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圣孙

《皇明圣孙》

第232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先来吃饭,下午跟我去龙江船厂。”

朱雄英回到了东宫自己的院落本打算小憩片刻,上午的操练和长途奔波,虽未让他如其他少年那般疲惫不堪,却也感到些许倦怠。

然而,他却被刚从文华殿批完奏章回来的朱标叫住,只得随着一同前去用餐。

“是,父亲。”

东宫的饭厅内,由于是家庭用餐,所以没有小孩和妇人不能上桌之类的规矩,吕氏和朱允、朱允已经落座,朱标的主位是空缺的,然后吕氏坐在左下手位置,她对面的也就是朱标右下手位置是留给朱雄英的,朱允坐在吕氏的下一位,朱允跟朱允相对而坐。

这个座位顺序,自然是按照尊卑长幼来排的。

桌上摆满了菜,东宫小厨房的厨师做的其实算不上珍馐美味,毕竟菜做的太好对于厨师来讲是一个负担,把贵人口味养刁了纯属折磨自己,但整体看起来还是不错的,而且肉菜不少,营养很跟得上。

朱雄英瞟了一眼,肉菜就有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然后每人一碗米饭,桌上还有香油薄饼、豆沙馅砂糖小馒头两种额外的主食,青菜就比较有说法了,有很多的野菜。

是的,野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东西,自然是因为朱元璋要让后代子孙都知道百姓的辛苦,所以把他吃过的野菜列了个清单,规定宫里做饭也必须有,其中就包括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龙须菜、蒜薹、匏瓠、苦瓜、齑芹、野薤等等。

这些野菜虽然大部分不太好吃,但是都挺败火倒是真的,而且搭配较为油腻的肉食一起食用,也能起到解腻的效果。

不过既然经过宫里的厨师制作,那么当然就没那么苦了,反正朱雄英觉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跟蔬菜沙拉吃起来差不多,不过朱允看起来倒是很挑食,筷子从来不往野菜上面碰。

朱雄英转了一下手腕,用筷子的尾端指了指.用筷子直接指,哪怕不指人也不礼貌。

朱允皱着眉头吃了两口,不过倒是获得了意外的爽感,就是那种苦到一瞬间后的略微甘甜。

不过如果说餐桌上最受人欢迎的食物,那肯定不是味道有点类似糖醋里脊与椒烤羊排混合的椒醋鹅,而是红烧鲥鱼。

虽然有着“食不语”的规矩。

但是,但是,这条肥硕的鲥鱼是朱标亲手钓上来的,而且考虑到餐桌上的气氛有点冷,作为一家之主,朱标也想说点什么。

所以朱标打破了规矩,放下筷子开口说道:“你们可知这鲥鱼是怎么来的?”

“可是父亲钓来的?”朱雄英很会捧场。

“不错!”朱标难得话痨,“鲥鱼乃是东南特产,而鲥鱼之中,以应天、镇江二府这一段江面的鲥鱼最为肥嫩,乃是洄游鱼,夏天到秋初会在长江和支流的河流里产卵,然后才会返回大海,这条鲥鱼就是它们游向大海的时候钓的,等到都游走了就没得吃了,再吃就得等明年了。”

而这时候,朱允也插嘴道:“东晋郭璞注《尔雅注疏》中有,鲥鱼,即,当,海鱼也,似鳊而大鳞,肥美多鲠。”

鲥鱼体腹丰肥,尽管鱼身多刺,但肉质鲜美,从衣冠南渡开始,便与名梗“莼鲈之思”里的鲈鱼,并称为江南美味,属于是在史书上比较有名的,朱允小小地秀了一把文学知识,朱标也夸赞了两句。

实际上,樱桃、梅子、野杏、鲥鱼、野鸡,都是大明祭祀宗庙的贡物,既然是给祖先上贡的,那肯定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既然朱标都说话了,吕氏也试图打破沉默,对餐桌对面的两兄弟说:“上午的训练都很辛苦吧?多吃点肉。”

朱雄英和朱允客气了一下,随着朱雄英回归,朱允的日子其实好过了不少,一方面是有大哥顶着,吕氏没心情关注他了,另一方面则是平常生活起居也多了一些照顾。

而朱标则是关心了一下他们在幼军里的训练,随后说道:“若是身体酸痛,就去寻戴院使开些膏药外敷,或是扎两针。”

“日日这般训练,便是铁打的人也熬不住,这些孩子还都长身体呢.”

听着吕氏的念叨,朱标皱了皱眉,倒是没把“妇人之见”说出来,只说道:“下午训练下午读书,半天没什么熬不住的,以前元末的时候,他们这个年纪抄个木棍都得上战场了,有哪个农家子说自己熬不住?”

吕氏不说话了,朱允感受到这种尴尬的气氛,心中五味杂陈,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与继母吕氏之间的关系倒是还不错,但他和吕氏之间就一直微妙而复杂,如今大哥回来了,作为家中的长子,更不得不在这复杂的关系中小心翼翼地处理。

接下来的餐桌上,除了偶尔的筷子碰撞声和咀嚼声,再无其他声响,每个人仿佛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允、允,你们也都来长长见识。”

吃完饭,朱雄英和朱允、朱允跟随朱标乘坐马车前往京城西南方的龙江船厂。

倒不是蒸汽机船只技术有什么大的突破,而是今天将和造船厂的工匠以及水师将领一同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那艘依照“胜利”号图纸建造的首批木质风帆战列舰即将下水。

稳定可靠的风帆战列舰,依旧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海上霸主,而蒸汽机船只还需要相当一段长时间的发展,而之所以这艘船下水的时间这么慢,除了本身船只吨位大结构复杂以外,技术方向跟中式船只有巨大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关于如何应用这些违背传统习惯的技术,龙江造船厂的工匠们可是费了很多心思。

龙江造船厂位于京城的西南方,是秦淮河汇入长江的地方,而且由于莫愁湖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物资往来的原因,所以船只可谓是络绎不绝,而这些民间船只,大部分都挂有水运行会的旗帜,看起来颇为壮观。

不过,所有船只来到龙江造船厂周围,都会自觉地绕行,因为这里是军事禁区,外面是有水师的舰船巡逻把守的。

阳光洒在宽阔的龙江之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造船厂巨大的身影,而龙江造船厂这个大明的船舶制造主要基地,此刻正笼罩在一片忙碌而紧张的气氛中。

造船厂内,工匠们穿梭在其他正在建造的风帆战列舰的巨大船体之间,他们手中的工具与船体零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不过工匠们的热情都很高,因为他们从来没建造过这种战舰,哪怕是宝船的体量也比这种战舰略逊一筹,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壮举,所以精神上都很亢奋。

所谓“万事开头难”,风帆战列舰的第一艘是最难建的,而把这条路趟出来有了经验以后,后面同级舰船的建造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下车后,朱雄英跟在朱标的身后,步入了这个庞大的造船基地,他的目光被远处那艘巍峨的木质风帆战列舰所吸引,只见巨大的船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仿佛是一头即将觉醒的海上巨兽,静静地卧在船坞中,等待着破浪前行的那一刻。

用朱雄英自己习惯的度量衡来目测,舰身长达六十余米,宽达十五米,这个尺寸在明初的造船技术中已算是巨无霸,三根桅杆高耸入云,尤其是那根高达六十二米的主桅,仿佛能捅破天穹一般。

几千吨的战舰,放在现代世界几万吨的航母面前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跟那些正常的蒙冲斗舰对比起来,那绝对是了不得庞然大物了,而且人类的身影站在它的前面,更是只能被巨大的阴影所笼罩,显得渺小无比。

朱雄英的目光继续在战舰上缓缓游走,他看到了那三层火炮甲板上黑洞洞的炮口,一共有上百门佛朗机炮,它们像是战舰的獠牙,彰显着这艘战舰的威武。

朱雄英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出来,在未来的海战中,这些火炮将会喷吐出致命的火焰,将敌舰送入海底,而这种全新的海战模式,对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折不扣的降维打击。

随着他们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匠和水师将领也聚集了过来,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艘即将下水的风帆战列舰上。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刻将是历史性的,这艘海上巨兽,要正式下水了!

朱雄英站在岸边,心中充满了感叹。

曾几何时,这艘战列舰不过是他手上的图纸,而现在,却已经变成了现实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很难描述的。

而且,风帆战列舰的下水,意义绝不仅仅是这一艘船的下水,更是大明海上力量崛起的标志,从被动的“海禁”政策到主动下水远洋战舰,完全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此时,工匠们也都自觉地放下了手上的活计,聚集在船坞旁,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因为造船业的废弛,所以龙江造船厂的工匠几乎全都扑到了这个项目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参与,战舰的每一个细节打磨,从削木到装配火炮,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他们的汗水,而如今他们即将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浮现在水面上,这无疑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

以俞通源为首的水师将领们则站在高处,他们严肃地注视着即将下水的战舰,以巢湖水师起家的大明水师,这将近三十年来基本上就是个“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的过程,除了在南渡长江和鄱阳湖水战里有两场高光表现以外,剩下都是打酱油,你说没起到作用也不对,因为至少运兵运粮了,伐蜀的时候廖永忠率领的水师也跟明夏的水师碰了碰,但要有什么大作用,那挠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而如今风水轮流转,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大明的高层已经决定发展海上力量,用以征服日本,大明水师也终于咸鱼翻身,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这些年建造技术相对成熟的宝船,一千五百料和两千料的,都下水了不少,成为远距离打击倭寇的主力,但像是风帆战列舰这种级别的舰船,还是头一次下水。

有了这种海上巨无霸,可以说,大明水师终于是有了远洋的绝对主力了,而三层火炮甲板的设计,也给海战带来了其他国家水师根本想象不到的新模式。

而且,有一就有二,后面的风帆战列舰,只要资金拨付充足,那就是下饺子,所以这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大明海上力量的象征。

阅读皇明圣孙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