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刘备更懂三国

《没有人比刘备更懂三国》

第32章孔融求援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荀彧同刘备谈:

“主公居青、兖两地,多有部署,如今两袁未安,应趁势取之。”

“青州今无能人,可速取。”

“兖州刺守刘岱乃无智之人,待其有失,携骁将精兵而出,可定大半。”

“唯兖州东郡太守曹操为异数,其乃中原人,有家世名望,当地又多好友,拥精兵良将。”

“兖州有失,只有其会被兖州各太守,举为刺史、州牧”

“主公趁其羽翼未满,可先败之。”

“却不易轻兵灭之,以免中伏。若至那时,冀州已定,袁绍必援助于他。请主公记。”

“袁绍袁术,虽为兄弟,可心有隙,又都欲成势,必成仇也。主公可选袁术先附之,再待天时。”

“听闻主公已结北方公孙将军。彼时,再寻徐州、扬州、荆州取一二结交,共抗袁绍联军。”

刘备听着荀彧讲述天下大势,大为震惊。

一番交谈后,荀彧不仅看透了刘备的部署。连推演的大势,竟然也同刘备脑中存留的历史相差无几。

不由感慨万分,这就是当世顶级的文臣谋士。

“文若之言深合我心。”刘备心情大盛。

“我正寻破封锁之机。今有文若守于泰山郡,我可放心为之。”

荀彧道:“是否过急?”

“袁绍不日便将一统冀州,我虽有伯圭兄相助,可幽州人稀物少,又需防备外族。”

“就算伯圭统兵之能,胜于袁绍,可一时占优,却难成势。”

“我速取青州,以此地勇民为兵,良地为田,又有文若筹划于内。才可广积粮草,高筑城墙。”

“兖州一地大乱不久将至,亦需争时夺刻”

“且,我虽可一时附于袁术,可其反复无常,乃难于之人,需尽快强兵富民。”

“如今青州黄巾已经成势,肆虐各处。孔北海正受其乱,虎牢时,吾弟益德曾救其麾下大将,算是有谊,正好以此去救之。”

荀彧听后:“主公所虑周全,已胜过仆。”

刘备还未说话,荀彧又言:“愿孔北海乃知趣之人,翌日举主公为刺史。”

“主公行一石两鸟之计,可计过险。”

“若无主公安定大局,人心不齐,三州乘此来攻,仆可一时安稳内部,久必有失。”

“主公因择良机而归,一定战局。”

刘备点头而应。

……

过后几日,荀彧逐步接手了泰山郡的政务。

变得一身轻松的同时,刘备又忽然明悟,平平无奇的天赋,同顶级人才天赋的差距。

处理同一件政务,刘备需要一时,而荀彧用不到一刻。

不过刘备不会因此妄自菲薄,术业有专攻而已。

且刘备为人主,能不需处处超世,能任用贤臣良将即可。

为此,刘备趁着几日整兵,思考怎样去招收青州一地的人才。

这日,刘备正同张飞谈话,让张飞在其平定青州黄巾的期间,听从荀彧的政令。

有兵入府说道:“将军,武安国求见。”

刘备稍有惊异:“快请武安将军。”

武安国入府向张飞一拜:

“虎牢时我将败,腕被断时,将军披马出战斗吕布。此乃再造之恩,日后将军有何吩咐,皆可唤我。”

张飞不在意的哈哈一笑。

武安国同张飞讲完,立刻拜刘备,曰:

“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刘公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故主公特令某冒锋突围,前来求救。”

刘备听后道:

“吾素来敬重儒法,孔北海乃当世名儒,吾幕之。”

“又知黄巾侵扰青州,今围困北海,以点兵遣将多日,正欲开拨大军,不想将军先来。”

“事不宜迟,吾等速去。”

随后,刘备整兵共五千,其中三千步兵,两千骑兵,一千骑为田楷所属。携武安国及麾下千人共往北海国。

北海国形式危机,黄巾头领张饶的麾下大将管亥,领兵数万攻伐北海国,孔融不敌,已经退守到朱虚县。

管亥见孔融不通兵势,带麾下强兵,接连追击,正同孔融兵交于朱虚县城。刘备于这时携大军赶至。

刘备见此稍作安排,武安国领兵三千军而出,直奔管亥后方军营。

管亥见武安国领兵而来,心中无惧:“弃城逃命之将,借几千兵就以为能过吾手中大刀?”

随后亲领近万人马,欲围困武安国。

黄巾人数众多,朱虚内无大将,无将敢出城而战。一时间就算两面作战,胜势依旧。

阅读没有人比刘备更懂三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