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中传

《三国志吕布中传》

第一章第三节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话说刘协前来参加婚礼本身是有其目的的,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与吕布之间更近一步的打好关系,所以他带了一些还算比较厚重的礼物,来表达自己此番的一些心意。原本刘协也有考虑过,是不是要跟吕布之间认个异姓兄弟之类的,而原本他之前要册封董卓为尚父,然后董卓又是吕布的义父,所以按这层关系他跟吕布之间就可以算作是异姓兄弟的情况了。但眼下董卓已经被打成叛逆,甚至于连尸身都被人曝于街边给点了天灯,所以这一层关系眼下暂且是无法按这个来进行确定的了,只能等之后有合适的机会时再行考虑决定。

而说起吕布属下的那些人,本身也都是要成家立业的,而眼下有不少都已经小有了一点成就和名位,所以他们这些人也都相继给予了对应的安排。而应他们之前的要求,像李肃、秦谊、陈卫、成廉、魏越等一些将领级的人员,吕布和貂蝉都找人给他们做了相应的八字比配。然后大概有三十多人,跟歌舞团的那些姑娘们进行了一一对应,并让他们彼此自主选择是否要决定在一起。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张辽,虽然其年岁要稍小一些,但此时也已经过了弱冠,已然可以正常的娶妻生子了。

不过眼下的情况还仍然属于特殊时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所以目前也只是给他们做了先期的比配,中期的配对则由他们各自在私下里自行完成,然后后期的婚礼也得在合适的空当下才可以去办理。而在处理完这些私事以后,便该又要去处理公务上的事情了。而根据当前的具体状况,吕布认为应该要对那些被董卓部署在外边的旧部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趁那些人当前都还未能被有效聚拢起来的时候,先一步率军前去对他们进行讨伐。

然而,对于这个打算其在私下里与陈宫和荀攸进行商议的时候,便都得到了他们两人的认同与支持。其二人都觉得可以一边征讨那些人,一边将他们都给收降整编,以此来补充扩大手中的军力,以便有助于之后对四方的叛乱及动荡的平讨事宜。但是当其将这个计划奏报给刘协请求准许的时候,却立时遭到了王允的反对。王允认为这些人不过都只是听命于董卓的指令行事,其本身并不能算有什么罪过,所以不应该下诏对他们进行征伐,而应该下诏对他们予以赦免。随后,王允又向刘协奏请,认为吕布眼下太过年轻,没有足够的能力主掌国家军事,所以请求任命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希望使皇甫嵩作为吕布的副手,来协助其完成军机要务。

很显然,王允此举是有意要分解吕布手里的军事大权,这与其之前所提到的各管各的说法有所格格不入。不过这对于吕布而言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吕布所需要的就只是天子的一声令下,而只要天子下令支持了他的主张,那么他即便只是凭借手中所现有的条件,也一样可以把事情给完好的办成。所以吕布随后便又向刘协奏请,应该对朝中的公卿和下方的将校进行相应的赏赐,此番诛讨董卓安顿国家他们也都有相应的功劳,所以应该受到一定的奖赏。

然而,这个事情看着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却不可避免的又遭到了王允的反对,王允表示国家当前库存空虚,并没有财物可以拿出来进行赏赐。而且按道理来说,此番诛讨董卓真正有功劳的就只有他和吕布两人,而眼下吕布已经受到封赏,他则也只是尽守本分,所以余下之人也都应是与他一样属于尽守本分,按理应当可赏可不赏。

对于王允的说法,吕布当然是不能予以认同,且表示此番诛讨董卓之事所参与之人还有很多,而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功劳,比如陈宫就有参与谋划的功劳,而王越也有阻断后兵的功劳,以及荀攸、士孙瑞等人前前后后也都有一定的贡献。所以应该对所有参与的人都按其功劳贡献的大小来给予相应的奖赏,正所谓赏罚分明方可以正国法纲纪,而即使原本的国库里空虚,但对于对董卓坞堡中所抄没的财物应有不少,可以从中分出一些来用于对众人的赏赐。

对于皇甫嵩从董卓在郿城的坞堡里所抄没的财物数额,据吕布所得知的正常应有金钱两三万斤,银钱八九万斤,铜钱未可计数,以及绫罗绸缎与古玩珍宝等都堆积如山。这所收缴的财物可说是数都数不过来,又怎么可能会有什么所谓的国库空虚没钱可以拿来赏赐这样的事情。而如果当真是空虚到了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么对于这被抄没来的财物,又具体都去了哪里呢,总不可能都全数凭空消失了吧。

对于吕布的说法,众大臣都纷纷感到认同,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质疑是不是有人干出了中饱私囊的事情,趁着自己完全掌控着这些财物的机会,偷偷的将之都给揣进了自己的腰包里。而此番质疑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谁,但很显然都认为是在怀疑王允,所以王允那方就不可避免的立时给予了严厉的驳斥。他表示这些财物都基本用在了国家既往的各项开支上面,除了军事上的开支以外,还有之前拖欠的那些用工款项,以及安抚民生所贴补的巨额资费等等。这些款项本身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所抄没来的财物虽然也有不少,但也只够短时之内开支所需,根本就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支出耗费。所以让众人都不要胡乱的猜疑,这么一点人品他王允还是有的。

尽管王允所言也都好像是有理有据,且令人没有办法予以正常反驳,但是对于城外那些董卓所遗留的旧部,却总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吧,而对于这些人是不是应该要予以及时的合理处置,以此来避免其等会寻机生乱呢。而对于士孙瑞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王允则认为此时应当要考虑下诏对他们进行赦免,只要赦免了他们的罪责,就应是正常不会再随便轻易的生乱了。

原本王允正打算要让士孙瑞去撰写赦免诏书,但转而却又忽然感到疑虑,且表示那些人原本也只是董卓的部下,都不过是听命于董卓的指令行事,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罪责;而如果将他们当成罪人来专门下诏赦免的话,这反而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疑虑,从而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王允随即便又改变了主意,觉得应该要让他们就此解散军队,然后各自发还回家,这样应该要更加合宜一些。

对于王允这个决定,士孙瑞却感到有些疑惑,认为如果将他们都给罢免回家,万一袁绍带兵入关,那又该要如何处理。对此,那王允则认为他们与关东诸将都是立场相同的,所以即使袁绍率兵前来,也同样不会对他们怎样,所以这个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必要感到担心。

然而那士孙瑞却忍不住又有些疑虑,认为凉州人一向忌惮袁绍,且害怕其会率领关东联军进入关中,而如果袁绍当真率众前来,则必然会使他们人人感到自危。所以,不如委派车骑将军皇甫嵩前去,对他们进行招拢安抚,然后留驻于陕县负责统管他们。

对于士孙瑞所言,王允仍旧认为有所不妥。在王允看来袁绍等关东将领跟他们都是一派的,如果他们此番收拢凉州兵并派人统管他们,则必然也会使关东诸将对此感到疑虑。所以,这虽然安抚了凉州一派的人马,却同样也会引起袁绍等人的猜疑,所以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凉州人罢军还家,然后招引袁绍等将领率手下的人马入京勤王。

于是,王允的这个决定被执行下去,但随后却引起了长安城中所有百姓的反对。百姓们都认为应该要将所有的凉州兵都给全部处死,这样才能够洗清他们过往所犯下的罪责,然后也可以让民众都为此而感到安心。而由于主流的民意都是要诛杀所有的凉州兵,所以那些个凉州的将领们在得知这个情况以后,便都立时纷纷拥兵自立,谁都不敢轻易的将手下的部众给自行解散。

而之前因被吕布放水而寻机逃走的李儒,这时却跑到城外找到了牛辅,并跟牛辅商讨计划起了要如何寻机反攻长安。而彼时在李儒的策议下,牛辅派人向其周边的各部将领都进行了通告,并派人去召唤徐荣及李傕、郭汜等人率部返回。

牛辅在通告中向各部表示,说蔡邕也不过只是因为受到董卓的厚待,其本身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却仍然被王允下令处死。而如今他们的罪责可比蔡邕要严重得多,所以若当前听从指令解散了兵马,那么之后要不了多久只怕他们都会像蔡邕一样,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从而任人宰割。所以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他们联起手来,以此来设法相互自保。

阅读三国志吕布中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