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孝经》

第85章 净意戒心 改变命运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古人戒自己的心,用功很深。明朝有一位进士俞净意先生,在自己的传记中说,他十八岁就中了秀才,但是考不上举人和进士,而且生活非常的拮据,很潦倒,靠教书维持生活。前后生了九个儿女,五个儿子、四个女儿,结果死的死、散的散、失踪的失踪,最后只剩下一个女儿。他的太太因为伤心哭儿女的缘故瞎了眼睛。俞净意公功名不遂,生活潦倒,又加上家庭不幸,非常的沮丧;而他自认为也在力行着德行,做得很不错,天天祷告灶神爷,希望灶神爷上天去给他禀告,每年都写黄疏祷告灶神,却好多年都没有消息。

四十七岁那年,奇迹发生了,灶神爷化成道士来到他家,给他点化:“你这一生命运不济,原因在于自己德行有亏欠。”灶神爷说他表面上做得不错,都在奉公守法,而且提倡学习古圣先贤的文化、断恶修善、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等等,包括他在乡里头提倡的“文昌社”,也是依《文昌帝君阴骘文》来修行的,但是因为他意恶太重,表面上虽然做的像个君子模样,内心却有种种的贪念、傲慢、偏激、瞧不起人、自私甚至还有邪淫的念头,对过去、未来的种种妄想,都纠缠在内心里面,所以灶神批评他:“你还想要求福,你内心里这么多意恶,想要得到福报不可能,而且上天还要给你加更重的恶报。”这些话像当头棒喝,把俞净意先生敲醒了。

第二天早起,正好是年初一,想到昨天晚上灶神爷的点化,真的是如梦方醒,他就立誓痛改前非,把自己的意恶要去除干净,不让丝毫的恶念夹杂在自己心中。如是做了三年,结果整个命运都改变了。他后来考上了进士,这是古人最高的学位。他原来只是秀才,从十八岁做秀才到四十七岁都没有考上功名,结果因为他真心改过,竟然得到了进士的功名。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京城竟然找回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这是他仅存的一个儿子,家里的香火得以延续。

他自己考上进士也不愿为官了,知道为善重要,所以回到自己家乡大力的行善,成为一乡的大善人。他的儿子考取功名,连生七子,家里变得人丁兴旺。俞净意公是真的在行大孝,孟子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因为造恶,感得天的恶报,变得家破人亡,后代香火都没有了,后来因为发心行善,他竟然三年把命运全改过来了,而且香火得以延续,这就是“能守其宗庙”。

阅读《孝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