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三十年

《武夫三十年》

第177章 二进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陛下欲借锦衣卫专王权,举大事,功过是非,老朽不敢加评论。然而有一点是无疑的,明王所为造成的结果必然会背离他的初衷,最后反而达不到他想要的目的。”

“何以有此一说?”

李东壁道:“兴国治邦,首在用人。似纪纲这种人,一朝得志,便只知窃弄威权,耍弄手段,全以威暴震慑人心,如何是能托国家大事的。明王用他,虽收一时之奇效,其实遗害深远。王家恩德,虽宽广如海,怎禁得住北海之眼日夜流漏,终有干涸的一日,届是恐真不忍言也。”

“先生严重了吧,区区一个纪纲,怎能撼动我大明国本。现下父王正重用于他,且待日后,若有机会,必将他绳之以法,以平民怨。”

李东壁摇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殿下身为国家储君,都不想着防微杜渐,难道还期待后人能奋起为之吗?”

王雲苦笑道:“先生不知道本宫的难处,天下的太子都难当,不只是唐国,大明也一样。”

“老朽并非不知太子殿下的难处。但殿下是明王独子,关系亲近,从无失位之虞,为何要如此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为人处世,明哲报身,不能为错,但是要为王的,对这个国家一定要有担当。”

“老朽斗胆,请太子殿下对明王进言,当立斩纪纲,堕毁红莲寺,以安江南!”

李东壁说着,在车上就跪了下来,王雲连忙将他扶起,苦心劝道:“先生莫要为难本宫,此事本宫记下了,早晚必定办他,只是兹事体大,还是要从长计议。”

“殿下!”李东壁含泪道:“早晚之间,都有人命陨红莲寺中,狱中囚犯,盼望恩赦,如久旱之望甘霖,求殿下立施仁心,只争朝夕呀!”

正此时,舆车停了,李府到了,王雲如蒙大赦,忙扶人下车,一边还道:“先生勿急,此时还需缓图,今日受惊了,且先歇息,本宫还要去向父王回话,他对您也很挂念关怀呀。”

李东壁无奈,只得回道:“多谢陛下。”

王雲跟人说了会话,趁机便溜了,回去的路上还在琢磨李东壁的那一番话,最后只能是无奈苦笑,纪纲呀纪纲,连李东壁这样治病救人的大夫都对你要打要杀了,你到底是多能作死呀。

王雲回到紫禁城,后花园中,明王正坐亭中赏景,一边等着他的回报,听到人来,头也不回便问道:“人送回去了?”

“送回去了,托父王洪福,并无什么大碍。”

“哼,并无大碍。今天过了,民间不知道还要怎么编排这事情,左不过是奸臣当道,戕害贤良,连咱也捎带着成了识人不明的昏君。纪纲这回办事太叫咱失望,拿一个李昊,闹得满城风雨,上午刚惹了谢家,犹不消停,下午又惹出这事来,倒叫咱给他去擦屁股。昔日的干脆利落都不知道哪儿去了,难道真是刀越用越老?可这种刀子也没处磨牙。”

王雲心中一动,暗道莫非这正是天意?机不可失,当即上前言道:“儿臣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觉得该说就说,不该说就别说,跟我在这儿打什么机锋。”

“是,儿臣觉得,纪纲不能再留了,当立即除之。”

明王回头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很严肃的问道:“你是认真的?咱就是随口一说,其实纪纲还能用用,还没到那一步。”

王雲躬身回道:“儿臣是认真的,而且以为早就到了那一步了。以往只是道听途说,今日亲履实地,才知道传言不虚,那纪纲果然跋扈,红莲寺当真民怨深重。

金陵百姓望纪纲如同仇雠,恨其不死,看红莲寺如同地狱,痛其不亡,只是平日里敢怒不敢言,今日一朝发了,险些酿成民变。而纪纲犹不自知,飞扬跋扈如旧,听说他动辄以明王亲军自诩,时时把明王诏命挂在嘴边,这不是说他干的那些不法之事,全是奉父王的命令吗?他在金陵逞足了威风,却让父王担了骂名啊!”

“这王八蛋,我早就瞧出来他该死!”明王果然大怒,一拍桌子道:“早些年瞧着他精明能干,故此显拔于他,实指望他能为咱分忧,做一些不便直言的事情。这一直干得都不错,其实咱也不是那薄情寡义之人,只要他本本分分,尽心竭力为咱做事,保他一个善终是没问题的呀。

可他拿着咱赐予他的权柄,自己在底下作威作福起来了,事情办得一件比一件稀烂,胆大的事儿一桩接着一件,那些个事情咱这个明王都不敢干,他干了个欢快,到最后恶名都扔咱头上了。到底他是明王我是明王,啊?这王八蛋,我宰了他我。”

“来人!”明王一声喝,附近服侍的内侍赶紧跑过来听命。

“去把咱的尚方宝剑拿来。”

内侍依言去了。

王雲还有些晕晕乎乎,没有反应过来,我这个太子说话现在这么好使吗?倒叫他莫名的生出一股豪气来,有一种天下事本宫自当之的底气。

不一会儿,那内侍回转来,手里捧着尚方宝剑,后头还跟着两个小寺人,手里都捧着厚厚一摞奏章。

内侍上前来,奉上宝剑,明王拿手接过,仔细观瞧,果然好剑,龙飞凤舞,上缀七星,先斩后奏,王权特许。拔出剑来,且看其锋,好锋利:杀人不见血光毫,紫微微蓝洼洼,霞光万道,瑞彩千条。

自古英雄爱宝剑,明王自然也心喜,但见此剑锋锐,突然脱口而出道:“如此宝剑,不知要斩何样头颅。”

王雲心中蓦的一紧,不明白这话是何等意思。

所幸明王也只是有感而发,立马又把宝剑推了回去,随口问道:“怎么又多了这许多奏章。”

内侍答道:“这些都是通政司新进的,前朝大小官员弹劾锦衣卫指挥使骄纵不法的奏章,因来的紧急,故此一道送来,请陛下御览。”

“哦?”明王闻言,放下宝剑,随手拿过来最上面的一本奏章,打开翻了翻,扔到一边,又走马观花的看了几本,兴趣索然道:“剩下的就不看了,你只说有哪些人上本了。”

内侍答道:“有太傅诸葛逊,内阁首辅王直领衔,兵部尚书于少保,左将军谢玄……”

明王听到谢玄,不由得又怒又笑:“谢玄,他还有脸上奏?自己屁股都没擦干净呢,咱不追究他就已经不错了,给我打回去,狠狠的骂他一顿。”

“是。”内侍接着陈奏道:“还有都察院以下,金陵大小官员数百人,都上了书,有的是联名,有的是单独上奏。”

“都留中,留中。”明王一挥手,“下去吧。”却再不提杀人的事情了。

王雲早已知道,此时杀不得纪纲了,不仅如此,恐怕还得罪了他。

明王叹了一口气:“哎呀,你瞧,这刚漏出点口风,人家就跟闻到血腥味的苍蝇似的,都围上来了。纪纲这人缘混的,哎呀,要不是咱保着,早死多少回了。”

“父王。”王雲还想再努力一把,于是劝道:“一人作恶,千人难制,既然如此,不如顺应官心民意,何必拧着来呢?”

“你呀,还是太嫩。”明王教训道:“到底咱是明王还是百官们是明王呀,这金陵,这大明,到底是咱王家做主,还是百官百姓们做主啊?

要都依着他们,做官的都别考核了,为民的都别缴粮了,经商的都别纳税了,当兵的也不用常年在外头遭罪了,那还有国家吗?还有大明吗?

咱知道,这个纪纲啊,是留不长久了,早晚得杀,民心所向嘛,谁也不能逆势而为。可怎么杀,什么时候杀,谁来杀,这里头都是学问,里面的道道深着呢。

儿啊,咱们是一家人,你要杀纪纲,你爹能不给这面子吗?杀就杀了呗,可他们要杀,那就不行,叫他们等着,得咱说了算,这就叫乾纲独断。”

王雲似懂非同,或者说装作似懂非懂,只是问道:“那父王打算什么时候杀呢。”

明王摆摆手道:“不着急,怎么着也得等他把手头的事儿忙完了。杀李昊的事儿虽然不大,但是麻烦,还就得一把快刀来斩这团乱麻。

等他把给李昊给办了,你找个由头,抢先上本弹劾他,咱再顺水推舟,处置了他。那民心民意如流水,不就流向你了吗,还是在自家的田里,不让那些人沽名钓誉。

你私底下也可以对外说,你跟人李昊有交情,这是为他报仇,到时候天下谁不得说,这是个有情有义的太子爷。这就是王者的权谋,你知道吗?”

王雲眼眶都红了,哭着道:“我……我我就觉得我太浅薄了,什么都不懂,净给人当枪使了,还是父王您全为我想,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你知道就好。”明王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道:“百官那里还是要应付一下,不然消停不了啊,还有纪纲,也得安抚一下,不然怎么能安心办差,发挥余热呢。那你说该怎么办?”

“父王怎么说就怎么办。”

“咱降旨狠狠申斥他一番,他心中自安,百官暂时也没什么话说了。”

阅读武夫三十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