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孝经》

第118章 天明恒常 地义利物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把孝作为人与天地合称的这种标准,人只有行孝才能够跟天地并称三才。如果不行孝,哪里有资格跟天地并称?即如果不行孝就没有资格称三才、称为人。因为人之行,必定是效法天地的,假如不效法天地之德,不行孝、不行善,虽然还有个人身,但是已经没有了人的资格了。人的资格叫人格,没有了人格,就不能够称其为人了。所以,人立于天地之间,真的要很好的行孝,续养我们本有的孝心,并且把孝心发扬光大,恒常而保持不变,此夫子教我们法则天地之意。

“经,常也”,经是恒常。“人生天地之间,禀天地之气节”,天地的气节,我们讲的恒常,就是无私的利益万物,仁爱恭顺,这都是天地之气节,天地之德行。所以“人之所法”,是“天地之常义也”。人应该效法天地,天之常、地之义。这是讲行孝的道理,讲到圆满。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也就是因为他能够效法天地之常义,恒常的利益大众,毫无私心,与天地、与众生一体,就是真正的行孝,而孝就是一体的意思。

《正义》这段也解释得很好:“故须则天之常明,因依地之义利,以顺行于天下,是以其为教也,不待肃戒而成也;其为政也,不假威严而自理也。”

这是讲到我们应该“则天之常明”,“则”就是效仿,学习天的常明。“常”是恒常。“明”是光明,光明普照万物,普照没有私心,没有分别,完全是平等的仁爱。“因依地之义利”,学习大地利益万物的精神,以顺行天下。

天下的人民,都有平等的本性,在本性上每一个人都一样。圣人没有增加一点,凡人没有减少一点,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都有良心,良心是性德,人人皆有。只是圣人的良心发扬光大,完全圆满的显露了;凡人的良心蒙蔽了,或者是完全蒙蔽,或者是蒙蔽了一部分,不能够完全显露。凡圣不同,唯此而已。

我们现在推行教育,就要顺着人本有的良心,这就容易让人回头,这叫“顺行于天下”。“是以其为教也”,以推行其教化。“不待肃戒而成也”,不用严肃、严厉的惩戒手段,也能够教化好人民。随顺人民的天良,他们就乐意行孝、行善。“其为政也”,即治理国家推行政治。夫子在本经强调,用教育、教化的方法为政,随顺着人的良心、性德,让大众回头就会很容易。“不假威严而自理也”,假是假借,不用假借那种很威严的手段,譬如说严格的法律,或者是刑法,乃至国家机器,军队、警察等等,这些甚至都用不上,天下就自然能够治理得有条不紊,社会和谐,人民百姓和乐幸福,各得其所。

阅读《孝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