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翻手为云

《重生之翻手为云》

正文 正文_第十七章 阿Q引起的思考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那你肯定是第一种啊!”

“为什么啊?”

“为什么?因为你可是要做我以后老婆的人。”

“谁要做你的老婆啊?”小美女脸皮薄,哪里禁得起林杰这样调戏。小姑娘红着脸不说话了。

这次很快,不过十多天,“国家教育报”上面就刊登了林杰的《我是阿Q》,田老师非常高兴,班上居然有学生能够连续在“国家教育报”这样重要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并且还不是那种很普通的小品文,而是那种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和同期的其他文章一比较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差距来,前者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作者自己的思考的价值来。

第一篇《别人家的孩子》就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中间都引起了轰动,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要知道,一般的文章或是太幼稚只有学生可以读,而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就不会特别的关注;又或者是有些文章看起来很有深度,特别的少年老成,那些专门研究这一块的专家也许会大加赞赏,说这里怎么怎么那里又是如何如何,但是学生就会比较讨厌这种看起来就是特别假,特别装的东西。所以要做到这三者都加以关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林杰的《别人家的孩子》则不然,它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将学生的苦恼完完整整的给家长展现出来了,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共鸣,觉得这完全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而家长呢,也是从这中间可以倾听到孩子们心里最深处的想法,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以前的做法也许在无意间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其实,所有的家长也都是从孩子这个阶段过来的。他们那时候也会对自己的父母有种种的期望,也会在心中暗暗的下定决心:“我如果成了父母,我一定会如何如何,一定不会像爸妈那样怎么怎么。”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也是为了孩子好,因为他们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所以觉得自己这样才是更好。只是他们就会忘了,有时候,你觉得好的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不被理解的时候总会让人恼怒,那样的教育效果常常不怎么好,有时候甚至会有反效果。

中国的家长都很少有鼓励教育,很少放着孩子的面夸奖他。家长“望子成龙”,总是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孩子总是听到家长说,“你看,别人家的谁又怎么怎么”,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会因此而知耻后勇,反而是会心怀怨恨,特别是本来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做到最好,本想得到表扬,却反而还是被数落一顿的时候,心里的失落简直让人发疯,“别人家的那个谁那么好,你去找他当儿子啊,哼,只是可惜了。”估计很多的孩子心里都这样想过。

在林杰的《别人家的孩子》发表之后,有很多的家长都在反思,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已经有问题了。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大声的呼吁,要给孩子更多的呼吸空间,要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以实现教育方式的国际接轨。

而更多的学生也是对林杰大加赞赏,不仅是因为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更是因为他敢直接当着那么多的人说出他有很多的缺点,他并不是完人,他也不准备做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缺的人。这种无畏的勇气不仅让大家佩服,更让大家好像在黑暗之中看到一道闪亮的闪电一样,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来我可以不要求做一个完人,我也可以有自己的一些缺点,我可以不用永远背着父母的沉重期望而努力前行。这是以前的学生们不敢想象的,虽然大家也许在实际中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敢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这么大声说出来的林杰确实让很多的人钦佩和崇拜。

在《别人家的孩子》发表了之后,这个小学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外面,很多的人已经开始知道了“林杰”这个名字,也有很多的同龄人开始好奇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学生。

这次的《我是阿Q》并没有上一篇《别人家的孩子》的影响大,因为很多的学生都还没有接触过这篇要到高中时候才会学习的著名文章,更不懂得阿Q代表了什么,讽刺了什么,小说的深意并不是现在还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所懂得的,更多的学生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悲剧,一个笑话而看待,理解不了阿Q的悲哀。所以也就理解不了这篇文章要为阿Q翻案,或是说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所带来的剧烈影响。这影响虽然更多的只是在教育界和文化界。

一部分的学者是激烈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篇文章完全是在宣扬那种颓废主义,完全没有体现学生应该有的积极向上,而这种为反面角色翻案的行为更是应该被坚决的反对。如果不是因为作者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学生的话,他们肯定会喊打喊杀的,要讲这种逆历史潮流而懂的人掀翻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

而另外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肯定了这种行为,他们认为阿Q并不是一个反面角色,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丑角,他只是鲁迅先生根据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提炼出来的典型人物,他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只是一个具有那方面人格特征的群体的代表,他不仅存在于那时候的中国,也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就在我们中间,就有很多人仍然具有阿Q的一些人格特征。鲁迅先生创立阿Q这个人物形象也不是为了简单的消灭他,因为他也是消灭不了的。而是因为希望可以我们能引以为戒,改进其中的一些地方,让我们的人格得到完善。人的性格其实并没有绝对的错误和正确,就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我们看起来很可笑,也把它当成是阿Q这个人物悲剧人生的根源和表现,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又可以看到,正是这“精神胜利法”让阿Q保持了基本的内心平和,从而没有被残酷的现实逼得精神失常。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全面的看待,而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它是完全的正确和错误。而林杰这篇文章通过从阿Q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看到的这个世界和我们所看到的完全是大不相同。也让我们思考,如果现在阿Q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就是简单的指责所有的错误都是他的,然后完全把他当成笑话和异类看待么?如果现在阿Q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这其实并不遥远,因为阿Q一直都在我们左右,也许还是我们自己,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这一部分的学者认为林杰的这种不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打破桎喾,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勇于说出来的精神非常难得,完全符合新世纪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要求。他们觉得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鼓励,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希望他们都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并且表达出来。

教育界和文化节对林杰的这篇文章的争论先不提,田老师倒是对林杰是刮目相看。上次的《别人家的孩子》还可以只是说写出了孩子的心声,这个倒也不难,升旗仪式上的演讲虽然也对大家有一些触动,但是也可以说是因为孩子对于未来的设想的一种总结,虽然很好,但是也还可以理解。但是这次的《我是阿Q》则不一样,因为田老师本身就喜欢思考的缘故,所以他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深度,这不是简单的多角度解读,也不是简单的颠覆,而是一种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从这篇文章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林杰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就算是田老师有时候将自己也带入进去,自己若是阿Q的话,自己又能怎样做?想来想去也没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之下,自己若是处在阿Q的社会地位,只有阿Q的见识,那么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只有随波逐流而已。而且以前自己从来都没有现在阿Q的角度来看过问题,自己一直以来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悲剧或是一个笑话看待的,今天才觉得,自己在笑的时候,是不是阿Q也在笑,只是自己是嘲笑,阿Q却是牵强的笑,笑中带泪。通过林杰的这么一写,大家好像都对这个悲剧人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虽然不敢说更加接近于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自己却是可以感到获益良多。

想到这里,田老师有些好奇了,林杰怎么这段时间突然变得这么厉害了,他怎么会突然就成熟了这么多。有心想要去问一问林杰,但是又有一点拿不定主意。

………………………………………………………………………………这两章有些沉闷,不是那种爽文,但是这是我自己的思考,希望和大家分享,相信大家也不喜欢一直在女生中泡着的感觉。

阅读重生之翻手为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