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165、慢慢打磨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简书枚在庄子上呆了三个多月, 这段时间里,她不止要管理庄子上的一堆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有空时还跟着管大嫂种菜。事情多了, 着实让她很忙碌, 也让她没什么空闲时间去东想西想了,反倒心情也慢慢好了。

管大嫂种的是自己人吃的,另有一大块田,种的菜是拿去卖的。

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卖给别人,就是卖到自己公司来了,反正公司厨房每天也要消耗不少菜。而且最开始种的都是容易贮存的菜, 比如土豆和洋葱,冬季南瓜, 外加玉米和萝卜。一些不好贮存的绿叶菜, 根本就没有打算种出来卖。暂时也搞不过来。

简书枚经常在菜地里忙活, 又时不时的去捡鸡蛋, 再看到大块的良田, 果树,鸡鸭,都有种自己回乡下去生活的错觉了。

这段时间也就张进波过来了两趟, 每次都没多呆,就是解决了几个简书枚给他留下来的,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他也就能在这里过一夜,第二天就拉着一车的蔬菜和鸡蛋回去了。

他来去匆匆, 简书枚有心想问他一些公司的事情, 也没多的时间去问。

不过两人多少是要说些重要事情的,张进波也会告诉她:“工厂的事情,正在慢慢好转, 你不用担心。”

听到这样的话,简书枚心情也更轻松一些。说的是不管工厂的事情了,但她怎么可能完全不管,根本不去想呢。毕竟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啊。

不过有了方博洋的开导,再加上自己慢慢调整过,在这里生活又眼不见心不烦的,她的情绪倒是很好。

张进波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在这里过的还挺好,也就很放心的把她扔在这里了,还打趣道:“你老公还生怕你在这里过的不好。我看你气色挺不错的嘛。”

“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气色当然好啦。”简书枚笑道。

“那就好。你再等等,过不了多久,我就可以来换你了。”张进波笑道。

“不着急,我在这里再多呆段时间也没事。”

“那可不行,真把你长期扔在

这里了,你老公可得生气了。”张进波打趣道。

“他有空,自然也会过来的啊,其实我儿子还蛮喜欢这边的。”简书枚叹道。

她没想到,方博洋这段时间居然会忙的完全抽不出时间过来看她。她很想老公儿子了。说起来,除了怀孕产子那段时间,方博洋出国夫妻两分开过。这还是第二次,他们夫妻两分开这么久呢。

“他确实很忙。他们公司人事变动很大的,等稳定下来就好了。”

张进波也清楚方博洋有多忙,他这段时间都没见过方博洋了。这些事情还是听程秋华说的。程秋华因为和方博洋住对门,两人这段时间都晚归,快半夜了在小区里还遇上过几回,短暂的聊过几次。

“是啊。他们公司这两年发展的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变动?”简书枚说。

“总是有人来,有人走的。他们公司与我们不同。高科技赚的也多,也许走的人都是自己去干了呢。”张进波笑道。

他猜测的也不错,确实有些人是去自己开公司了,也有的人是被其他人高价挖走了。一家公司稍微久一点了,人员总会有些变动的。有的人才久得不到升迁,又或者觉得自己在公司不受重视,肯定就是要走的。

庄子上现在的建设基本成型了,剩下的都是些细活了。简书枚天天看着这些,还颇为成就感的。

没事干时,她还和管大嫂去山里玩,附近又开发了一些游玩的景点,比如民清时代的古村落,干净而有野趣的溪流等等,都挺有意思的。

管大嫂还说:“他们这里的老村子保持的好好啊。我们那边四五十年前的房子都基本看不到了。”

简书枚也说:“是啊。他们这些村子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住在这里生活,也保持的很好。不像我们那边,搬新农村,都盖成新式的房子了。”

“是的。我们那边也不注重这些保护旧房子,其实我小时候也还见到过一些旧这社会大户人家的房子,后来怎么都没有了呢?”管大嫂还很疑惑那些大房子都是怎么消失的。简书枚不更不知道了,她都没见过呢。

“而

且他们这里的水真的好。这么清,还有水草,看得到小鱼小虾,他们还摸螺蛳吃,我们老家的河水都污染了。”

老家虽然没什么大的工业,但最近几年却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地只管发展经济,没搞好环保,以前四处可见的小河小沟都污染了。水臭的不行,也没有人敢下水玩水了,就剩下简书枚他们屋前的那条大河,因为是长江的支游,是沿河一带所有人的水源,而没有被污染,但那也只是稍微好一些。

总之,所有的河水都没有十年前好了,甚至连水草也难以见到了。

“所以,他们这里偏僻也偏僻的好处,现在人们都发达了。来旅游的人多了,家家户户都靠这些赚了钱。反倒是我们那里人都出来南方打工了。”管大嫂感叹道。

“现在老家的年轻人都很少了,以后老家的农村只怕人会越来越少呢。”简书枚也说。她难得回一趟老家,但每次回去都能感觉到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个话题,大家伙在一起就会谈起,每次提起大家都觉得很世事无常。现在南方明显比老家富裕,好很多了。而老家这几年虽然有发展,却还差那么远。

管大嫂还说:“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那边也这么发达,大家就不用背井离乡,跑这么老远的来打工了。就在自己家门口打工,多好啊,想什么时候回家就回家,也不需要花这么多的路费。”

管大嫂其实很想回家,在这里虽然能挣钱,可家里什么也管不了,总会想东想是西的。他们这一辈的人,人近半百才第一次远离家乡,其实要不是干着和在老家差不多的活,又是一群邻里乡亲在一起,会更加不习惯呢。

但是,虽然在这里的生活挺不错的,挣的钱也比在老家多不少,但他们这些年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人情往来也挺多的,时不时就有人老家有什么事,需要回家一趟的。

但来回一趟也不容易,光是路费都不便宜,而且很多人还文化程度极低,甚至有人都不识字,长途旅行就更加不方便了。让这样的人自己去搭火车换乘汽车,转

几次车才能回家,他们还都不敢,所以每次回家,还得找个人搭伴。

所以这些人回家,张进波都会送他们去客运总站搭乘到老家县城的客车。是直达的长途客车,而且司机和车上的旅客们基本都是老乡,甚至可能会遇上认识的人。

搭这种长途客车相对方便一些,但是很多人晕车,坐长途客车,真是死去活来啊。而且长途客车还比火车要的时间更久,甚至车费都更贵一些。所以能够自己去坐火车的人都愿意去坐火车。

所以,这些人都对故乡有着说不完的眷恋。不像年轻人,见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回家还不习惯了。这一群中年人,更愿意留在家乡。如果不是家里需要钱,在老家也挣不到多的,他们也不愿意出来啊。

“那是。要是我们家乡也这么发达,农村的生活也会很好过。”简书枚笑道。

“就是,种菜养鸡,我们谁不会啊。搞个农家乐什么的,容易的很。可惜,我们那边没有好山好水,拿什么吸引游客呢?”管大嫂又直叹气。

这些自然资源,是没办法改变的啊。

简书枚说:“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其实游客,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没有人觉得自己家门口就是好风景的。也许我们那里,也有外地人觉得很美很好呢。只是这个需要政府去引导,而且也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和钱才能慢慢打造出来。”

“你这话有道理,天天看腻了的,见惯了的,也没有人稀罕了。就是你说的这些,我们小老百姓也没办法啊。”管大嫂笑道。

“我们就慢慢等着吧,也许再过十年八年我们老家也会很好了,年轻人不需要再出来打工养家糊口了呢。”

“那就太好了。跑几千里出来打工,真是不容易。我们这还是好的,都是自己人,吃的住的都还很好。那些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的人比我们辛苦多了。”管大嫂对于自己的这份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她自在的很,工作也不累,又没有人管她,她只需要每天三顿饭做好就行了。相对在其他地方打工的老乡们来说,已经是很不错

了,她都会想要回家,可见人啊,特别是中老年人,真的是故土难离啊。

简书枚也说:“连我们有时候都会想说回老家去生活,你们就更不用说了。”

“你们年轻人,从很早就出来了,比我们要好很多。再说了,你们已经在这边安家落户了,赚的钱也足够多,比我们要好多了。我们是迟早晚要回去的。等我们干不动,还不得回老家养老啊。”管大嫂又说。

养老这个话题,虽然离他们还远,可迟早也有这一天的。现在他们的老人有弟弟妹妹养了,但他们自己的养老却还知道在哪里了。他们的孩子们,想要赚到足够多的钱,也不容易,他们也不敢给孩子增添负担。

提到养老这个话题,总是令人很沮丧。

简书枚连忙转移了话题,“明天我们去买菜,今天要把鸡蛋准备好。”

“是的。我马上去弄。”管大嫂也记起了明天说好了,给人家带鸡蛋去的。

现在买菜都是简书枚陪管大嫂来了。前段时间,因为鸡蛋多,张进波又没时间来拿回去吃,简书枚和管大嫂就试着问了几家自己常打交道的人,比如猪肉摊老板,卖鱼的老板等人,问人家要不要正宗的土鸡蛋。

当时她俩带了一些过来,再加上又是老熟客了,几个老板都愿意要她们的土鸡蛋,所以隔几天来买菜,她们就要带些鸡蛋来卖给别人。其实也不算是卖就是直接和别人换成肉,鱼之类的了。

大家也算是各取所需。山上的鸡蛋也不至于放着坏了,顿顿炒鸡蛋,鸡蛋汤,也挺浪费的。而且在吃过她们的土鸡蛋后,有人还直接找她们订购呢。现在每次去买菜,都会给别人带鸡蛋去。

简书枚算是给自己家庄子上的鸡蛋找到了一条销路,虽然不指望这些鸡蛋赚钱,但也算是小有贴补一下嘛。比如今天换几斤肉,明天换几条鱼,也都是钱啊。

现在庄子就是个吞金兽,只进不出的。她现在长呆在这里,很清楚庄子的开销,真是很耗钱。新三角公司赚的钱,都有一半拿来填在这里了。

方博洋和张进波程秋华在

一起也曾经感叹道:“庄子真是花钱,果然搞这个,就是前期投入大。”

甚至都超出了大家最开始的预算,因为这是个新项目,他们以前都没有干过。真正干了,才知道,这个庄子不好经营。前期投入太大,不知道几时才能真正盈利呢。

“营业三年,应当能搞回成本吧?”张进波说。

程秋华摇头:“这还要看我们经营的怎么样,要是没客人来,别说三年了,就是五年也赚不回来啊。”

“那就好好经营嘛,多想些办法,多拉客人来啊。”方博洋笑道。

“也对,别人都能赚钱,我们怎么就不能赚钱了。再过两年水果起来了,多少是些收入吧。再说了,我们还可以多种些蔬菜,多搞些养殖业。总之,多种经营吧。看哪一样最挣钱,就把哪一样多搞一些。”

“也行,实在不行,咱们改行,就搞种植养殖了。”

“温泉不搞了啊?咱们这不是搞笑吗?”

“怎么叫不搞呢,搞农家乐,也有人愿意在这里住的啊,有温泉不更多了一项优势吗?”

三个人谈论了半天,也不再担心投入大了。反正已经进行到这一步了,这片山也租了那么久,可以靠时间慢慢去打磨。

简书枚其实也和他们差不多的想法,现在就想快点把这里搞好,慢慢开始经营。

阅读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