

待明年,怎么说,也是新年新气象才是。

刘平迅速进行了分工,让展昭于之随行,于之一起去买一些菜品。

这些年来,刘平本人是有很长时间,未有下厨了。

但于此之外,他相信自己的厨艺,应该没有退化。但看展昭等人昨夜做的饭食,想着今夜,自是他亲自下厨的好。

至于老成等人,则是被刘平安排到另外的地方,以买卖一些材料,做以屋舍内的修补。

且于集市而去,正好可以了解一些阳春县城内的物价。

他曾在常乡了解过,便是感觉与东京开封要便宜,但比环州之地,却是要贵上一些。

但阳春和环州比较,一个因为战乱,显得有些荒废,一个因为处于边地,没有被开发,显得荒废。

两地之日常用品价格上,理应是阳春便宜一些,毕竟本地能保持自给自足,且有地方和朝廷财政支持。

而此中之于刘平预料相差多大,他本人想到的第一个可能,即是阳春之本地,于百姓基础生活用品,以地方大族有所垄断,或是征收之商税与朝廷不一致,或有虚高。

此中两者,是以导致问题之于可能。

昨日匆匆,没有详细打探阳春城周边之地,今日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刘平非常明白,只有一个地方的物价,能够同本地之百姓收入,在一个良好的适应范围之内,以做稳定,百姓之于生活,才会安稳,才不会发生乱子。

阳春本地县衙确实有问题,这种问题,且不是一天两天所能解决的。

他之所需要的,正是在此之外,先一步,安定好本地之民生。

只有民生安定,县地之内没有了乱子,这样下来,才能一步步的解决相应之事。

刘平在展昭的护卫下,到来的第一个地方,正是阳春县城的东市,也是本地交易最为频繁的地方,除了平日之食盐、粮食之外,也有一些海货。

一连问询了四五个商贩,能感觉到的是,物价几乎相差不多,但却是比常乡之外,还要贵上不少。

当来到西市的时候,此地的人要少一些,该应地处偏僻,不再县城内的主干道一侧。

相比于东市,此地的物价自是要便宜一些。

而看到两市之地,有一些面孔来回巡视。

刘平算是看出来了,原来在县衙之市掾吏之外,还有专人以管辖,是以控制整个地方的物品价格。

若说背后没有本地高门大户支持,没有官寺之人以撑腰,刘平是不相信的。

他将此事压在心里。

看来,等年后,当先将本地的高门大户,全都召集起来。

尤其吕太公说的那几家,更应该作为专门的处置对象。

且别看他是本地之父母官,但在此事之中,要多阻力。

是以于地方之治理,很是考验人之能力。

刘平也没有多转悠,买了一日的菜品,联合着展昭,二人拿着东西,正以打算往县衙回去。

早上只是热了下稀粥,稍微饱了下肚子,便是在此来回走动之中,已经饿得不行了。

正快到达县衙的时候,于一处小巷之地。

忽然之间,听到了“救命”声。

此中之声,一看就是一个女子之叫喊。

与展昭对视一眼,不需要刘平之吩咐,展昭当即放下手中物品,一个健步走了过去。

紧接着,能听到巷子之内,传出了几声惨叫声。

也就在十几个呼吸之间,展昭回来了,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一名女子。

此间女子,二八芳华,上身的衣服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头发有些散乱,当之抬起头的时候,正是一张瓜子小脸,目中充满了泪水。

不用多说,刘平也知道,自己这次,大概率是遇到强抢民女之事了。

但于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遇到此事,他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恼火的。

“你叫什么名字?”

“苏月。”

“家住哪里?”

“郭地之内。”

刘平一问,这叫苏月的少女,是以一答。

答话之中,情绪稍微轻缓一些,不想方才那样的惧怕。

刘平皱眉,继续问道:“家里有几个人,父母家人呢?”

这等少女,一听就是阳春本地的口音,很显然,他之所问,也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但从之穿着来看,绝对不是什么普通的黔首人家,是以家庭,当算是小康之家。

所以,刘平才问出此话。

而见苏月之谈论,也是不凡,或为书香门第。

只是今日之遭遇,着实不应该才是,毕竟其家庭若是不差的话,当也有护卫丫鬟随行才是,像这等贵女,不应该一人外出,且遭到绑架的。

接下来苏月的回答,使得刘平认识到,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家中我爹爹,原本是县衙的捕快,前些日子,据说……据说摔下山崖了。

我娘这两日,有所生病,家中丫鬟又不识字,所以,所以我亲自来抓药,只是没想到……”

说着说着,苏月瞬间变得眼泪汪汪。

这边一听,“苏捕头”三个字,瞬间冒进了刘平的脑海。

苏月,苏捕头,正该如此!

看来,一些问题,比之想象的还要严重。

苏月的这次遇袭,难保不是其中之让你,想要趁此将之带走。

难道说,苏捕头真的还活着?

他又在躲藏什么?

另外,苏月在家的时候,安全没有受到侵犯,是不是意味着,还有一股力量,在行以保护,以使得其中之人,升起了忌惮之心。

刘平努力的思索着,实际脑中这些思绪,也不过是在片刻之间,就已转动完了。

他随之看向展昭,还有地上的蔬菜,道:“等我把东西拿回县衙,展护卫,等会就劳烦你,将此间小娘子,护送以抓药,而后护送回家。”

展昭应声。

至于苏月,则是在刘平说到县衙的时候,目中闪现出了害怕之色。

“你……你们是县衙之人。”

但看这反应,此间苏家小娘子,是以知道一些什么。

刘平的眼睛下意识的眯了眯。

但以感觉到刘平的神色变化,苏月当即低头,小声道:“想到县衙,妾身是以想到爹爹,以前也和爹爹来过县衙,只是感觉两位有些面生。”

这等解释,听得合情合理。

刘平也没有继续追问,他与苏家,当下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系。

也或者这里面藏着很多秘密,但现在还不是取示意探索的时候。

时间是个好东西,若苏氏真愿意拿出来,总会主动拿出来的。

在这个问题,在这个角度上,刘平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没有多回话,只是示意展昭,同他一起拿着蔬菜,往县衙中去。

到了县衙之地,展昭放下东西之后,即护送苏家小娘子离开。

老成他们,也恰巧已经回来。

大家肚子,多多少少,是以有些饿了。

遂在刘平的张罗下,原本赶着其他事的人,以帮助开来,行以于厨舍之内忙碌。

而看到刘平这个县令,以非常熟练的切菜做饭之后,其他人等,无不以瞪大了眼睛。

一直以为刘平是个不会做饭的青铜,但没有想到,却是一个王者!

而且,这饭食做好,便是两个炒菜,其中之香味,就飘得人口舌大振。

当展昭从外面归来的时候,刘平将几个小炒,恰恰做好。

方才还买了小酒。

于是,八个人,都围在了一起,难得的安心下来,以做聚餐。

想到了早上离开时,看到昨夜的那个哑巴县衙看门人,正住在旁边的小舍。

刘平让老成端了一碗饭食,另多夹了一些小菜,为之端了过去。

大宋之于天下,刘平见过繁华,自也见过贫寒。

大多数之一辈子,都为生计忙碌,是以贫苦居多,而处在当下的位置,能于人一些温暖,只不过是一些小事罢了。

举手之劳而已。

当老成归来之后,今日又一起吃喝。

至于今日来当差的小吏,则是在午饭之时,即于刘平发了个招呼就归家了。

走了就走了,刘平也没有与之多谢批评什么的。

今天马上就要结束,而于阳春官寺的纪律之整治,实际上,才刚刚开始而已。

东京,开封。

又是一年除夕日,家家户户挂桃符。

便是整个皇宫之内,也是充满了喜庆之意。

皇帝赵祯,今日也是难得的给自己放了个假。

所谓放假,实际上,也不过是少处理了半日的奏书罢了。

朝中之事众多,这半年来,赵祯最有领教。

想着天下之间,还有万万之子民,边疆之地,还有万万之将士。

赵祯就感觉到,身上责任之重大。

除夕,是以一年过去。

将以迎来新的一年。

夜幕之下,于皇宫之内,也有一场酒宴上演,正以皇帝赵祯以宴请群臣。

到来者,无不是朝中权贵。

而在宴之后,赵祯则没有直接回宫进行休息,而是先行拜访了皇太妃,而后来到了整个皇宫的最高处,欣赏起了东京城内的万家灯火。

过年,以为团圆之日。

但不知为何,赵祯有些空虚。

是的。

皇帝,以为孤家寡人。

登临顶峰之下,才有这等感觉。

当然,也以挑起了更大的重担。

“愿大宋之于明岁,国泰民安!”

赵祯于此,许下了自己的信念冤枉。

环州之地。

狄青也是站在营地之外,看着兵士们,兴高采烈之聚餐,其本人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自刘平离开之后,环州新军的训练,按照计划进行,是以没有停止。于环州官府的帮助下,加上这是天子亲自督导之兵,即如兵部,也没有人敢为难。

但想到一直训练,而没有用武之地,这让狄青有些犯难。

好消息是,在岁末这两天,宫里终于送来了消息,让之大军于来年之后,以开拔往广南多地,以行剿匪。

按照刘平上次于之来信,阳春正是处于广南之地,这次前去,说不定还能遇到同僚。

环州州府内。

范仲淹参加了州府晚上的酒宴,离开回到官舍之后,他并没有当即睡下,以行修整。

而是拿着公文,坚持处理到深夜。

当整个官舍之内外,皆处于昏暗,即是旁边的官舍之地,有同僚传出呼噜声时,范仲淹之一人,则是走出,他抬头仰望着头顶的繁星。

过去之大半年的时间之内,整个环州是以进行了大变革,以农事恢复为主,令还要协调边军,今建设新的边防之地。

任务甚是艰巨,但还在,于整个州府的协调之下,事情皆以全面完成。

想到接下来的一年,尤其念及在年末之时,政事堂为之传来的消息,范仲淹多少有些头痛。

是以年后,在环州任上,本干的好好他,或正是因为政绩出色,又有提升。

为安抚使,并以直接参与到西北防务的建设之中。

升官本是好事,但范仲淹,自觉此中之职责又以加大,心有沉重。

这同样是因为责任。

黄州,隆安县。

包拯已经是在本县地,为县令的第二个念头了。

多年前的隆安县,可谓是命案频发,另多盗匪困扰。

然于这两年来,于包拯的治理之下,隆安县,是以发生了大变化。

其中最大之变化,自要属本地治安的提升,在治安提升的同时,以吏治同样得到了改善。

时下,于隆安县境内,百姓之间,对县令包拯,已经有了“包青天”之称呼。

名号不名号,包拯并不在意,只要他之治下,每年能进步一些,他就开怀。

啪啪啪!

爆竹声响,新的一年到了。

阅读北宋大闲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