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孝经》

第63章 内若有念 外必有相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隋朝大儒刘炫注《孝经》云:“爱恶俱在于心,敬慢并见于貌。爱者隐惜而结于内,敬者严肃而形于外。”这里是告诉我们,心和相表现也不一样。这里讲的“爱、敬”的爱,“不敢恶于人”的“恶”,爱和恶,就是爱敬和厌恶都是在于心,心上起了爱敬或者起了厌恶,心上起念头了,必定会有外在的表相,即敬和慢。爱表现出来的相貌,必定是敬,你爱这个人,你必定是敬重他;如果你讨厌这个人、厌恶这个人,你必定是对他轻慢、怠慢。所以“爱恶”讲的是存心,“敬慢”讲的是形式。

“爱者隐惜而结于内”,我们现在要培养爱心,实际上孝就是爱,爱是本善。宇宙是一体的,爱心涵盖一切众生,乃至宇宙万事万物,这也就是孝道。父母对儿女,儿女与父母之间,爱表现成“父子有亲”,父慈子孝这是爱;君臣关系,爱的表现是君仁臣忠,是君臣有义。所以爱心是一个,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关系上,表现的形式不同,即“爱者隐惜而结于内”。爱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知。如何感知?从外形上。外形上就是敬,“敬者严肃而形于外”。所以外表对人由衷的毕恭毕敬,说明他对人有爱意、爱心。从内心、外相讲爱心,这种说法也很好。所以君子,存心达到了仁爱,一体的爱心,他必定是在家对父母爱敬,在外对百姓也是爱敬。这是刘炫的一段解释。

下面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都是讲不同地位,不同等级阶层的人,其爱敬之心,表相有不同,但存心是一样的。所以,天子以爱敬之心对天下人,就可以保其天下;诸侯以爱敬之心对一国,就能保存其社稷;卿大夫能以爱敬之心来对待自己的家族,也能保其宗庙;士人以爱敬之心待人,就能够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庶人,普通老百姓,爱敬存心,也就能保其田宅。地位尊卑有不同,爱敬之心无二。

四、天子庆善泽福万民

本章结尾一句:【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一人”,在天子章专门指天子,就是国家领导人。“庆”,就是善,是说领导人有善德、有德行。“兆民赖之”,(“兆”,古代数字,有几种说法,一说十亿为兆,一说万亿为兆,又说百万为兆,我们不必去求它的精确单位。)“兆民”就是泛指一切的百姓,都能够因为天子行孝而得到庆善,都能够倚赖这位天子。即天子能够行孝行善,可以为百姓造福,作为百姓的依靠。

阅读《孝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