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歌

《岁月流歌》

第三十八章创业艰难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岁月流歌 (.)”!

吃过午饭,老车书记亲自掌舵,用大队的机动船,把王世川送到了鲜花坪。

前些年有位从红石湾走出去的老红军回乡探亲,慨叹故乡的闭塞。便自掏腰包置办这条柴油机动力的木头划子,作为乡亲们走出大山的代步工具。

如今也成了大队最重要的集体财产,每天一趟往返于红石湾和鲜花坪之间。

内山人前往山外求学、看病、赶集做交易,山外的邮差、下乡干部、山货贩子来红石湾,从库区的水路出入最是近便。

如果走陆路前往最近的县道,翻山越岭多走几十里的山路不说,一不小心钻错了山旮旯,就跑到英山或者湖北的方向去了。

王世川几次来红石湾,乘坐的都是这种木头划子。

回到油坊生产队,和媳妇卫兰好说歹说,才把所有的家底都抖索了出来。

总共不到四千块钱,离万元户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

“就这么点家当了,你看着祸吧!一年到头折腾这折腾那,你还让不让我们娘三过几天安生日子啦!”

尽管是夫妻俩早就达成的统一意见,但这样大把大把的对外使钱,还是令卫兰心如刀割一般。

农村妇女的小心眼又出来了,对着丈夫不讲理的撒泼了起来。

“嘿嘿,又想当万元户又不愿下本钱,哪有这样的好事!一千斤红石湾新茶换你这四千块钱,你这个娘们赚大发了!”

王世川小心翼翼的把钞票放进了皮包,一边调侃着媳妇。

其实这个庄稼汉自个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直打鼓,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长这么大第一次闹这么大的动静,万一茶叶卖不动可就砸锅了。

“话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带不回这么多新茶别讲我跟你翻脸,这个家门你就别想进了!”

卫兰红着眼圈把丈夫和他的自行车推出了院子,一千斤红石湾的新茶和四千元钞票孰轻孰重,她还是能算得清的。

王世川不再和媳妇纠缠,去大哥家叫上侄子王家军,叔侄俩一人一辆自行车就直奔县城而去。

红石湾那边的事情乱麻一样,他在家一刻功夫也不能耽搁了。

跑了县城十几家街道、个体的五金店、白铁店,运气不错,盛装茶叶的白铁桶全都有现成的货源。

王世川也不管是一百斤或五十斤的容量了,一口气买下了十六七个,直到两辆自行车的前梁后座都挂不下了才算结束。

“军子吃快点!吃完我们还要赶路!”

在三里街的一家大排档随便要了两碗炒饭,王世川狼吞虎咽就扒拉完了,一边催促侄子道。

“二大(二叔的意思),这都四点了还要赶路啊?在城里住一夜泡个澡,明早走也不耽误!”

军子还不到二十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每次来到县城就不想走了。

“几百斤的新茶还在露天里堆着,下一场雨就砸蛋了!你老爹这会肯定在叫唤,不能肉了!我们赶到鲜花坪过夜,明早雇船去内山!”

“想不想讨老婆?我请了二十多个采茶妹子,都是水灵灵的姑娘家!你明天如果有相中的,我让小车老师给你介绍!哈哈哈!”

和老板结完账,见军子还是不太情愿的坐在原地,王世川拍拍侄儿的肩膀鼓励他道。

“二大!你说话可要算数!”

听说有一大堆的采茶妹子,军子来了精神,昂头喝光碗里的粗茶兴冲冲的问他叔。

“肯定算数!内山的姑娘都想嫁到山外来,就怕你到时候挑花了眼!”

王世川已经跨上了自行车,到鲜花坪还要骑行六十多里的县道山路,他索性给大侄子下足了诱饵。

“我不调捡!只要有妹子看上我,不要太多彩礼就成!”

军子年轻人的冲劲终于上来了,欢笑着着骑到了王世川的前头。后座用麻绳串联捆绑的洋铁茶桶,也如乡村花鼓戏的打击乐队一般,叮叮当当的响了一路。

叔侄二人到达鲜花坪时天已经透黑了,这个山乡小街背靠水库,只有十几户人家和一个道班。

没有旅社招待所,连个供行人住宿的车马店都没有。

在场院上纳凉的山民很是热心,把竹床借给了他们,还送来了枕头和御寒的被单。

好在刚进初夏,山里的夜晚没有多少蚊子,两个人一路的颠簸早已筋疲力尽了。

所以也没有了多少讲究,倒上竹床裹着被单就鼾声大作了起来,一夜无梦直到天明。

清早醒来,身上的被单已被露水打的透湿,王世川感到脑袋昏沉沉的,一阵阵疼痛,估计是夜间受凉了。

军子还惦记着采茶的姑娘,希望能给她们留下一个好印象。特地从农家借来木梳胰子,就着路边的山泉水里里外外清洗梳理了一遍。

“二大!看我怎么样?”

整理好衣衫,军子喊二叔王世川给他做个整体评价。

“排场!”

王世川敲着刺痛的脑壳,啃着当做早饭的冷馍,给了很中肯的评价。

大军子这个侄儿十四五岁就进山扛树做副业了,彪悍干练热情厚道,又吃得下世间的万般辛苦,哪家姑娘能够嫁给他也算是捡到个宝了。

渡口的雾气还没有散去,狭长的机动船静静的停靠在岸边。

今天的乘客不多,一位去内山各大队送信送报纸的乡村邮递员,两位回娘家的小媳妇,各背了一个周岁左右的小娃。

王世川叔侄先把十几个茶叶桶送进船舱,再回头扛来自行车,木船的吃水线也瞬间沉下去一大截。

“小师傅!你们这些茶叶桶太占地方了,要算三个人的船费!加两辆轱辘车你们俩大人,一共收五块钱!你要是答应我就开船啦!”

船家已经和王世川相熟了,知道他去红石湾,距离这鲜花坪码头有四十多里的水路。

“五块就五块吧!这趟路我以后经常走!刘师傅你收费可要便宜点!”

王世川急着赶路,直接答应了船家的要价。

“便宜不了啊兄弟!来回八十里的水路,如果只带你们两个人我这连柴油钱都不够!”

船家拿着摇把弓下身子,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启动这个烧柴油的拖拉机头。

“噗通!噗通!轰隆隆!”

伴随着一股柴油味的黑烟,机头终于启动了。

船家将铁摇把放回原处,这个手扶拖拉机头作为动力的木头划子缓缓离开码头,沿着水库的边缘向着大山深处游弋而去。

水面上雾气荡漾,两岸的青山如黛,木船仿佛一头苍老的神兽,跌跌撞撞的闯入了这无边的仙境之中。

“你们那个茶场的?”

邮递员大叔递来卷烟,好奇的问王世川。

“哦!红石湾茶厂!”

王世川受宠若惊的接过纸烟慌忙答道,邮递员是国家干部,也是他这个庄稼汉非常崇敬的一种职业。

“没听说红石湾那边有茶场啊?”

“红石湾小学的校办茶场,才开张!”

“你们去红石湾小学?那太好了!麻烦把这些报纸和信件带过去,交给那个王校长!”

邮递员开心的从邮包里取出一摞报纸和书信,交给了王世川,又回头呼喊船家。

“刘师傅!今天这趟不去红石湾了,在丁冲大队那边把我放下来!”

“晓得了!”刘师傅高声应答一声就不再言语了,静静看着前方寻找那个叫做丁冲的地方。

王世川也脱去衬衫,小心翼翼的包好邮件,放进了茶叶桶里。

那时候人与人之间还充满了信任,邮递员大叔没有问王世川姓名就把这些邮件托付给他了,也不怕这个陌生人中途截留了东西。

“两位小兄弟!有劳啦!”

邮递员挎着邮包上岸了,回头对王世川叔侄开心的挥手道谢。

“同志的!放心吧!那个王校长是我老父亲!保证安全带到!”

王世川也学城里人的称呼,喊邮递员大叔为同志。

“铁打的!哈哈哈!太好了!小王啊!以后不要喊我“同志”啦!叫我肖叔!我和你老父亲是同年人!”

听说王世川是王校长的儿子,这位老邮递员同志很是高兴,站在岸上与他们遥遥招手,还不忘幽默了一下。

机动船越走越远,一身蓝布制服的邮递员肖叔也慢慢消失在山野的丛林中了。

中午上岸,整个湾上到处飘荡着绿茶的清香。

瓦匠师傅们正在搬运盖房用的材料,原先那块野花盛开的平坦草地,已经堆满了红褐色的大小卵石。一根根刚刚锯下的毛竹和杉木杺条,也横七竖八的堆在了四周。

“王老板回来啦!”

远远看见王世川叔侄,工头老曹放下扁担热情的打着招呼。

“回来了曹师傅!你们这料都备的差不多了,明天就能动手盖房了吧?”

王世川很是满意施工的进度,掏出卷烟给周围的师傅每人散了一根。

“自攒自的活还能不带劲干?呵呵。王校长和我商量好了,除了屋瓦外所有材料我们自个准备,二十天工期,总共两千块钱!他还说这屋盖得好暑期学校的校舍还让我们干!”

曹师傅憨厚的笑道,凑着王世川的烟头点着了卷烟。

王世川的心里已经有底了,这样安排两头合算。

曹师傅他们总共二十个工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均赚上一百块钞票,在1980年的那个初夏,已经不是小数目了。

王世川只要把屋瓦备好,其他事也就不要操心了。

靠山吃山就是好啊!

要是放在山外的岗上,建这样一座两百平左右石墙瓦顶的房屋,所有的毛竹、木材、石材全部自己采办,再加上人工费用,一万块钱也拿不下来。

阅读岁月流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