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岁月

《勘探岁月》

第2章野外勘探队营地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来人是283地球物理勘探队(简称地震队)指导员王文汉,他向我做了自我介绍,又介绍同行的樊队长与我认识,樊队长却大大咧咧的自我介绍说,叫我“樊大成就行。”

我看他又高又大,是一个粗犷的西北汉子,担当得起大成这个名号。

他们领着我,去食堂打饭,边走边聊,路上又认识了几个人。

饭很简单,每人二个馒头,要一份素菜,一份荤菜,我要了一个酸辣土豆丝,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又听兰州尕娃子说:“这几天没菜吃,嘴里淡出鸟来,今天终于开荤了。“

俩月没得到家里音讯了,吃完时,不少人围着赵大姐问这说那,一大沓信被抢之一空,拿到信的都高高兴兴,营地热闹得像过节。

饭后,天空滚起了雷声,风带着沙子,灰黄一片,接着丢了一阵儿小雨,雨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魔术

似的,一会儿天地澄明,草原翠绿。

第二天早晨,他们出工了,暂时没有给我安排工作。我到队部、仪器班、供应站、放线班、钻井班、爆破震源班、食堂转了一圈。

这是一个仔细规划过的营地,绿色军用帐篷围成了一个大的四合院,北边靠中间的帐篷是队部兼会议室,隔壁紧接的是王指导员和樊队长的住宿帐篷,会议室里有几张陈旧的桌子,七八张椅子上积着轻薄的灰尘,这是昨天的风沙带来的,四周整整齐齐地摆了几十个小马扎。一缕阳光从蒙着塑料薄膜的天窗射下来,照亮了墙上的地图和工程进度表,队部挂着一张鄂尔多斯盆地地图,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自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面积 37万平方公里。文字介绍火炬油田主要工作区域按行政区划称为陕甘宁盆地,在地质学上则称为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发育、含油气层系多。

旁边写着一段历史:“庚戊年仲秋,国务院,中央军委策划石油会战,兰州军区,石油部组织,4万英豪会盟黄土塬,九州之师齐聚陕甘宁,以气吞山河之势,拔山举鼎之力,雄鹰出击,猛虎扑搏,波澜壮阔,物竞天择,跑黄土塬,战牛岭,攻宁夏,定华坪,取吴起,解苏里格,百万吨石油……“

直方图显示的勘测进度,红色箭头从七月份搬来开始,停在了八月。

队部实行军事化管理,有指导员和队长,下设许多班组,每天早上六点半,听到车辆发动的声音,起床,洗漱,早饭后集合,各班组坐着车,浩浩荡荡地开往施工场地。同时,还要经常开会、政治学习。

我还记得刚到这儿来时,感觉一片陌生,我还怕我融不进集体,还好,之后发现大家都很热情。

我跟着地震队,学习测量,插检波器、放线、看剖面图,每天早起晚归,在戈壁荒滩和草原上,随着测线和炮声,一段一段的工作,一步一步不断向前行,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

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草原上。

地震队有一百多人,来自全国五湖四海,有多年前的老知识分子,也有新的地质院校毕业的工程专业学生,更多的是转业军人和招工的石油子弟,他们热情奔放,生活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业余时间,领导会找您谈心,拉家常,同事们互相请喝酒,打牌,说笑话,侃大山,我身上背着大线小线,边走边与放线工聊天开玩笑,小伙子和姑娘们都青春活跃,有没完没了的共同语言,我最喜欢的是收工回来,太阳落山了,一天结束了,伙房开饭了,大家端起了饭碗,坐在帐篷前,看着他们喝酒打牌,夕阳的光芒在树梢上照射下来,有人喝茶,男的大多互相散着烟,喷云吐雾,人是一本书,都有一个绵长的故事,我们将听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和他们聊油田的历史,地震队的故事,他们都知道我是宣传科的,要搜集好人好事,知道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都乐意找我唠嗑,给我说些新鲜事。

时间久了,我的记事本写满了好几本,就有了许多故事。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大草原、戈壁、荒山、沙漠里,这个集体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等待着我,有一种感动,触及人性,深入人情,富有穿透力,在这个集体,正是这一次次的感动,领略了当代石油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他们己在野外奋斗 13年,我接过这接力棒,到现在又过了 34年,47年的工作足迹中,该有多少可歌可泣而丰富的生活源泉。

地震勘探先行,无论是从三顶帐篷一口锅起家,还是到举世瞩目的油气成长业绩,大地微音,唤醒鄂尔多斯盆地,缚油龙,擒气虎的很苦创业历史。总有一种冲动,要写出来。

阅读勘探岁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