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三十年

《武夫三十年》

第58章 三教九流各行道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就结束啦?”

郑奇在南城这儿正忙得热火朝天,忙着补窟窿,填沟壑呢,结果如是施施然过来,轻巧地告诉他一个消息,事儿摆平了。你看这事儿闹得,白忙活了。

如是含笑道:“这倒是意外之喜,没想到二公主对那李昊上了心了,我话才说出口,她就一口答应下来。看情形,明王似乎也颇为意动,有应允的意思。”

“等会儿!”郑奇摸了摸脑袋,才刚反应过来:“是说留他一命吗?怎么这听起来倒像是一步登天了呀!”

“有什么差别吗?”如是有些不明白。

“差别大了呀!”郑奇给她解释道:“大唐和大明,关系历来复杂,恩怨纠葛不可胜数。历史上两家曾经有过三次的粮铁同盟,主宰了这片神州大地的局势,每次联盟,都是以联姻为先导的。此事非同小可,尤其北伐在即,唐宋明三王同盟应该勠力同心,怎么能轻易和大唐的流亡世子联姻?其中意味,难道长安不会深思吗?”

“可是你不是一直要力保他的性命吗?”

“命是要保的,姻却不必这么急着联,尤其是现在这当口,于北伐有害无益。”

如是笑着道:“我觉得您是多虑了,这八字都没一撇的事儿,值得您这么担忧?再说了,粮铁同盟,以之定鼎中原则无往不利,至于北伐狼族,两地相隔万里,实难遥相呼应,关系其实不大。反倒是要和中原赵宋打好关系,如果李赵成了连襟,估计宋王爷会乐见其成吧。”

郑奇上下打量了一下如是,觉得真的是要用全新的一副眼光来看她了,这等见识,心怀天下的男儿都不一定能有,至少郑奇就没有她看得那么透彻。他不知道,明王其实也没想到这一点,只是下意识的做出了一个不坏的决定。

“长公主对天下大势很感兴趣,我跟着也学了点儿。”如是羞怯地一笑,脸都红了,旁人看到,那真是人比花娇。

“长公主真非常人呐!”郑奇感慨道。

这时有人飞奔过来报信道:“大人,侯爷请您过去,有要事相商!”

郑奇和如是道了个别,上马便走北走太平街,出太平门,不多时,来到了武侯府。武侯府在金陵城北,玄武湖边,钟山之侧,毗邻三法司,奉王命执掌六扇门,江南各省府县捕班快手等三班衙役,各地密探(称必吏)都归武侯府直管,负责清靖地方,严打不法,并监察不轨。

武侯府并不太大,郑奇下了马,直入府中,左右已得了命,因此并不阻拦。

郑奇来到大堂之上,只见诸葛逊正端坐在主位,神色颇有不善。

武侯诸葛逊,今已年逾六旬,系两代明王之师,如果算上当今太子,已经是三代了。他与那位已故蜀汉丞相,天下公认‘千年以下无双士’的诸葛孔明先生沾着远方亲戚,平日亦常以此自勉,处事多效仿之,而天下敬重。

诸葛逊为人刚毅,不附权贵,执法公正,且严于律下,不扰百姓。因此六扇门在民间风评甚佳,远胜锦衣卫之流。

郑奇正要行礼,诸葛逊摆了摆手,示意罢了,接着便道:“适方才有王命宣达,将玄武旗收了回去。”

郑奇面不改色,问道:“是只收了六扇门的吗?”

诸葛逊摇头道:“听说是先收了五城兵马司的五方旗,又收了锦衣卫的青龙旗,最后来的我这儿。明王还真给老夫面子,难道老夫是那种倚老卖老,抗命不遵的人吗?”

郑奇猜测道:“估计是昨夜南城之事,令明王不喜,才会如此。不过收了就收了吧,那玩意儿一天到晚的插在那儿,也没见您用过呀?”

诸葛逊只是哼了一声,并没有反驳。旗子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的主要不满还是明王不很信任他。同为武侯,他还是很羡慕诸葛孔明那种君臣不疑,举国以托的信重。

“二公主是你请来的救兵?”诸葛逊转而问到了另一件事。

“确切的说应该是奇兵,怎么样,有奇效吧!”郑奇得意的一笑,以为想出来个妙招。

“简直是乱弹琴!”谁料想诸葛逊反而板起了脸,重重地呵斥道:“牝鸡司晨,是国家的大忌。先前长公主参知政事,就已经逾越了,所幸她知道权衡轻重利弊,暂时没什么纰漏。现在你又把二公主引了进来,你没瞧见,今天在武英殿,她只是撒了撒娇,明王立时便改变了已下定决心的决定,瞧得我心惊胆战。她年纪又小,难辨善恶,说话做事全凭喜好,如果有一日被心怀叵测的人利用了,可怎么得了?”

郑奇叹了一口气道:“属下这也是没办法,当时情况如此紧急,要是由着纪纲胡说一通,王命一下,就再难挽回了。而且实话讲,这事儿也不能怪我或者是公主那个小姑娘。您怎么不说是大明王耳朵根子软,国家大事决断得太随意了呢。”

“住口,不得出言犯上!”诸葛逊出言喝止了他,旋即拿手揉了揉眉心,颇有些无奈。

没办法,真话有时候就是这么伤人,这个郑奇什么都好,自己也属意他将来执掌六扇门,就是欠了些约束,有时候能无法无天。本以为把他发到外面去历练几年,叫他知道坐冷板凳的滋味,没想到人家彻地的放飞自我了,这回借着李昊的事把他调回来,看来性子还是没改。

话说回来,不是无法无天之辈,也不敢和锦衣卫硬顶呀。

“金陵一夜之事,查的怎么样了?”怒归怒,还是得干一些实事的。

郑奇道:“确实有人大手笔,花了一百万两银子,在城南做了个局,想把李昊装进去,没想到网扎得不紧,被人家挣脱了出去,还把金陵的天都捅破了。”

“钱是谁给的,查出来了吗?”

“只知道来自关中,具体是谁,得翻通济庄的账本儿。不过我觉得查清楚了也没多大意义,李昊就是从那儿逃出来的,仇家一大堆呀,说不定是大伙儿三百五百凑出来的呢。”

“三五百的能凑出一百万两银子?”诸葛逊懒理他的玩笑之言,“即便在大唐,能掏出一百万两银子的也不多。不过你说得对,重点不在钱是从谁那儿来的,而是去了哪里,毕竟这一百万两全花在了金陵。”

郑奇道:“这事儿查了一半儿吧。一百万两银子,下九门拿到手的拢共也就二十万两,其中易水寒分了一半儿,锦衣卫得了十万两擦屁股钱,还有二十万两的花红挂在通济庄里,等着人去取。这么算下来,还有五十万两,足足一半的银子,是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那个地方,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来,却又都心知肚明。

通天塔,塔九层;上通天,下入地;出则官,入则陛;进得来,出不去。

它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却有着约定俗成的运行法则,凡在塔中人,都要去遵守,如果不遵守,它也绝不会搞打打杀杀,只会把你挤出去,甚至只是挤到一边儿去。

因其手段不酷烈,故能润物细无声,深彻到肌骨里。很多人入了塔中,终生都不自知,出得塔来,亦无所觉。

“即便是通天塔,那五十万两应该也有个大头,能查出来吗?”

“这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您确定要查?”郑奇瞧着侯爷的脸色,“金陵王王金陵,把金陵包出去一夜,这事儿靠的不光是钱,能拍板儿的,也只有王家的人。”

诸葛逊正色道:“正因为事关重大,才更要查个水落石出,还要铁证如山。”

郑奇沉默良久,才又开口道:“这事儿还要着落在李昊的身上,只要他还活着,那些人都不会安生。”

“你的意思是,引蛇出洞?问题的关键是,人呢?”

郑奇张了张嘴巴,转口道:“可以肯定的是,人肯定还在金陵。”

“内城还是外城?”

“这个……还不清楚。”

诸葛逊叹了一口气道:“那可难找了,尤其人家还有了警觉。金陵人口光在册的,就有一百二十万,再算上那些来讨生活的,人数过两百万,鱼龙混杂呀!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郑奇道:“问题关键不在找到他,而在先于锦衣卫找到他。如果六扇门找不到的话,锦衣卫就更加够呛,他们在基层的力量远不足我们。”

“你忘了还有一帮人。”诸葛逊道:“钱可通神,那些人遍布全城,手眼通天,消息比六扇门还要灵通呢。”

郑奇道:“下九门里,通天塔肯定不直沾此事,通济庄坐地收钱,绣衣坊是一帮烟花女子,四方行是走车船码头的苦力,济世堂是一帮开堂坐诊的大夫,八卦门传一些小道消息,下海堂是一帮惯会坑蒙拐骗的牙行,扫尾堂里一帮子的老弱妇孺,在这件事情上,只不过当一双眼睛罢了。唯一可虑的,还是易水寒!”

阅读武夫三十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