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帝国

《影视帝国》

第64章 高手在民间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高手在民间

川流不息的街头,任庸三人逆着人流,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拐进一个胡同。

瞬间,街头喧闹沸腾的声音消失了!扑鼻的墨香味儿,令走进来的诸多游客平静了下来。

惜墨胡同,是这个胡同的名称,是来殷店游玩必去之地!没有之一,否则定会遗憾终身。

说是胡同,其实不比街道小多少,只是没有古玩街、鲁班街、佛跳巷那般热闹罢了。

殷店是个村,但在古时候,却是周围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集镇,颇为繁华,就连今日的大泽乡政|府所在地,昔日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罢了。若不是占了交通的便利,大泽村也不会跃升至乡镇级别,但交通一直是殷店发展的瓶颈,解决不了,殷店终究难免衰败结局。

毕竟,不是每个游客都有如此恒心毅力,穿越重重山水,走进这个几|欲|与世隔绝的古镇。

近年来,山水之类的景色,民众也看烦了,历史名城之类的,也没有新鲜感了。于是乎,穷极山水,访幽问古成了自身游客的需求,他们走进深山大川,将一些令人惊叹的山水景色带给世人,将一些别具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上传到网上,引得更多驴友趋之若鹜。

殷店能为世人所知,进而成为诸多资深游客光顾的地方,全在于花妹等走出深山的大山子女们的宣传。花妹更是报考了旅游专业,立志带出五十万人次的游客,到殷店观光游览,晃眼间已是三年,她的个人问题都快解决了,但带进来的游客才堪堪突破六万人。

不是花妹不想多带些旅游团进来游玩,而是殷店的游客承载量有限,人一多,住宿、吃饭等就成了致命的缺陷了。再加上殷店村满足了很多网友甚至国外游客的猎奇心理,自费游玩的游客渐成主流,殷店的食宿一直是个大问题,村里倒是和龙|书|记反应过,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交通不便,致使建筑材料也无法进来,问题就这么一直拖着,困扰殷店。

而今,是旅游淡季,任庸没有看到那种人山人海的场景,自是不能体会花妹心中的痛苦。但他在学生时期,黄金十一倒是去过5A级景区,景色之类的倒是没看到,净看人了,一大堆人涌着往前移动,根本就没心思看景,当然,那一次是他和小雪一起去的。

依照他所看到的情况,当下这个年关,绝对的淡季,但是游客都一波接着一波,就别说夏天旺季了,单日游客容量绝对超过殷店的总人口,说不定还是好几倍呢。如此以来,殷店就十分危险了,经常处在旅游的极限载荷警戒点,早晚会爆炸的。到了那个时候,人员伤亡之类的,说不定就会接踵发生,直接将殷店打回原形,扼杀殷店民众所有的希望!

有了这种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花妹在听说了任庸的身份后,疑惑顿释,心底打定主意要促成这次投资,达成石头哥的梦想,解决殷店游客承载量的根本问题,带动大泽乡经济复兴……

一时间,花妹的心底想了很多,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令她忽略了任庸的大导演身份。

惜墨胡同里,诸多秀才装扮的文人墨客,端坐在街旁,有的摇头晃脑,吟古诵今;有的轻笑连连,埋头书中;有的研磨提笔,挥动狼毫……恍惚间,众人似乎集体穿越到了古代,误入一个私塾之中;情不自禁的,一些游客被吸引,驻足摊前,翻起了桌案上的书卷、画轴。

一些带着眼镜儿,颇为斯文的游客,俯身翻起了摊位上的书籍,纸页粗糙发黄,穿书之线似断似连,更有书页碰之即断。摊主也不恼,只是细心留意翻书的游客,以及游客手中翻阅的说,一旦确定那位有意向,便开口推销,几句话便扰得游客心痒,痛快的掏了钱。

那些资深游客,只是含笑看着诸位摊主的表演,既不停留,也不观望,只在自己感兴趣的摊位前留步。然后直言自己所需字画,喊出一个彼此都懂的价位,拿走自己喜欢的字画。

花妹带着任庸两人,径直往里边走,对于路边摊主的即兴表演丝毫不理会,只有任庸图个新鲜,瞅了两眼。对于花妹来说,这个胡同她最熟悉不过了,甚至当初这个惜墨胡同的创意都是她设计的,只是这两年忙于带团,新来的摊主大都不认识花妹,花妹也不认识他们。

“好!”离得老远,就听见一阵叫好声传来,胡同深处,一大群人围成一个大圈,不停地叫好。更有游客拿起相机,进行抓拍,有几个外国女游客,更是激动的双眼放光。

听闻围观游客的叫好声,任庸来了兴|趣,将手中的摄影机拿了出来,进行远景拍摄。

宣传片的主体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拍摄只是进行补充,这个宣传片他要拍成精品,一部质量不亚于电影的微电影!在山里跑着一个多星期,他的摄影师职业经验增加的很快,直觉告诉他,摄影师职业是所有娱乐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若是提升到大圆满的话……

石头在做那个方案的时候,来过殷店村很多次,花妹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惜墨胡同更是多次出入,前边的阵势见过很多次…….很快,三人来到了人群聚集地,围了上去。

只见一个年轻汉子,一身素衣,紧身装扮,手持一杆丈许狼毫,并脚立在一张一米见宽的宣纸上,鬓角隐有汗渍。已经写好的一幅字,旁边打下手的人正在修饰、裱边,紧接着拿到后边的桌案旁,恭敬地立着,一位身穿汉服的老者抚须而笑,提笔落款,盖章。

“呵!”年轻汉子见围观的人增多之后,弓步探身,单臂倒拿狼毫,双眼一蹬,一声断喝。

尔后,一个学徒走上前来,端着一个超大号的砚台,另一个学徒迅速研墨。眼见又要开始了,众人屏住呼吸,一些游客拿起相机或者摄影机对准了年轻汉子,更多的民众却是摸向了口袋;新来的观众正要张口询问,见众人都不出声,便噤声不语,一眨不眨的看着中心,

一个呼吸不过,墨已经磨好,两位学徒抬着砚台,立在宣纸旁边,年轻汉子吐气有声,缓缓的将丈许狼毫探入砚台,轻轻搅动,使狼毫充分吸收墨,光着的双脚开始了挪步。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静!”老者一声高|吟,一句古诗传进众人耳中。

年轻汉子在听闻‘静’字之瞬间,怒目圆睁,尔后整个人沉浸在那句古诗中,手中狼毫写意的自然垂落,挥洒在宣纸上。随着巨枝狼毫的挥舞,一个一尺见方的‘静’字跃然纸上!

整个字在起笔的瞬间,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令人惊叹佩服。新来的游客正待鼓掌,才发现前边的众人依旧毫无反应,心底知晓还有后续,立刻打消了念头。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燕云!”老者吟出第二句诗的时候,年轻汉子的脚下已经换成了新的宣纸,而他手中的狼毫直入砚台,挥动间已是浸染浓墨,手腕轻动,狼毫在宣纸上跳跃。诗句不同,意境截然相反,年轻汉子挥舞间,神情落寞,笔下犹如千斤愁。

“燕云!”眨眼间,两个大字落入宣纸,目光触及,铁画银钩间透出刀光剑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老者高声唱诗,韵味悠长,语速却快了起来,年轻汉子的额角汗珠悄现,丈许狼毫挥动是个体力活,只能借力打力,写好字。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青山绿水!”老者的声音,就像击鼓传花的鼓声一样,敲在众人的心底,大家都是眼睛不眨的盯着那支狼毫,生怕下一个瞬间,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就将消失。

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十个字!字字递增,年轻汉子脚下的宣纸也从一米见方换成两米见方,抬砚台的人也换了两次,而他手中的丈许狼毫挥舞起来,依然呼呼带风……

“好!”当十个字的宣纸写完之后,围观的游客自发的鼓起掌来,响起不断的喝彩声。

而一旁已经写好的字,早就装裱好挂在墙上,眼尖的游客在字的下边,发现一个标价牌子,分为一百、二百、五十、五百等几个标号。很快,有意向购买的游客拿起手中的标号随意组合,形似另类的叫价,竞争相当激烈,高一点的都炒到了八千,低一点的也在三千左右!

一番心情激荡之后,任庸点了点头,跟着花妹出了胡同,到了另一条街,鲁班街。

在鲁班街上,任庸拍到了刻石碑的景象,拍到了几个石匠在石碑上比赛雕刻篆字的绝活儿。

穿过鲁班街,花妹带着任庸来到了戏子街,在这里任庸拍到了原汁原味的跳大神。

跟着花妹这个地头蛇,任庸根本就没有闲过,手中的摄影机时而拍摄,时而切换成相机,拍下一些经典的场景,忙的不亦乐乎,而一旁的石头却是不停滴笑着,开心的紧。

一路上,花妹就像免费的导游一样,对着各种历史建筑物,讲述着一个个的历史传说,不但任庸听得津津有味,就连石头也是两眼放光,这些历史传说对于影视城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文化积淀,说不定……经过任庸的一番鼓动,石头已经从彻底的成了影视城的死忠者。

时间一点点的流失,光,渐渐地暗了下来,一盏盏灯光亮了起来,不知不觉间三人来到了佛跳巷。巷内,人声鼎沸,飘着诱人的菜香,一阵‘鼓鼓’声传来,三人都禁不住加快了脚步。

阅读影视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