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娇王爷偷心妃

《病娇王爷偷心妃》

第五百五十一章:国书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君后辛在第二日终于上了朝。

“今日朕有事要宣布,诸位卿家非有急事要奏,就都且先等上一等吧。”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群臣,等了一会见他们都没有人站出来,就朝冯喜一摆手,冯喜捧着已经拟好的圣旨站了出来,展开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去岁岁末至今,朝中不臣不忠者众,朕除其冠服,依律问罪其人,是正朝纲,然亦使朝中诸部各司短缺,今行调补,以稳朝政。”

殿中众臣在听清的一瞬间有些愕然,这样大的事以往都是需要放到朝堂上来讨论的,虽说摄政王当权都是独断专行的,但那也只是摄政王的事,现在皇帝是想要跟着摄政王学了?

像是没有看见下面骤然投来的目光和许多难看的脸色,冯喜已经紧接着念了下去,没有给他们反对或质疑的机会。

“调工部尚书吴岩任太仆寺卿,前兵部右侍郎宗政津升任工部尚书,光禄寺卿杨石任工部右侍郎,鸿胪寺少卿陈显悉任兵部右侍郎。”

“原礼部尚书告老,吏部右侍郎宋川升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严安易调任吏部尚书,前吏部左侍郎宫以午升任户部尚书,现吏部左侍郎易正卿不变。”

……

有人数了一下,朝中被调动的共有四十二人,使团回来的二十余人皆被安排到了各个重要的位置上去,而原本君后辛自己提拔起来的那些大部分被贬了下去。

沈相一派和清流一派也各自受到了影响,只是不如王府一派的调动大。

六部之中,如今尚书与侍郎加起来,王府一派就占据了一半的位置,而且能明显看出是把人往与军事相关的位置上放的。

他们也都想起了京中流传的关于皇帝和摄政王一同遇刺的那个谣言,以及这几日兵部和刑部的动向,难道真的是要准备打仗了?

冯喜念完后就将圣旨卷好双手举起躬身退回一边,被念到了名字的人皆出列在殿中跪拜而下,向皇帝谢恩。

君后辛淡淡地免了他们的礼,又将兵部尚书诸葛岭和刑部尚书陆柮叫了出来。

“朕让两位卿家所查之事,可有了结果了?”

“回陛下,臣与陆尚书调阅兵部历年卷宗,又取库房所存样品,细细比对之后可以确定,刺杀陛下及摄政王、东盛侯之人所持弩箭,确是出自西夷军队之中。”

“弩箭是为西夷军队六年之前淘换下的一批旧式军备改造而成,尚不清楚是否仍是军中所制。”

诸葛岭从袖中取出奏折呈上,陆柮在他之后也拿出了两本奏章。

“臣奉命调查行刺之人身份,并未有任何过关及来京的记录,想来是一路自野外而过,不曾过关或入城。”

“但经仵作查验,其中许多都应是行伍出身之人,且与西夷人特征大概吻合,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都曾是西夷军人,只是后来离开了军中,去到一处阴暗之地长期生活在内。”

他将查验身份的那本奏章交给冯喜,又将另一本打开来向君后辛呈禀。

“另,臣在其中一人身上发现一物,经臣多方查验,又向摄政王请教之后发现,或许此事还与二十一年前,大岳民间曾出现过的一个邪教乱党有关。”

“详情臣已具呈于奏章之上,请陛下御览。”

冯喜将三份奏章捧上玉阶,陆柮和诸葛岭皆拱手躬身,向后退了半步,垂首静立在堂下,等着君后辛发问。

君后辛将三本奏章都粗略翻过,有些事情虽然是他授意的,但两位尚书明显做得比他想的还要详细,有些他只略微听君留山提过的事,两人也替他讲清楚了。

诸葛岭和陆柮都是君留山的人,想来私下两人也去找过王府的人了。

“依陆尚书所言,是一个名为‘焚仙门’的邪教乱党?既然二十一年前已被剿灭,为何还会与西夷之人勾结,且来刺杀朕与王叔?”

“江湖之事朝廷向来不会过多插手,当年剿灭焚仙门也是江湖中人所为,会遗留一些余孽并不奇怪。”

“只是看来二十一年过去,这些余孽有了更大的野心,不再只满足于江湖之事了。”

君后辛合起折子来在掌中敲了敲,略微皱起了眉。

“这事之后再给朕呈个更详细的折子来,如今先说说西夷这事要怎么处理。”

“不论人是从何来,兵器是从西夷军中流出,朕侥幸只受了轻伤,王叔却是卧病不起,东盛侯也是伤重还在静养,这事朕必然是要向西夷要一个交代的。”

朝中众人谁都能听得出皇帝对这事的态度,不论究竟是不是真的是西夷所为,皇帝都是打定了主意要向西夷发难了。

而且兵部和刑部摆出来的证据详尽,皇帝和东盛侯受的伤也不是假的,刺杀一事并不像是作假。

这样一来在皇帝没有明确说要打仗之前,不论朝臣们怎么想,他们都只能义愤填膺地以比皇帝还要强硬的态度表示,必须向西夷讨要一个说法。

“陛下与摄政王乃我大岳之基,东盛侯府也是世代勋贵功臣之家,贼子胆敢刺杀陛下与王爷,又重伤东盛侯,此事不能向西夷追究到底,岂非让人以为我大岳软弱可欺!”

武将那边先炸了锅,周浩坤作为朝上站着的武将之首当先跨步出来,向上擎拳单膝而跪。

“大岳与西夷本为交好,但西夷先借道予突厥,使其与九蛮同谋用兵袭我大岳边关,今又派人刺杀陛下,实在其心可诛,恐对大岳早有图谋。”

“为保大岳安宁,臣请陛下常防西夷异动,万不可掉以轻心。”

陆柮和诸葛岭作为调查此事的人,紧跟在周浩坤之后表示赞同。

“周将军所言甚是,大岳多为他等不轨之人所窥,九蛮与突厥之事便是对大岳的警示,照前事而看,西夷所图不比突厥、九蛮小,陛下万需警醒。”

“切不可待得边关战事突起,或陛下与摄政王再次遇险之后,才行亡羊补牢之举。”

剩下的人相互看了看,底下把眉眼官司打完了,才有人甩袖出列,面上而躬。

“启奏陛下,我大岳乃泱泱大国,岂可容关外之人如此犯我天威,臣请陛下发下国书责问西夷,再调边军陈列边关,以作威慑,也备西夷再有何越轨之举。”

“若西夷不知悔改,还请陛下遣人出使,当面责其所为。”

君后辛点着头看过了朝中各人的脸色,又垂目沉吟片刻,才沉声开口,身上竟隐隐有了两分君留山的影子。

“礼部、鸿胪寺。”

“臣在。”

还没正式上任的礼部新尚书和鸿胪寺须发花白的老寺卿应声而出,皆低首恭立在下,等候皇帝吩咐。

“你二人共同拟出国书一份呈给朕看,之后由周将军选人送国书入西夷,且将在西夷之内的几位使臣接回,务必保护他们的安全。”

君后辛不说,他们都要忘了,西夷国内现在还留着几个本来是打算等着两国商议通商之事的使臣,若是两国起了战事,这些人就算不死也是要吃一番苦头的。

现在西夷先对大岳下了手,也不知道这些人在西夷之中怎么样了。

“是,臣等遵旨。”

西夷的事暂时先这么定了下来,君后辛问了一遍可还有其他的事要呈报,但朝臣们也都没有了心情再谈论其他的事,殿中寂静一片,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如此,便都散了吧。陆尚书、向御史,你们跟朕来。”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陆柮和向亭行礼后跟上了君后辛,但皇帝没有带着他们去御书房,而是在宫中甩开内侍绕了绕,转到了一辆马车旁。

“走,陪朕去淳荣王府一趟。”

君后辛在冯喜的伺候下两下就把身上的衣服给换了一身,向亭看起来也习以为常地在旁边给他递东西,还看了看马车坐三个人会不会太挤了。

这几天君后辛经常会偷偷跑去王府,向亭因为馋从山上带下来的那个厨子的手艺,也常常跟着他混进去。

不过君后辛看他说着是馋点心,去了却尽是在同岑识纠缠,把本来这几日沉默过了头的小郡王都闹得忧郁不起来了。

“陛下身边就只有臣二人和冯公公跟着吗?”

陆柮看了看周围皱起了眉,这里其他人都是被提前清理走了的,但这些位千金子刚刚才遇了刺,怎会心大到又这样什么防护都不做地就往外跑。

“自然有暗卫跟随,近来王府的暗卫也在京中各处都守着,一路都有看着的人,不必担心。”

君后辛惜命,上一次发生一次意外就够了,他连在宫中寝殿内外都是布满了暗卫的,这个时节出门又怎会真的不带着人,不过是不带禁军罢了。

“都上车吧。”

君后辛将帽子戴上遮住了头上的金冠,撑着车辕就跳了上去。

向亭没有那样的身手,老老实实地等着冯喜将脚踏搬了来才往上走,陆柮无言地抬手捏了捏眉心,跟在向亭身后也进了车厢,在右边的位置上坐下了。

冯喜在外面甩了一鞭,马车开始缓慢移动起来。

陆柮端正坐着随着马车的行进微微摇晃着,马车中没人说话,气氛也沉闷了下来。

君后辛坐在最里面靠着车壁闭目养神,向亭坐在他对面拿出包好的点心埋头吃着,安慰一下自己没有好好吃早饭的肚子,都有各自的事做,只有陆柮不知道该做什么。

阅读病娇王爷偷心妃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