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文艺

《重生大文艺》

正文 第65章 历史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其实她也是心急没办法随口问了一句,这样大的场面在她心里看来,自己儿子也真没哟参与的份儿,毕竟这事儿关乎本身自豪感,见现场这种情况,下意识就询问起自己的儿子来。

本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着这群已经腐烂到根子里去的大陆作协丢脸,心里出了解气之外,更是失望与深深的愤怒,这帮子傻X一看就是写写表面文章,有个屁的文化底蕴,伟大的相关部门也真是,怎么就能叫这帮货色千里迢迢过来送脸,你看看,被人打的多刺激。

心里在失望,徐乐安在听到母亲的话后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论怎么说,所有人的心愿都是美好的,那自己只有尽力试试吧。

脑海中的搜索开动,徐乐安说了一句:“在这里等我一会。”就向着前方挤了进去。

总算挤到前台处,徐乐安松了口气不断的举手示意着中央处的主持人,想要拿话筒发言。

身为湾岛本土出身的支持人此刻正好笑着看着眼前一幕,见台前一个年轻人不断急切的举着手,以为又是前来提问的湾岛青年,就将话筒拿了过去,边走边说道:“这个问题先让这位老师想一下,我们看看这位非常踊跃的朋友还有什么问题要询问在座老师的。”

主持人话音落下,徐乐安也将话筒拿在了手中。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喂喂喂,砰砰砰。”一如参加文学峰会时一样,徐乐安试了试话筒,巨大的声响让在场众人忍不住皱眉捂上了耳朵。

“我是一位大陆高中生,即将进入大学校园,这次是趁着放假前来湾岛游玩,毕竟在我们那边,都对湾岛充满友好与向往。对于那段远征军的历史,每个华国儿女都不应该忘记。”徐乐安一开口,纯正的普通话响起,众人这才明白,眼前这人并不是提问题的,而是大陆人。

不理会在场众人眼中疑惑,徐乐安继续开口说道:“提问题的朋友应该是研究了很久了吧,我也查看了一下湾岛的历史,其实就算是在湾岛也很少有人知晓这段历史。这是一段曾经消失的历史,这是一个曾被遗忘的群体。

在抗战中,远征军浩浩荡荡开进缅甸,在野人山、在胡康河谷留下累累白骨;他们进行了缅北滇西大反攻,打通华印公路,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即便是活下来的英雄,他们后来的遭遇也令人唏嘘。

1942,远征军第一次出征,打了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大捷。然而,很快日军攻占腊戌,切断滇缅公路,进占曼德勒。军队面临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不得不开始了惨烈的缅北大撤退。那一次元整,十万大军活下来的不足两万,这两万中大多受到各种伤害有的终生致残。

1944第二次入缅作战,远征军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

徐乐安的声音缓缓倾诉着,语气中没有故意低沉或者故作忧伤,就仿佛是在叙述一件平常事,就仿佛在对这稿子念,但他所说的内容慢慢透过话筒传到现场众人耳中,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仔细的聆听着他的话语,像是在心中重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在最后一次组成的青年远征军有三万余人又支援到了真正的远征军作战。一共算上,所有走出国门的远征军超过46万人,活下来的只有18万,有近30万的热血军人永远在埋骨他乡。

后来回来的这18万人,各种伤病、战争时的环境磨难、以及心理状况出现,真正能够活到正常死亡的,不足8万。想想看吧诸位,几十万忠诚军人流的鲜血,整个日月潭空了都装不下。

想想看吧诸位,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当时的领导人我对他的做法很多不认同,但我却很认同他为此说过的一句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当时战死在他乡的战士们,大家好奇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写一份名单,但只有一少部分,大部分的军人们哪怕死在了异乡他国,也没有留下名字,他们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徐乐安说完之后不再开口,现场依旧一片沉寂。

随着徐乐安简单直白不含任何感情的话语,让所有人都陷入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现场主持人与在座的两岸文人们都惊呆了,这些事情,有的他们知道,但跟具体的他们也都是听着青年人说起才了解到。这些历史平常人很难发现,但是只要这些文人们回去仔细查一下,就会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说的是不是真的。

现场寂静了很久,不知道何时起,一个巴掌声出现,紧接着无数巴掌都响了起来,这一刻部分大陆和湾岛,都为徐乐安的话语所震撼,情不自禁的鼓掌起来。

至于之前提问的那个青年,早已经没有了洋洋得意,此刻一脸庄重的来到徐乐安身前,向他深深鞠躬致敬:“谢谢,今天学到了很多,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是差了些资料,但是了解的根本没有你说的这么详细。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两句话我会记住一辈子。”

将那人弓着的身子拉起来:“咱们两岸都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不用这样客套。因为历史原因才造成现在的情况,其实这也是苦了两边的百姓。希望以后我们都能好起来。在这里再次利用这次机会,想把我写的一首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以后再次团圆,这首现代诗名字叫做《乡愁》。”

经过之前的一席话,众人早已经被徐乐安征服,听到还有诗歌,立刻都停止了鼓掌安静下来,只有徐乐安的声音飘扬在人群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徐乐安念出这首《乡愁》,众人也都沉浸在淡淡的忧愁中。

在所有人还在回味中,徐乐安将话筒放在台上,挤了出去。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余光中的现代诗。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

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国家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

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这首诗歌的出现,那股淡淡而又不可抗拒的乡愁感情立刻让在场所有人沉浸其中。不知道谁第一个清醒,继而所有人都回过神来,讨论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都好奇的打量着刚才的那位青年,可惜已经找不到他的身影。

正当众人对徐乐安身份无比好奇的时候,坐在作家席位上的一位全场资格最高的作家猛然站起身来,情不自禁惊呼出声:“是他!我想起来了。”

阅读重生大文艺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