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梦幻

《宛如梦幻》

第6章 交战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经过这一番合纵连横,首先遭难的是百济。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三月,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行军总管,统率水陆联军13万进攻百济国,在新罗5万兵马的配合下,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百济都城,百济义慈王被俘送长安,百济国灭亡。

战后,唐朝背弃与新罗的约定,尽收百济故地,设熊津、马韩等五个都督府以管辖之。新罗武烈王敢怒而不敢言,只得继续配合唐军北伐高句丽。然而彻底灭亡一个国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快,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就在周留城树旗举兵,谋划复国大计——只是王室全被一锅端了,老老少少尽数押往长安,他该以谁为号召才好呢?

百济素与倭国交好,王子扶余丰璋就在倭国做人质——这恐怕是唯一没落在唐人手里的活的王室成员了。因此鬼室福信就派使者到倭国,请求送还扶余丰璋,成为他复国的大义名分。倭国东宫中大兄皇子正愁没仗可打,无从转嫁国内矛盾,得到此信大喜过望,于是召集各地兵马,准备渡海杀往朝鲜半岛。他还真是一不做,二不休,把老娘齐明女帝也裹挟在身边,一起坐船来到北九州的筑紫地方。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或许齐明女帝年岁大了,经不起这番海上奔波,他们于公元661年一月离开难波,三月到达筑紫,女帝随即就一病不起,熬到七月份终于咽了气。天皇驾崩,中大兄皇子没有立刻称帝,他身穿丧服,仍以摄政之名整编军队(史称“素服称制”),于当年九月发兵5千,护送扶余丰璋东还。

次年,扶余丰璋在周留城登基,而倭国方面也不断增派兵马前往支援,到了公元663年的三月份,更是组建了27万人的大船团,浩浩荡荡渡海杀向朝鲜半岛,百济遗民受此鼓舞,到处掀起反旗。正在北方和高句丽恶战的唐军知道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于是派大将刘仁轨率军,并合新罗兵马,南下救援,很快就攻克多座城池。

强敌压境,百济小朝廷不但不能同心抗敌,反而内讧不断,眼看就要被唐军彻底吃掉了。然而正当此时,李唐方面也出了纰漏,35万大军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遭逢大雪,被迫尽数撤回国内。新罗军一看形势不妙,也打点行装准备班师了。于是唐高宗下诏给刘仁轨,要他暂时退往新罗境内。

刘仁轨上书高宗,说此时如果退兵,百济势必死灰复燃,再联合高句丽,这就又回到了数年前的局面,唐军势必要被迫吐出所有占领地,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却劳而无功。高宗听他说的有理,就命其固守百济故地,并派孙仁师等将跨海支援。

与此同时,倭国27万大军已在朝鲜半岛登陆,用围魏救赵之策,不先救百济,反而攻克了新罗数城。刘仁轨不去理他,会合诸路兵马南下,直趋白村江口,准备合围扶余丰璋所在的周留城。

这是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间的事情,当时唐将刘仁愿、孙仁师所部与新罗文武王金法敏率陆军包围了周留城,刘仁轨、杜爽并归降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列阵白村江口。倭队一看不妙,一旦周留城被攻克,扶余丰璋遭擒,自己就再没有滞留在朝鲜半岛的借口了,于是匆忙赶来救援。八月二十七日,日军两万余人,战船近千艘,也开到了白村江口。

朝鲜半岛的史书《三国史记》中描述道:“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当时按总体军力来说,唐与新罗占优,仅以水军来说,日军数量要大大超过刘仁轨所部。正因为如此,多年未逢强敌的日军极为骄横,气焰嚣张,以为只要争先斗勇,唐军将不战自退。于是船列不整,混乱一片地杀了过来。

刘仁轨沉着应战。《旧唐书》里说他:“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大溃。”这一仗的具体经过无从查考,史书上只说唐军“左右夹船绕战”,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不过想也能想得到,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正如日中天,而多年东征高句丽、百济,也肯定锻炼出了一支战斗力异常顽强的水面部队。相比之下,素质、器械均较低劣,多年未逢大战又多为各地豪族私兵联合的倭军,就算小心布阵也未必是唐军的对手,何况还有勇无谋地贸然进攻呢?

白村江战后,日兵尽数退去,百济遗民胆落,周留城很快就被攻克了,扶余丰璋逃往高句丽。唐高宗重赏了刘仁轨,授为带方刺史,使其镇守百济故地。

战败对日本的影响

白村江水战给了中大兄皇子一记大耳光,他本想利用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结果大败亏输不算,还把倭国在朝鲜半岛最后一点点影响力也扔了个精光。不仅如此,当时国内舆论嚣然,都传说唐和新罗联军将要渡海杀来,中大兄皇子被迫一方面遣使前往唐朝重修旧好,一方面在对马、壹岐、筑紫等地设置防人(戍守军)和烽火台,还在筑紫修筑了庞大的水城,以强化九州方面的防御态势。

公元664年五月十七日,一支规模不小的船团驶到九州,使大和朝廷上下无不胆战心惊。船团首领乃是唐朝的朝散大夫郭务悰,他奉大将刘仁愿之命,携带牒书和礼物前来拜访中大兄皇子。郭务悰先后四次出访倭国,第三次率领了四十七舰、2千人的大船团,实在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估计刘仁愿派他前来是为了侦察日军的动向,同时施以高压。

大和朝廷不愿迎接郭务悰进京,又不敢武力驱逐,一直拖到十一月,才由中臣镰足献计,派和尚智祥宴请郭务悰,转赠中大兄皇子的礼物,并暗示他尽快离开为好。郭务悰好整以暇,一直淹留到次年二月才率军离开九州——中大兄皇子肯定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此后数年间,中大兄皇子在九州北部、本州西部,以及统治中心的大和地区到处整修城防,以备唐军来攻。然而唐朝直到公元668年才终于灭亡高句丽,此后又陷入与新罗的战争,根本无暇顾及倭国(或许郭务悰在九州的所见所闻,也使得唐朝不愿再渡海开辟新的战场吧),中大兄皇子白忙活了好几年,把自己的家底都快掏光了,结果做的全是无用功。

白村江水战对日本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日本从此不敢再轻视中国,决心维持日中和平,并以中国为师,遣唐使派得是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中大兄皇子为了度过危机,被迫向旧氏族势力妥协,甚至下诏在部分地区恢复了氏姓制和部民制,这无疑是一种倒退;第三个方面,有大量百济遗民逃来日本,为岛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新鲜血液。

公元667年三月,终于彻底放下心来的中大兄皇子下诏,把都城迁往近江大津宫,并于次年元旦正式登基,史称天智天皇。同年,天智天皇命中臣镰足参照唐朝的《贞观令》制定《近江令》,这份已经亡轶的法令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中臣镰足于两年后去世,此人辅佐天智天皇,不但从政治上、经济上改革了倭国旧制度,还对宗教事业大有贡献。他为了压制从苏我氏掌权以来就日益膨胀的佛教势力,遂整合倭国各地的旧氏神信仰,完善为本土的神道教(同样排佛,所以后世会把镰足和镰子混为一人,或者镰子本就是根据镰足的影子造出来的西贝货)。在他死前一日,天智天皇赐予其最高冠位大织冠,并赐号藤原氏,称为藤原朝臣镰足——日本最大的神官家族就此产生,最终引发了统治日本两百余年的藤原氏摄关政治。

拉回来再说天智天皇,既然已经登基,当然要立东宫,他选定的接班人乃是自己的兄弟、皇族中最有魄力也最有势力的大海人皇子。为了拉拢大海人皇子,天智天皇竟然将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嫁给了他(日本古代近亲跨辈通婚本是常事),然而大海人皇子仍然和哥哥兼老丈人不对付,屡屡在言行上刺激天皇,甚至公然在宴会上“以长枪贯敷板”,以表示他的不满。

大海人皇子究竟为何不满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天智天皇虽然册封大海人皇子为东宫,却不肯按惯例给其摄政的权力,公元671年元月,更封亲儿子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总摄朝政;二、传说天智天皇与大海人皇子的爱妃、风流才女额田女王私通,并最终据为己有;三、大海人皇子极端不满天智天皇向守旧势力妥协的举动,想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就在如此重重矛盾中,公元671年十二月,天智天皇病殁,传位于亲儿子大友皇子,大海人皇子为了避祸而主动出家,遁往吉野。当然,大海人皇子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而大友皇子也不会容许自己这个威名素著的叔父活在世上,当时的情形,仿佛中大兄与古人大兄间夺权斗争的再现,只是结局全然不同。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壬申之乱”。

从天智、天武和额田女王的三角关系看日本

古代婚姻

额田女王可能是畿内的豪族之女,据说她美貌多才,最早和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相恋,但不久后就爱上了恋人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也即后来的天武天皇,还为其生下一女——十市皇女。然而天智登基后,强把额田女王掳了过来,额田女王身在深宫,却仍与天武藕断丝连。等到“壬申之乱”爆发,天武战败大友皇子登上宝座,老实不客气地又把额田女王抢到身边,可是此刻的额田女王,反而思念起过世的天智来,终日以泪洗面。这种复杂的三角关系,催生出多篇美丽的诗歌,都记录在日本古代和歌集《万叶集》中。

据说,额田女王还有一个姐姐,称为镜王女(一说是舒明天皇之女,可能和天智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本是天智之妃,也生得国色天香,功臣中臣镰足不遗余力地追求,天智正仰赖于镰足的辅佐,于是就把镜王女赏赐给镰足为妻。

如此混乱的关系,偷情、通奸、夺妻,内中或许还掺杂有的因素,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看起来,肯定是卑鄙龌龊到了极点,然而如果了解了日本当时独特的婚姻制度,这一切就都不足为奇了。

日本跳跃式的社会发展,使得即便在“大化改新”以后,也还残留着大量原始社会甚至是母系社会的风俗传统,比如婚姻制度就基本上采取访妻婚的形式。在访妻婚中,女子为婚姻的主体,首先由男子主动,或由女子暗示男子通过吟诗或唱歌的方式向心上人倾诉爱意,然后因女子的同意而最终确定婚姻关系(这一阶段称为“目合”),所以女子在婚姻中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当然,在上流社会中,婚姻关系还必须得到女方家长的认同。婚约缔结后,妻子仍居住在娘家,丈夫晚间到妻家与妻子同居,或者实行短期的“从妻居”。

“大化改新”以后,访妻婚的形式也发生了部分变化,不固定的访妻逐渐转化为较为固定的招婿,但女方仍在婚姻生活中占据着主导权。这种访妻婚所产生的让中国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丈夫不再前往妻家,或妻子拒绝丈夫上门,都表示婚姻终结,并非仅仅男方握有离婚权(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只有男方有权离婚,称为“休妻”);二、妻子居住在娘家,在维持婚姻状况的前提下,仍能与多个男子交往,而男子更可以同时走访多个妻子,因此日本社会毫无贞洁观可言,婚外情非常普遍并为社会所认同;三、因为夫妻并不组建单独的小家庭,所以辈分混乱,近亲跨辈结婚也是常事。

如此,大家就可以理解额田女王的朝三暮四并非品格低下、天性淫荡,而天智、天武先后娶额田女王为妻,也未必是采取纯强迫的形式,更不会因夺取兄弟之妻而遭到世俗舆论的谴责,至于镜女王可能和天智是同父异母的姐妹,也根本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缔结婚姻关系。日本这种女方占有主导权的婚姻形式,到了武家政权上台后才开始发生改变和扭转,变成男方占有婚姻的主导权。

阅读宛如梦幻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