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路

《风雨人生路》

正文 第九十一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九)(2)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九)(2)

抓紧整地来播种

当年,在农村中所流传的“见谷撒谷。”的这句老话,的确说得一点也不错。

这句所谓“见谷撒谷。”老话的意义就是说,正当“芒种”节气过了以后,田垌中的水稻也普遍地渐渐抽穗扬花了。

于是,晚造浸种、整理秧地、准备播种等一系列的工作,就将要陆续地全面普开了。

要知道,其实晚造跟早稻在培育秧苗上的要求,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的。

首先,晚造对秧苗的要求,必须是要进行育老壮秧,才能有利于增产。

另外,再加上由于今年生产队在晚造插秧时,要实行拔秧和拉线插田,以及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等方面的改革。因此,要使秧苗真正达到符合上述所说的具体要求的话,就一定要在晚造从浸种、整秧地、准备播种的这些主要环节上,要有跟往年所做的不大一样了……

我记得,生产队里的晚造秧地,基本上大都是集中在榕木根、始公坝、里坡、瓦窑田、四斗种等一带。其中,在油塘和土狗龙垌一带的秧地,就是那些在早造剩下没有扩种的坡地。

为了不让这些秧地无故丢荒,生产队除了在一部分的坡地,种上队里的一些旱地作物外,还不顾上面领导一而再,再而三所强调“一律不能将集体的土地,变相地分配给社员耕种”的指示。于是,偷偷地不声不响便把一部分门口一带的坡地,全部变相分配给了社员栽种一些南瓜、豆角、蒲瓜等之类的坡地作物。从而在客观上,就可以帮助社员,解决了在“三黄四八月”的缺粮饥饿的问题。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直接让社员私人进行栽种,以便增加一些农作物的收收;另一方面,便能够让社员在栽种过程中,无形中种肥了队里的土地。

因为,从后来播下的晚稻谷种的生长,就可以明显地区分出来。凡是经过社员栽种过的坡地所播种的秧苗,通常都会长得特别的好。

要知道,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社员所施放的肥料,几乎全部都是上好的农家肥。正如老话所说的,“秧好一半禾”,这是谁都知道的基本常识。所以,当年这种“一举两得”的好做法,怎会何乐而不为呀……

我记得,就在芒种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雨水显得特别充足。因此,我便与十六公东行西走地整整忙碌了一天的时间,才基本上将分散在各处应该做为晚造秧地的坡地的田缺,全部都一块不漏地把它塞好。并且,还把能引水进来的所有的沟渠,也将其疏通和修整得差不多了。

就这样,生产队的使牛组利用了几个早晚两段工的时间,就将所有已经有水或无水的秧田,大部分都犁耙整理好,就只是等着进行播种了。

要知道,晚造秧地的播种可并不像早造那样,一定要分期分批地进行的。而基本上,只是分三两次进行,便可以将它播完。

在播种时,我也一起参加进行整地和起厢工作。而在这项工作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淌耙或铁耙。在进行起厢的秧地中,要求在有足迹的地方,都要尽量地淌平它。

此时,我一边在认真地干,一边在细心观察着别人是如何进行操作做的。慢慢地,我也便把整地和起厢的一些基本技术和要领学会和掌握起来。

到了要进行播稻种时,只见其祯、九叔他们都把一大箩筐的谷种,用箩绳扎紧在腰身上。接着,便随行随抛,动作十分自如协调。

然后,运琨和志祺就各自拿了个空竹箩,并且在箩筐中放了少量的谷种,用箩绳扎在自己的腰旁。

然后,尾随其祯、九叔他们的后面,用一手拿个簸箕,另一手从箩筐内抓把谷种,细致地投在簸箕上,进行补匀和播平边界。

此时,我仔细观察之后,也跟着学了起来。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很快便基本上将它学会了。

被在旁边整秧地的老队长王忠看见了后,便脸带笑容地对我说道:

“亚东,很不错呀,你抛洒的谷种还是挺均匀的哩,我想你过去一定是学习过的吧……”

当我听了以后,就笑了笑便说:

“我做得仍然不够好,还是其祯和九叔他们这些老师傅在行,我这个新手的功夫还欠火候哩……”

此时,只见志明便在当场大声地告诉大家说:

“请大家注意听清楚,因为今年晚造要进行拔秧,实行拉线插田,以及使用插秧机。因此,就不用再使用‘丁字秧淌’进行压实播下的谷种了。以免将种子压下坭土中会使秧根生得大深,从而不利于以后的拔秧……”

就这样,前后总共用了三天的时间,便把晚造的播种工作,基本上全部都按时完成了。

除了里坡和油塘的一些坡地,还得要用吊桶和戽斗进行戽水外,其余都是利用“等天水”,便把晚造的播种工作全部完成了。

此时,十六公常常都这样地告诫我说:

“亚东呀,每年逢到夏至来临,大雨都会较多。此时,晚造秧田的管理得要多加注意,以便防止夏至水将秧地的谷种打成堆呀……”

正是:

芒种前后整秧地,晚造拔秧要及时;

抓紧整地来播种,育老壮秧才合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阅读风雨人生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