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华夏

《羽翼华夏》

101 拦截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www.youxs.org

17点31分,第221团1营顺利到达,附近的敌人立即主动后退向各自方向上的援军靠拢,阿德萨拉就此完全落入华军之手。随后,华军第371旅主力经过艰难的跋涉全面进入阿德萨拉地区,5000华军将在这里牢固地建立起一道钢铁屏障,东北方向拦住加拿大人的溃退,西南方向阻截美第402团的增援。东非战场上加拿大陆军第三师和澳大利亚第17旅的最后一条退路也被宣布截断了,3万6千溃兵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华军总攻击行动对加拿大人来说是一场“炼狱”,16点31分,第三师指挥部就发现面前正在进攻的敌人特别强大,不仅是在全面突击,而且火力也异常的凶猛,400多门重炮不断地在收割加拿大士兵的生命。

这样下去不行啊,内格默特觉得自己面临的压力实在有点过强了,5个团的第三师已经不能有效地抵抗3倍于自己的敌人。在不断向第一军请求帮助的同时他也在默默地思考问题,不过现在要内格默特少将立即下达撤退命令也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就在不久前他还向国内发出了“18点以前得到援军就撤退”的请示,如果现在就提前撤退是不是有一点儿戏的感觉?

独自在指挥部里面来回踱步,相对于美国人的现实主义思想,可怜的加拿大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国内或者美第一军普林斯中将下达一个“立即撤退”的命令了。

科马上校则尴尬地站在一边等待将军的最后命令,他自己现在也觉得很不舒服,这是不是需要由自己来承担一个判断失误的责任?

不过天上还是会掉下点什么东西的。

16点43分,原本守备阿勒扎尔大清真寺和汽车站的澳大利亚17旅在不经意间就给了加拿大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达尔准将向加拿大人呼救说,当面中国第37师正在向自己发动强力进攻,敌人以3个团的兵力在向自己两个团的部队发动“一浪比一浪都要高的攻击”,17旅已经快顶不住了,希望立即得到援军或者可以后撤20公里重新组织防线。

援军?加拿大人会把自己的部队送上去帮助可怜的澳大利亚人防守阵地吗?

显然,内格默特少将不愿意这么做,也不准备这么做。

“命令他们,也顺便告诉他们,澳大利亚第17旅是一支光荣的盟军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曾经“跟在美国人后面”击退过日军的进攻),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完全可以击退中国人一个半装师的进攻,而且我们的美国盟军第2师正在向他们积极靠拢,要他们一定要坚守阵地,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眼珠不知道转了几下的加拿大人下达了命令,也不说明是否可以撤退。

如果澳大利亚人不能坚持下去的而选择后退的话,那末放弃阵地的责任就应该由达尔准将来承担了,呵呵。。。我可真聪明啊,一旦澳大利亚人撤退,哈哈,我也就可以借口防线被突破而“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了,黑锅也就由你们来背了,“科马上校,我的参谋长先生,你认为澳大利亚人能够顶得住吗?”

“不,肯定不行,一个满装澳大利亚第17旅也不过才7000人而已,将军,请恕我直言,现在就是半个中国B等师也可以轻松地击溃他们的防线,我个人认为,最多半个小时这些澳大利亚人就会主动宣布撤退的”。科马上校给了澳大利亚人一个非常准确的评论。

对于现在的局势参谋长当然有自己的判断,从对方的眼神和语言中他已经敏锐地发现了师长的企图,虽然这有那末点不够骑士作风并且有损盟友身份,但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他非常默契地选择了配合将军。

“对!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个人也认为他们顶不住,从道理上说,我们应该立即去支援他们,可是现在哪里还有部队呢?两个团正在守备核心阵地,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一个团正在向阿德萨拉增援,剩下两个团也需要保护向东和向东南的公路通道,我们的兵力实在是缺乏啊,哎~~”

少将甚至有一点鳄鱼眼泪一样的心情,还作出了一种沉痛无比的表情出来,这让同样心情的参谋长对自己的师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心还真黑啊,不救人家也就算了,面子上又要做得冠冕堂皇的,还想让澳大利亚人来承担擅自撤退的责任,就好象“又当婊子又想立贞洁牌坊”一样的无耻。

不过,这样的话当然不能说出口来,只能是在两个高级军官那里互相默契而已。

可怜的达尔准将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过来,他还在不断地向加拿大人徒劳地申请“援军”,当然,澳大利亚人也不是真的就傻了,在权衡利弊以后,特别是当他接收到“加拿大人那可笑而又极端不负责任的命令”以后,达尔准将终于明白过来了事情的原委。

“砰”,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气得满脸通红的达尔准将把牙齿咬得格格做响,如果现在“这个该死的加拿大人”要真要是在他面前的话,可能准将先生就会扑上去把他给撕成碎片。

公然违抗命令自行撤退,不是一个高级军官应该有的选择,但是现在的局势很危险,华军第37师正在从西和西南两个方向进行局部的渗透,正面防线甚至已经被撕裂开了一个小口子,缺口已经有将近500米宽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果再不作出“正确决策”的话这里的6000多人就要全部給中国人分隔开了,这样的严重后果,谁都可以猜得到第17旅的结局是什么。

指挥部里面的十多个军官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长官,谁也没有见过准将发过这么大的火,无奈的准将最后还是决定给加拿大人申请一次,谁叫他比自己的军衔高还“临时代管”自己呢?

不到3分钟,可怜的澳大利亚人得到的再次回复还是“第2师正在坚决猛攻阿雷拉的朝鲜阵地,请坚守阵地等待美军的到达”。

不,我不能再忍受这些可恶的加拿大人了。

达尔准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美军第2师现在被朝鲜人死死地挡在阿雷拉以南的公路上,我们还有什么增援的指望?

其实,就算美国人现在就占领阿雷拉,到这里还有大约70公里的距离,美国人就是一路上轻松地开过来也需要一个多小时,还不要说沿途的必然遭到的坚决阻击了。而就这一个小时的时候都足够敌人吃掉自己两回了。

“给堪培拉去一份电报,www.youxs.org,就说。。。我部正在遭受中国军队的疯狂进攻,损失惨重已无力继续担任守备任务,而加拿大陆军第3步兵师少将师长内格默特拒绝派遣援军,职别无出路只能向东南方撤退。澳大利亚陆军第17旅指挥官达尔准将,2043年7月15日16点50分”,口述完电报以后达尔准将也顾忌不上加拿大人了,命令正在和华军纠缠的部队全面撤退,目标~~凯干河谷,他也看中了目前这唯一的撤退通道。

既然加拿大人可以透过国内给东非司令部施加压力,那末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就不行呢?反正,理由也在我这里。

两个澳大利亚团迅速从阿勒扎尔大清真寺和汽车站两个火线上下来了,5000多顺利撤退的残兵败将在达尔准将的命令下率先开始逃跑并直接驱逐一个加拿大步兵营的阻挡控制了河谷通道口。

接到消息的内格默特少将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失算了,原本是想准备牺牲掉澳大利亚人换取自己充分撤退的时间,可惜澳大利亚人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指挥权放在眼睛里面,没有通知自己就开溜,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占领了原本是留给自己部队的路口,心急如焚的他知道正在撤退的部队是不可能接受自己命令的,也异常恼怒地命令立即撤退。

狭小的谷口不到1公里宽,已经占据有利地形的澳大利亚人虎视眈眈地把自己的全部坦克都堵在路口上拒绝让加拿大人靠近,这让附近3个加拿大装甲步兵团心急火燎的,没有其他选择的内格默特一边命令装甲团和1团利用地势继续阻截华军第12师的靠近,一边通过电话不断地以指挥官身份命令澳大利亚人立即从谷口撤出来,还向第一军报告说由于澳大利亚人的擅自撤退,“自己已经独力难支”,只有命令部队向东南方向的阿德萨拉撤退。

“都是些混帐东西!”,得到消息的东非司令部异常愤怒,该死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都拒绝执行坚持守备等待援军的命令,“就算他们现在通过河谷逃出来,但所有的重装备都会全部丢失掉的!何况。。。”

参谋长阿雅里夫中将的话没有说完,但是他的意思在场的军官都能够理解。

中国人的第371旅正在向阿德萨拉发动进攻,要是加拿大人不能坚守下来,要是美第402团不能及时增援上去。。。真要是那样的话,即便他们能够到达阿德萨拉也会被顽强的中国人挡住的,在还算是泥泞的道路上,又失去了既设阵地的掩护,3万6千名士兵将只能是7万中国军队的美餐。可能还要不了三个小时,加拿大第3师和澳大利亚第17旅将会在东非司令部的战斗序列上除名了。

“上帝啊,这些该死的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他们究竟是想干些什么出来?命令,第402团加快速度立即增援阿德萨拉,一定要抢在中国人前面控制它,命令空军出击协助402团,天啦,千万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

www.youxs.org,虽然不管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是丢失重装备逃回来还是被歼灭都将是一场灾难,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把这两支部队给救出来,至少他还可以对国内说,我们的部队还在。

---

美国人的地面部队还是不足,战场局面很微妙。

第7装甲师和中美洲联合师正在全力阻挡南下的华军第11师,而华军第15师则在顽强拦截强力西进的第4机步师。西南方向上,朝鲜人面对第2师的不断攻击采用机动防御的办法把美国人牢牢地拖在了阿雷拉。而墨西哥人和巴西人则在半个第2师的带领下与法俄两个师坚持纠缠,因为东非司令部已经给每一个师级部队都下达了指令,担任守备任务的部队如果丢失掉阵地将遭到“最严厉的制裁”。

北线是绝对的主战场,也是双方兵力最集中的地方,到17点发现敌人准备撤退的时候,剔除阻援部队后华军集结了第12、第37师(欠两个团),意大利师和苏丹军3个旅(www.youxs.org,实际上可以剔除计算算战斗力量)www.youxs.org。

阿科达特主城海拔300多米,地形北高南低,拜尔凯干河穿城而过,四周丘陵密布难以进攻,这也是加拿大人依靠有利地形得以阻挡华军一天的依仗所在,可惜,已经被吓破了胆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再也无心坚守下去了,早早就抛弃了既设阵地向拜尔凯干河谷逃去。

什么叫兵败如山倒?

现在就是。

本来还有一定的实力,还可以依靠地形抵抗一段时间的加拿大人一旦撤退下来,3个步兵团就都拥挤在通道口上和澳大利亚人的两个团争夺狭小的谷口,相持不下的澳大利亚人面对步步逼迫过来的加拿大人很是嚣张,公然用自己的坦克威胁友军不准靠近。

剑拔弩张的场面并没有在内格默特少将的预料之中,焦急万分的他一边命令坦克团和一团坚决堵住中国军队推进,私下里差点就要给达尔“恳求”了。不过,一心想要报复一下加拿大人的达尔准将表示自己坚决不撤退,还扬言在第17旅撤退完以前谁要是敢靠近谷口800米距离内将“毫不犹豫地命令坦克开炮”,呵呵~~,放下电话的达尔准将异常兴奋,得意地命令部队加快速度通过谷口。他琢磨着,只要自己这么先走了,中国人肯定会首先去包围和大力解决加拿大人,那末自己的部队也就将会非常安全了。

当然,这个消息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就只能是一个“无法预料到的灾难”了。

将军之间的对话没有结果不能说士兵们就没有想法。的确是这样,对于加拿大的普通士兵来说,我们的坦克团和一个步兵团正在最后两面丘陵上艰苦地阻击中国人的进攻,而“无耻的澳大利亚人”既率先放弃阵地逃跑还想占领着谷口不放。真TMD的不是东西,已经非常愤怒的士兵在低级军官的挑动下准备用武力来夺取谷口了。

17点5分,加拿大士兵“自发”地拿起手中的武器想向澳大利亚人讨个公道,312团率先向谷口靠近,314团和315团跟随在两翼,14000人用手中的自动步枪和反坦克炮缓慢地向前推进。在涉及到自己能否安全撤退的时候全然没有溃兵的低落士气,中级军官们则全部被师长招呼到指挥部“开会”去了,实际上就是内阁默特少将在放纵手下对澳大利亚人施加压力。

看见黑压压的人群正在不断逼近过来,守护谷口的澳大利亚坦克营和两个步兵营惊慌失措,虽然说得厉害,但是当澳大利亚人面对三个团几乎是自己8倍兵力的时候,哪里又敢真的开枪?冷汗直冒的澳大利亚指挥官一边大声命令对方停下来,一边呼叫自己的旅长。

已经带领5个营进入河道的达尔准将自己也不敢下达开枪的命令,也只好命令还没有撤退的士兵加快速度,抛弃掉全部坦克把汽车和装甲车全部开出来。17点8分,剩余的澳大利亚人整齐地发了一声喊,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跳下坦克纷纷向装甲车上挤去,不少掉队没有上去的士兵则抛掉手上的重武器和多余的装备徒步跟随在战车两翼奔跑起来。

加拿大人终于获得了谷口,三个装甲步兵团同样依照澳大利亚人的样子画葫芦,抛弃掉所有的重装备,如释重负的士兵们则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依次搭载上步兵战车和装甲车也开始缓慢地向河道撤去。

西南方向的华军第37师已经推进到阿科达特,10分钟就毫无费力地占领没有什么大规模抵抗的城市并按照命令以174团向谷口逼近过来。

17点17分,37师击溃当面拒守最后一个丘陵的加拿大营级守备部队,前面不到5000米就是谷口了,174团指挥官望远镜里面全是一片混乱的局势,剩下100多辆装甲车开始乱腾起来,还有大约1万多士兵在相对平静地向河道里面撤退。不过,因为华军的快速推进,原本很有秩序的队伍已经丧失了所谓“绅士”风度,留给徒步通过三个路口全部被堵住了,散兵们开始出现混乱,有的站在那里大声叫骂,有的从装甲车上面爬过试图翻过去,有的则用手上的自动步枪向前面的人比划着,似乎在威胁对方让开路。

着急的内格默特要最后面的315团停下来就地抵抗华军推进,同时命令正在东北与华12师激战的坦克团和313团全面放弃阵地自己向谷口靠近或者自行通过河道撤退。

315团虽然不怎么满意师长要自己去抵抗,但是如果不上前阻挡敌人的话,就这么乱在一起的话,自己最终也逃不了,鼓足勇气的315团士兵还是在军官们的劝说下依靠几个小坡地列阵准备拦截174团。

谷地上一下子就少了整整的一个团,立马恢复了秩序,不过。174团又怎么会让加拿大人如愿以偿呢?

他们呼叫来的重炮开始向谷口进行猛烈的拦阻射击,得到射击诸元的意大利师和3个苏丹旅90多门大炮开始兴奋地向谷口不断倾泻弹药。而被内格默特召唤来的美军远程火力和空中力量在加拿大人布置在谷口两端高地上的火炮和坦克的引导下也拼命向意大利人和苏丹炮阵进行压制。别看意大利人和苏丹人真正冲锋陷阵不行,但跟随在大哥后面捞点便宜肯定还是能够胜任的,在战斗机帮助下,敌对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战。

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加拿大人了,比较喜好虐待的意大利人甚至全部都换上了碎甲榴霰弹,打坦克是不行的,但是用来打轻装甲目标和散兵那到是绰绰有余啊,一顿105和155毫米榴弹下去就是一片血肉横飞的场景,5000多平方米的谷口上不断地在倒下散兵被炸飞的躯体和被摧毁的步兵战车。

174团并不急于进攻,因为现在过急地压迫过去只能让加拿大人更加疯狂地反击自己,后方炮击也将丧失攻击的机会,何必呢,给加拿大人一个可以顺利突破过去的希望他们才会继续“勇往直前”地向谷口撤退~~

“Shit!”,内格默特失望了,原本希望让中国人纠缠上来就可以避免遭到远程炮击的,但是现在他们就在2000米外对峙着而不上来,敌人炮火是越来越猛,一个齐射就是100多名士兵被炸飞,少将在望远镜里面无言地看着士兵们企求后方的炮火支援却没有得到有效帮助的无奈场景。

“快,都加快速度,314团立即通过谷口”

312团终于跑过了“死亡路口”,可惜,一个30分钟前还是满装没有损伤的312团4700名士兵已经伤亡了1000多人,还损失了十多辆输送车。这是揪心的疼啊,这些士兵没有牺牲在和敌人的正面交战中而是倒在了撤退的路上,都是被从后面打来的炮弹击中的。

17点25分,两个噩号传来。

一个是,在坦克团和313团撤退以后华军第12师已经沿着他们的道路进入了东北方向的河谷正在向这里追击。

而最危险的就是另外一个消息了,由于特雷泽少校的擅自投降,阿德萨拉的守备部队已经全部溃败,通往阿斯马拉的河谷被华军彻底截断。这是一个最要命的东西,没有了通道,我们冲过去又有什么用,难道要在丘陵里面转圈子被敌人追上来一口一口地轻松吃掉吗?

“听我的命令,已经通过谷口的部队全部归于312团伯克上校统一管理,伯克上校将有全部临机指挥权可以下达任何他认为正确的命令。没有通过的部队包括315团及师部直属队将继续由我来指挥,我们将成为加拿大陆军第3师的后卫部队。来吧,让我们认真履行一个后卫部队职责挡住中国人的进攻,给伯克上校创造出一个有利的撤退机会”,内格默特下达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命令。

“不,将军阁下,您下达这样的命令是错误的”,科马上校急切地想制止对方。倒不是自己贪生怕死,仗都打到了这个份上了,第3师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绝路,但是一旦下达这样的命令也就意味着师指挥部将承担全部的责任,“师长,我们还有机会突破出去的,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后面这两个团将全部葬送在这里。。。”,这可是8000多人啊~~

“我的参谋长先生,科马上校,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第三师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也就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用说了,我们实际上已经走不掉了。其实,现在就是中国人让我们走也不行了,还是让我们一起留下来当一回和士兵共同进退的勇士吧,至少这样我们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住2万多加拿大士兵的生命”,已经对两次失误判断感到羞愧的少将决心阻挡住华军的进攻,这话也说得科马上校低头不语。

命令已下,剩下的加拿大士兵也就没有了选择,在军官和督战队的逼迫下又回到阵地上扛起自己的武器,准备拦截三个方向包围过来的联军。

“呵呵,这是狗急跳墙了啊”,汪红予上校在望远镜里面看见没有通过的加拿大人重新向几个小坡上集结,加上澳大利亚人留下的坦克剩下的敌人还颇有一些实力,而自己这一个步兵团未必能够全部吃下来,“呼叫,我们需要后方的强火力支援,给我狠狠地打这些不知死活的加拿大人”

已经充分腾出手来的联军立刻掉转炮口,把全部炮弹都向内格默特集团砸过来。。。

暂时逃脱危险的伯克上校也得到阿德萨拉失陷的消息,现在摆放在临时指挥官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向西南的阿德萨拉前进,汇合正在进攻的两个营一举冲过中国军队的防守,一是转向东北抛弃掉全部重装备徒步撤退,最终通过狭窄的丘陵小路向美军靠拢。

在军情危急的时候,伯克上校当然不会带领这两万没有任何重装备的部队去和中国人硬拼,他毫不迟疑地命令阿德萨拉的两个营继续进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却带领着3个步兵团和1个坦克团向北面的美军靠近,走在丘陵下就抛弃掉了全部装备徒步穿越林间的小路,到晚上19点10分的时候顺利与美第7装甲师汇合,这让尾随而去准备狠狠吃上一口的第12师气愤异常。

第三师后卫集团的结果很惨,仅仅战斗了36分钟,师长内格默特就被炸负伤,临时接替指挥的参谋长科马上校面对7个团的包围被迫命令部队集体放下武器,19点9分,8000多人的加拿大后卫部队集体投降。

而最可怜的就是达尔准将了,原本非常得意地以为自己的17旅已经逃脱了被包围歼灭的命运,可当他发现阿德萨拉退路已断的时候已经逃跑不了了,30多分钟的仓惶逃蹿已经到了距离阿德萨拉不到30公里的地方。

为了打通道路,他疯狂地命令部队向阿德萨拉的第371旅发动进攻,结果,三次冲击就损失了1000多人,而再想回头向东北跑却已经来不及了,依靠剩下的装甲车辆抵抗跟随而来的第12师一个小时不到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面对前面严阵以待的华军第371旅和后面步步进逼的第12师,澳大利亚第17旅被迫在19点12分宣布投降,联军发动的“东非进攻战”第一阶段战斗正式落下了帷幕。

是役,联军7个师的地面部队在空军配合下歼灭俘虏美军4000余人,其他仆从国军队约19000余人,自身损失约6000人,缴获加第3师、澳第17旅几乎全部的重装备,美东非司令部遭到了组建以来最惨重的失利。

这个结果在加澳等国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加拿大人在指责澳大利亚人的同时也对美军的“消极救援”表示了充分的不满,澳大利亚人则揪住加拿大人不对澳大利亚旅进行帮助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盟友互相之间的口水战在内部悄然上演,这让美国人最后被迫选择了可怜的墨西哥第1师副师长列隆戈尔上校为替罪羊,把他以“擅自撤退导致局面崩溃”的罪名枪决来安抚两个重要盟友的不满。

不过,战役的结果很明显,在损失两万四千人后已经失去继续进行地面战斗勇气的东非司令部没有等联军发动第二阶段进攻就全面调整防线,主动退出厄利特里亚和吉不提。虽然双方还在继续进行不间断小规模交火,但是到7月27日中印战争爆发时美军已经全部撤退至索马里境内。

在接下来的东非战场上,联军将继续发动进攻以期获得对苏伊士运河通道的绝对控制权,美军也必然将全力依靠索马里这个坚固的堡垒和海军支援防守住亚丁湾的最后屏障,以图持续保持封锁苏伊士运河截断中欧的海上通道,防止华军舰队支援欧洲战场。

阅读羽翼华夏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