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

《科举之路》

第 105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元宵节, 临海县张灯结彩,整个集市灯火通明,不论男女老少, 尽皆出来游玩赏灯,到处都是喧嚣声, 热闹极了。

晚上, 唐林一家穿戴整齐,出去游玩, 不说其他人, 就连唐林和林伊娘也都兴致高昂。

李月娘更是左顾右盼,这么多年来,她还真没怎么出去游玩过呢!

以前家里没银子, 唐明也没这根弦,能在这天, 吃上一顿好的就算不错了。等儿子出息后,有婆婆压着,儿子还在外求学、赶考,自然也没人特意带她出去玩。

现在跟着儿子出去猜谜赏灯, 还有百戏看, 使得她整个人都开朗了,如今这样的日子,真的是从前怎么想也想不到的。

街上人多, 到了集市更为拥挤,唐林护着妻子跟母亲,向她们讲解街上的各色花灯,察觉伊娘、母亲特别喜欢某一盏灯的时候,便会前往那个摊子猜灯谜, 将灯取下送到她们手里。

见到儿子这般,李月娘更是欣喜,虽然儿子不能事事顺着自己,但是贴心啊,至少他愿意陪自己说说话,就算有了媳妇,也会带自己出来玩,这样一想,李月娘也就懒得再强求其他了。

对比前面的丈夫和小儿子,两个人心无旁骛地看百戏,连头都不回一下,李月娘释然了……

突然,唐明像是感觉到了什么,将李月娘拉过来,一边护着小儿子,一边护着月娘,至于大儿子,这么大个人了,自然不用管。

伊娘接过夫君手中的花灯,心中欣喜,对着夫君轻轻一笑,别有风情。

林伊娘自小读书,喜欢吟诗作对,这猜灯谜自然不在话下。可既然夫君愿意代劳,那么自己只要安心等着便可,这个中情趣,只有自己知了。

“哥哥、嫂嫂,放烟花了,你们快看!”唐桦兴奋地喊道。

以前泽山县也有元宵灯会,但哥哥忙于学业,父亲没这心思,大伯他们更不用说,根本就不会带着他出去玩,所以唐桦一直无缘一见。

如今跟着哥哥,终于能够参与其中了,唐桦牵着爹娘的手,回

头看向哥哥嫂嫂,心中的欢喜,都快溢出来了!

元宵过后,县衙开衙,如今临海县一片繁荣,虽然有些地方还需完善,但无疑,现在的临海县比得上紧县了,就是人口、耕地比较少。

“唐知县,再过一月多就要县试了,往年都是在县衙考的,这次也是一样吗?”礼房的丁押录问道。

“我看过前些年临海县的考生人数,最多也就十余人,今年便也在县衙考吧!不过考场还是要建一个,日后人多了,也有考试的地方,最好是离县衙近一些的。”

对于建造考场这件事,唐林也是思索再三,县试没有贡院,那么考试地点就看本县的情况了。

有的县会专门建个考场,像之前唐林的家乡泽山县便是如此;有的就直接在县衙里考了,临海县之前就是这样。

临海县同泽山县不同,泽山县在永泽府辖下,文风鼎盛,加上知县重视,一县学子极多。

临海县虽然同为上县,但人口不及,且来往行商极多,几任知县都不重视学政,到现在连个考场都没有。

这几年,全县的秀才也就十二个,过半都是半百以上的,举人更是只有一人,至于能参加县试的学子,算来算去不会超过二十个。

虽然现在临海县的学子极少,但往后定是会多起来的,唐林已经想好要在县城里建一个官学了。

鼓励临海县的百姓将孩子送到官学,让孩子们多认识几个字,如今临海县商人多,认识字的话至少能看懂契书,不叫人坑了去。

而且要是其中出现几个有天赋的,考中秀才,对于唐林的政绩也有好处。

“建考场的话,城西倒是有一块地,但那边太过杂乱,实在不适合当考场。”丁押录思索半响,说道。

“嗯,你将石押录还有祝押录叫来,我们一起看看。”

唐林说完后,便去了后衙,将临海县地图拿了出来,他想要将考场和官学放到一处,周围最好是要安静点的。

南边有集市太过热闹,东边住的是大户不好搬迁,北边和西边住的是百姓,不过比起北边,西边的百姓更为贫困。

见工房祝押录、户房石押录过来了,唐林直接道:“祝押录,若是将西边空出来,那些屋舍尽皆拆毁,新建一座考场,一座官学,再在两边建上院落的话,可行?”

“唐知县,这得看您要空出多少,要是要将这个西边全数空出,虽然可以,但这花销……”

唐林、祝押录、丁押录齐齐看向石押录。

石押录早有准备,拿出县衙账本,说道:“秋税后,账上有三万两千五百两,修建集市、修整官道用去一万六千两,另还有县里的桥梁、县衙屋舍的修补花去一千五百两,胥吏的俸银、茶水、吃食一千两,余一万四千两。”

“不过近几月的商税、停船费颇为不错,虽然只能留下一成,但还是进账了一万三千两,现在账上还有两万七千两,银子是有的,不过,还是得省着点……”

可惜最后那句,这三个一个都没听进去,他们只知道,县衙有银子,使劲造!

“唐知县,那不若我们建个大的吧!现在县里幼童多,百姓也都有些银子,官学得大一点!”丁押录建议道。

“考场也一样,以后我们的学子一定会多,多建几间,还要宽敞点,不能亏待我们临海县的读书人!”祝押录说道。

本来郑主簿只是路过,听到他们这么说,也插上一嘴,说:“没错,还有县衙胥吏的孩子,按理应该也得入官学的,只可惜我们临海县没有官学。”

石押录听到这些,额角的筋开始抽抽,虽然县衙有银子,也不缺钱使,但这也太破费了。

“唐知县,别忘了,我们还有码头要修!而且要修建的话,定是要请人的,还有城西的两百户人也得安置才行。”

这些话,一下子就把唐林拉了回来,怕自己讲的不够清楚,唐林又拿出布帛,打算画一张示意图,画画,果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特长。

“据上次调查,城西共有两百一十户人家,唐知县,这些人如何安置?”

“根据他们房屋的价值,再多一成,如此可行吗?”

“城西房屋造价不高,而且皆是比较破旧的,一座小院子大概二十六七两,大的贵上一些四十多两,

算下来约三十五两一户,需七千三百五十两。”石押录拨着算盘,算出大概银钱。

“什么!”丁押录喊道:“这也太多了!”

“也不是不可以,我们建好官学和考场后,在附近建些院子,卖出去,这些银子也就回来了。”唐林点头说道。

石押录一听,来精神了,说道:“唐知县说的没错,官学和考场在那边的话,城西的院子价值定会升高,院子造的好一点,那些大户定会捧着银子来买。”

“若是在那边建一条书香街,两边建些商铺,周围的住宅可分大小来卖,环境再好些,说不定,我们建官学、考场的钱也都能回来!”唐林补充道,这就是古代版的学区房和商品房。

随后,石押录的兴致来了,几人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整个官学的划分越来越细致,什么算堂、律堂、工堂都来了。

商议完后,又跟胥吏们介绍了一番,使得整个县衙开始飞速运转。他们打算尽快将城西打造成设想的那样,而且官学,除了临海县幼童能上,还有官吏的子嗣也能上,自然更为上心。

对于这件事,百姓们自是配合得很,这可是官学,日后孩子们读书的地方,越早建越好,来报名当力夫、提供材料的、帮忙送吃食的,大家一刻也不停。

在这样的氛围中,二月上旬,临海县的县试开始了,嗯,人不多,也就十几个。

唐林身为知县,也是县试的主考官,负责出题,他选的题虽然出自四书,但又灵活,若只是死读书的人,那么过县试便困难了。

县试结束后,过的人也就两个,不过其基础并不稳当,唐林送了他们几本书,也算是勉励他们。

之后,唐林收到家里的来信,上面说三弟唐森和四弟唐宝都过了县试,名次还行,有望能过府试,成为童生。

对于这件事,唐林自然高兴,写了信还有一些他们用得上的书籍送回去,要是有了童生功名,日后的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泰安二十九年六月

临海县的城西已经赶超集市,成为了临海百姓最喜欢呆的地方,特别是那里的院子的价格几乎同城东

并肩。

那里有美丽的玉兰花,有青翠的竹园,进入那里,人们会不自觉的保持安静,因为有幼童在官学里面读书,不好打扰。

临海县的读书人少,但不代表幼童少,特别是在临海县的百姓都有银子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愿意拿出一部分供孩子读书,多学些本事才是最要紧的。

而里面的先生除了县衙的胥吏轮流担任外,还有临海县唯一的举人担任院长,当官的不算,唐林偶尔也会前来讲学。

也是因为临海县日益繁华,来临海县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如今临海县的人口已经超过两千五百户了,而商税更是超过十万,虽然人口还差五百户,但商税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今年,临海县就能划分为紧县。

夏税上缴后,县衙的事务少了一些,但还有不少杂事,需要唐林一一处理。

而这大半年里,朝廷也已经制定出了市舶司的章程,将其建在海港码头,抽检往来商船,但其中细则,便得由官员一点点完善。

也是因此,朝廷在为诸县划等时,将市舶司也考虑了进去,于是,临海县变成紧县,唐林也从正七品升为从六品。

泰安帝又想到市舶司的事务,觉得虽然是兼任,但好歹得有官位才行,于是又为唐林加官从六品市舶司提举,至于市舶司的建造,便从商税中出。

得到消息后,叶楚山立马写信,将这件事告诉给弟子,让唐林有个心理准备。

虽然正式文书还没有下来,但唐林得到消息后,立马为开市舶司做准备,至少得先将具体章程罗列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男主母亲的心路历程差不多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是贫困时,真正属于她的东西很少,所以男主也被当成她的所有物,孩子、银钱她都想要抓住。

二是男主出息时,家里情况好了不少,但她能感觉到男主跟她离心了,所以钻了牛角尖,更为看重钱财。

三是男主带着她外任时,有月钱,儿媳哄着,还有事情可做,她便想通了一些。

四是敕封孺人时,那说明她有朝廷俸禄可拿,给足了她安全感,使得她彻底放开了!

而市舶司阿呆参考的是明朝的,不过品阶调低了,明朝的市舶司提举为从五品。

不过宁朝市舶司制度刚出来,所以特意低了一点。等以后关税多了,朝廷自然会越来越重视。

感谢在2021-06-23 00:34:43~2021-06-24 00:29: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oki 10瓶;麦、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阅读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