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生辉

《国色生辉》

第172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会儿已经是冬月, 北风呼啸, 天寒地冻。

进宫的时候飞雪特意给阑珊在外头加了一件黑呢斗篷,但她体弱,仍觉着风透骨之冷。

如今郑适汝却跪在殿外冰冷的砖石地面上, 这如何了得?

阑珊忍不住加快脚步向她走去,但才走了几步, 就见郑适汝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

此时阑珊在台阶上, 郑适汝跪在殿门口, 两个人一个在下一个在上距离并不远, 阑珊看的很清楚, 郑适汝美艳的双眸中掠过一丝肃然的厉『色』。

阑珊非常熟悉这种眼神。

当初在女学里,阑珊也算是很不成器的一个了,因为总是爱贪玩,比较活泛, 在一干安静娴雅的少女中甚是醒目。

而其他的女学生的身份都是非富即贵、大家子出身的,阑珊的出身就显得非常的黯淡无光, 不值一提。

不知是因为阑珊『性』格有些顽劣、还是她的出身的缘故, 有几位老师很不待见她。

比如在救了花嘴巴之后,那小猫儿给护养了几天后终于缓过劲儿, 幼猫崽子最是顽皮好动, 有一天在古琴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跳进门来,抓着老师的袍摆不放, 像是要跟人玩儿似的。

老师想把它赶走, 谁知却给在手上抓了一爪子。

他受惊之下忙起身躲避, 膝上的古琴跌在地上便摔坏了。

老师又惊又怒,立刻指着花嘴巴,叫外头的侍从们快来把这只猫捉走打死,又厉声喝问是谁养的猫。

其实不管是女学生们还是老师,早就知道这是阑珊救下,也是她常拿些东西来学堂里喂猫的,此刻见老师发怒,许多学生看着她窃窃私语,眼中带着幸灾乐祸之意。

阑珊见老师唤人来捉猫,早就惶然地站起身来。

此刻便要承认,还想着给花嘴巴求情。

不料在她开口之前,郑适汝先她一步出声,竟承认是她的猫。

古琴老师的眼睛原本早瞪向阑珊,竟没想到会如此。一时诧异的愣在当场。

“郑姑娘,这真是你的?你可不要……代人受过。”说着还看了阑珊一眼。

郑适汝仍坚称是她的猫。

阑珊还想出声分辩,但是还没有开口,就给郑适汝制止。

当时的郑适汝就是用这种略带严厉的眼神瞪着她,向着她摇了摇头。

是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

此后很久阑珊才知道当时郑适汝之所以出声认下,是不愿意让她受过,因为学院正想着要把阑珊革除出去。

阑珊丝毫不知道竟有这种危机,后来隐隐约约听说缘故……却非常好笑。

原来是有一位侍郎府的姑娘,素来嫌弃阑珊出身寒微,『性』子又外向。因郑适汝对阑珊太好,她越发的不忿,私下里跟别人抱怨郑适汝自降身份,又觉着阑珊不配留在女学。

学塾的老师们卖侍郎府的面子,便想有意刁难,没想到给郑适汝挡下了。

此事平息后,也不知郑适汝又做了些什么,总之那女孩子再也没敢暗中使坏,也无人敢再对阑珊如何。

此时阑珊一边看着郑适汝,一边慢慢地上了台阶。

门口的小太监早等候多时:“舒大人请。”

飞雪举手帮她把披风解了下来,阑珊又看了眼郑适汝,站在这个角度,她发现郑适汝的左边脸上有些深浅不一的痕迹……那是,给人打了一巴掌吗?

阑珊几乎没控制住想往她身边走过去想要仔细看明白。

是飞雪及时抓住她的胳膊。

好不容易将目光收回,阑珊微微仰头深深呼吸,终于迈步进门。

乾清宫内。

雨霁快步走出来接了阑珊:“舒大人往这边走。”

引着阑珊向偏殿而去,扑面一阵暖煦,混杂着浓烈的香气。

大殿内摆放着青铜鎏金的大炭炉,里头烧的都是无烟的银骨炭,作为御用贡品从山西运来的,烧起来表面上有一层雪白的霜,如同银子的颜『色』,故称作银骨。

阑珊且走且想着外头跪在冰冷地上的郑适汝,本是身心俱寒的,此刻给这过暖的炭热一熏,又嗅到那熏炉里的龙涎香,胸中竟隐隐地有种烦『乱』欲呕之感。

雨霁走了会儿,察觉她脚步很慢,便回过头来。

见阑珊脸『色』泛白,雨霁便小声问:“舒大人可还好?”

阑珊竭力定了定神:“没什么。”却又问:“雨公公,太子妃为什么跪在外头?”

雨霁皱皱眉,向内看了一眼,终于道:“这个不是奴婢能说的。请您见谅。”

阑珊便不问了,只随着雨霁往前到了东暖阁门口,雨霁上前:“皇上,舒司正到了。”

里头依稀有一声应答,半晌,皇帝终于从暖阁内走了出来。

有小太监捧了银盆,雨霁拿了帕子浸湿拧干了送给皇帝,皇帝自己擦了擦脸,又扔给了他。

然后才一抖衣袖,在旁边的紫檀木镂空大圈椅上落座。

阑珊跪地行礼。

皇帝看着地上的她,停了片刻才说道:“你知道朕叫你来是为什么?”

阑珊道:“微臣驽钝,请皇上示下。”

皇帝道:“鄱阳湖的急报你收到了吧?”

“回皇上,才收到了。”

“你觉着怎么样?”皇帝说着,从雨霁手中接过一盏茶,漱了漱口,“江为功是生是死。”

“微臣……”阑珊顿了顿,终于沉声道:“微臣觉着该派人继续找寻江为功下落,毕竟只要没发现尸首,那江大人就还有一半儿生还的机会!”

虽然情形听着十分凶险,但阑珊绝不肯承认江为功就这么死了!不,一定还有希望,只要有一丝希望——比如没有见到尸首,那就绝对不能放弃!

“可据朕所知,那龙王庙附近不知多少人悄无声息就没了呢。”皇帝淡淡地说。

阑珊的心一揪。

雨霁又捧了一盏云龙献寿的茶盅,这次却是参茶。

“舒阑珊,”皇帝慢慢地吃了口,似笑非笑:“决异司第一个案子,派去的钦差就出了事儿,这是出师不利啊。”

阑珊低头:“是微臣的过错。”

“你有什么过错?”皇帝问。

阑珊道:“毕竟出了事又死了人,决异司是微臣负责,自然是微臣的错。”

“听听这张嘴,倒是会说话,”皇帝垂着眼皮儿道,“不过舒阑珊,你不用着急,事儿还没完呢。”

雨霁听到这里便小声道:“舒大人,您大概还不知道,决异司派去西北的姚升姚大人,在进死亡之谷前就失了踪……司礼监的人回来报说到处找不到人,怀疑是临阵脱逃了。”

阑珊原本是低着头的,闻言猛地抬头:“这不可能!”

雨霁笑了笑:“他们是这么回禀的……虽然也不大肯信,但毕竟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阑珊道:“这绝不可能!皇上!姚大、姚大人不是那种临阵脱逃之人,一定有其原因。”

皇帝一直垂着眼皮儿喝茶,听到这里才道:“不管是什么原因,总归是你的人不见了。”

淡淡地瞥着阑珊,皇帝道:“你看看,决异司的人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却同样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要是巧合是不是太巧了,或者说是决异司的运气不大好?”

阑珊道:“皇上,姚大人一定也是遇到什么危险了,还请派人速速找寻救援为要,至于他是否是有别的苦衷或者原因,等找到了人自然真相大白。”

“那如果真的是他临阵脱逃呢?”

“绝不会。”

“理由?”

“微臣……可以以『性』命担保!”

皇帝仍是波澜不惊的没什么反应。

旁边的雨霁却微微一震,然后他看到皇帝把茶盅往旁边一递,当即急忙伸手接过。

皇帝道:“早听说你在工部跟江为功关系最好,姚升虽在大理寺,跟你也是关系匪浅……却想不到你对他们如此之信任,甚至不惜以『性』命作保?”

阑珊俯身磕头:“是。微臣知道江大人之能为,姚大人之精细,他们都是忠心于朝廷的人,请皇上、也务必相信他们!”

皇帝一时没有出声。

又过了半天,皇帝才说道:“你让朕相信他们,那朕问你,舒阑珊,朕可以相信你吗?”

阑珊是面朝下的,闻言心又紧了几分:“皇上、当然可以相信微臣。”

“哈哈……”低低的笑声响起,皇帝道:“朕倒是真的要钦佩你的胆量了啊。”

阑珊无法言语,大炭炉里的火好像尽数向着她身上袭来,她的额头上已经见了汗。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候,皇帝盯着她道:“能有这份胆量胆识,你倒不愧是计成春的女儿啊。”

阑珊的身子晃了晃。

她的手臂在瞬间失去了力量,整个人几乎往地上跌倒过去,却在将要跌倒的时候又硬生生地撑住了。

皇帝的这句话阑珊听的非常明白,可是她满心震撼,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怎么,”皇帝看着沉默中微微发抖的阑珊,“你也要不承认吗?就跟外头跪着的太子妃一样?”

阑珊的双眸微微睁大。

就在这时,外头小太监扬声道:“太子殿下到!”

皇帝听了一笑,对雨霁说道:“朕的这个儿子,快给他媳『妇』玩在掌心里、玩死只怕也不知道呢。”

阑珊原本还觉着那暖气跟龙涎香交织,熏的人心里难受,听了这句,心头却又冒出一股寒气来。

只一会儿的功夫,太子赵元吉从外头快步走了进来。

一眼看到阑珊跪在地上,太子略觉疑『惑』,却上前也跟着跪地道:“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道:“哦,你来做什么?”

赵元吉嘴巴张了张,有些犹豫,却终于着急地说道:“儿臣听说……听说太子妃她不知怎么冲撞了父皇,儿臣相信她是无心的,恳求父皇……开恩,不要责罚她。”

皇帝道:“你果然是来给她求情的。那朕问你,假如太子妃肆意妄为,罪犯欺君,图谋不轨,你还要给她求情吗?”

赵元吉大惊失『色』:“父皇,这话从何说起?阿汝……太子妃她从来贤良淑德,温柔仁慈,且又贤孝,怎么会……肆意妄为之类的?儿臣断不能相信,或许、是有人向父皇进了谗言?或者有什么误会?”

皇帝看着他震惊的神情,片刻才长长地叹了口气:“你果然是不知情的。”

赵元吉眉头紧锁,万分焦急:“父皇指的是什么?太子妃到底又是如何触怒了父皇的,恳请父皇明示!”

方才赵元吉得了消息急急而来,见郑适汝跪在外头,已经把他吓了一跳,上前去扶她起来,却给太子妃推开了。

赵元吉毫无办法,只能赶紧先进来面圣,好歹先求下情来,别把太子妃在外头冻坏了。

谁知皇帝居然是这个态度。

皇帝的目光扫过旁边的阑珊,又看向太子,说道:“你自己的枕边人,你却一点儿也不清楚她的所作所为。元吉,你这样真的很让朕替你担心啊,将来你若是坐在这个位子上,你的太子妃,岂不就是吕雉武媚一类的人物了吗?”

赵元吉猛然一抖:“父皇?!”

阑珊再也忍不住了。

——皇帝这话说的太重了,吕雉便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同时也是自秦始皇之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子,在她掌权的时候,外戚专权的风气一时无两;而武媚自然就不必说了,更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皇帝如今把太子妃比做这两个人,这实在是糟糕之极!

连赵元吉都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妙,他原本只当是小事,只要尽心求一求皇帝就行了,没想到居然是这种可怕的局面。

赵元吉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了:“父皇这话、这话……”

因为知道兹事体大,紧张之余呼吸都有些急促,整个人开始晕眩。

“皇上!”阑珊见赵元吉竟说不出话来似的,不顾一切的直起身正『色』道,“太子妃不是那样的人!”

皇帝有些意外。

居然是她先开口替太子妃说这话。

皇帝冷冷地说道:“你是最没资格这么说的吧?毕竟你们是同谋。”

赵元吉睁大双眼看向阑珊,越发不知皇帝这话的意思了。

阑珊对上皇帝阴鸷的双眼,假如皇帝真的把郑适汝看做吕太后跟武则天一类的人物,难道皇帝会容忍郑适汝吗?不,不能!

她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阑珊紧紧地攥紧了拳,在瞬间做了一个决定。

“皇上,罪臣有话说!”

皇帝眼神微微一变,然后看了雨霁一眼。

雨霁忙上前扶住赵元吉:“太子殿下,先请下去歇会儿吧?”

赵元吉正在头晕眼花,呼吸困难的时候,又不明白阑珊跟郑适汝又能“同谋”些什么……整个人如在云中雾里。

此刻给雨霁扶着,身不由己地起身随着他去了。

皇帝这才说道:“哦,你有什么话说?”

阑珊深吸一口气,先抬手过肩,把自己头顶的官帽摘了下来。

她将官帽放在身旁,才说道:“我的确是……昔日的工部计成春之女,计姗。”

不知为什么,在说出这句话之后,心头一阵涌动,眼睛里便湿润了。

皇帝靠在椅子里,面无表情的,眼睛似看非看地瞥着她:“你肯承认了?”

“是,”阑珊咽了口唾沫,“这件事情说来话长,但是罪臣、罪人恳求皇上,不要牵连别人,让我一人担罪便是!因为一切都是我谋划的,至于太子妃……是我用了法子『逼』迫她不得不帮我行事。”

皇帝不以为然的:“是吗?你又是怎么『逼』迫她的?”

阑珊道:“我、”脑中就像是山呼海啸般一团『乱』,但也是前所未有的清醒跟镇定,阑珊道:“是之前的那件跟国公府有关的五行杀人案!”

“哦?”皇帝面上有了几分真切的疑『惑』。

阑珊道:“之前虽然拿下了直接凶手,但是背后那主使的谭先生依旧在逃,当时在追查此案的时候,我发现那谭先生行事诡异,但神通广大,而且他不止是跟国公府有关,恐怕还跟一些身份特殊的贵人有关……我便以此事威胁太子妃,若她不帮我行事,我便将此事揭发出去,到时候便是皇室丑闻,因为国公府才出事,太子妃生怕节外生枝,才不得不选择屈从。”

皇帝的眼中掠过一道精光:“你发现那谭先生跟什么身份特殊的贵人有关?”

阑珊道:“不敢瞒着皇上,我其实不知道,只是恐吓太子妃的。我之所以猜那谭先生跟一些不可说的有关,是因为他炼制丹『药』的手法,费尽心机,手段骇绝,那种丹『药』不是只能强身健体的,而是想要长生罢了。”

“长生……”皇帝沉沉地看着阑珊:“你怎么知道的?”

“我曾经在父亲的手书里看过类似记载,因为手段过于邪恶,这种法子在坊间早就禁毁灭绝了,唯一有记录的只有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大内,钦天监。”

皇帝的脸『色』在瞬间晦暗难明。

阑珊不知道自己这番话有没有效,但是为了保住郑适汝,她愿意用任何方法。

郑适汝为她做了太多,现在该自己为她做点事了。

过了许久,皇帝终于重新开口:“你果然极为聪慧。”

意义不明地说了这句,皇帝道:“那好吧,姑且算你说的是真的,太子妃是被你胁迫的,那么……荣王呢?”

阑珊微怔。

皇帝道:“荣王总该是死心塌地跟着你一起欺上瞒下的吧?”

那天赵世禛去南华坊找她,马车里说“恨不得立刻就走”,阑珊记得自己当时心头惊跳的感觉,原来那种预感是真的。

真想时光倒回,就仍旧紧紧地抱着他不许他离开。

“荣王,”阑珊没了方才的冷静,她不得不垂下眼皮不敢跟皇帝再对视,“荣王他、他不过是……”

话音未落,便见雨霁进来,低低地在皇帝耳畔说了一句话。

皇帝眉头微蹙,吩咐道:“扶她进殿内,传太医。”

雨霁去后,皇帝似乎看出了阑珊的疑『惑』,便道:“太子妃晕厥了。先前朕询问她,她竟还不肯承认,自讨苦吃,也该给她些教训了。”

阑珊恨不得立刻飞去看望,却只得说道:“太子妃被我胁迫犯下欺君之罪,自然心里害怕不敢认。”

皇帝一笑:“朕怎么听说,当初你还在京的时候,跟太子妃关系很好呢。”

阑珊淡淡道:“那不过是旧日的事情罢了,世易时移,物是人非。”

“那你为何现在还替她说话?”

“皇上,我只是想利用太子妃达成所愿,并没有就泯灭良心。”

皇帝挑了挑眉。

正在此刻,外间又有小太监报说:“容妃娘娘到。”

阅读国色生辉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