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界真主

《护界真主》

第九十六章 奇怪的战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毫无疑问,这样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目前各方为平叛做出的布局,对整个战事将产生深远影响。

聂璞历经磨难,思维已远超同龄少年,听了情况介绍,不仅为局势担忧起来。

果然,再一了解后面的情况发展,证实了他的担忧。

半山精舍奉命组建的八校尉军受到多方掣肘,不是后勤供给出现延误,就是训练兵营受到骚扰,甚至有中下级骨干军官无端请辞,一打听,原来家里受到刁难乃至威胁,不得不放弃报效家国的最好职业。

更为严重的是,在禁军方面,尧熙园失掉萧半山的强援,更加需要仰人鼻息,内部被渗透,甚至开始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

二十万禁军,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中本就捉襟见肘,要分拨守住京畿四关,尤其要挡住雄关城下来势汹汹的四大家联军,现在还出现这种军中大忌,危险指数飙升。

就在雄关城你来我往的攻防拉锯战中,联军几次动用超阶法器打得防守大阵出现缝隙,趁机对禁军实施突击,最严重的一次,联军一大部在四大家高手带领下,突破阵法防线,攻入内城,形势万分危急。

尧熙园叔侄在危急关头,发现军队已不能如往昔般如臂使指,当机立断,带领自己的卫队冲锋在前,以亲卫死伤殆尽的代价打退了敌人,保住了上都门户。

这一来,京畿恐慌,朝野震动,禁军在内外压力的挤压下,反而重新团结在尧熙园叔侄麾下,而叔侄间本已渐渐被有心人操控出来的嫌隙,也暂时得以消弭。

京畿大阵被重新加固,雄关、上都及禁军之间法阵的联动效应再次得以强化,防守得到空前重视,坏事似乎正在变为好事。

赶巧的是,这一仗之后,联军减缓了进攻,屯兵坚城下的数十万大军竟渐渐撤离,给人的感觉,好像对方对城里的一举一动明察秋毫,知道机会已逝,所以不再纠缠于此,做无谓牺牲。

禁军上下都松了口气,自从天下汹汹以来,从备战到应战,整只队伍就没有喘口气,更是受到各方猜疑甚至打压,都憋了口气,再这样下去,逼近极限,会出什么事,谁也说不清。

趁此机会,聂璞和小倩商量着进宫面见郑全,尽一尽朋友间的劝谏职责,同时摸摸底,搞清楚在新皇和胡孩以及狐主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能够顺带震慑一下那个很有点小人得志的中书令,那是最好。

正在这时,音苑来了访客,竟是曾在雄关尽地主之谊的尧邦,那位禁军的副统帅。

聂璞、小倩与徐宏面面相觑,都觉得比较诧异,心想,即使战事舒缓,这位军中重要人物有了闲暇,现如今专程来拜访仅有一面之缘的聂璞等,也显得极不寻常。

再说,到半山精舍,不是该先拜访总山长萧半山吗?

三人匆忙外出迎接。

已在音苑外相候的尧邦,此时一身便服,但随便那么一站,也是全身笔挺,一看就是职业军人,加之身材魁伟,身经百战的杀气难以掩藏,任随都得高看一眼。

几人连忙将其迎进会客堂,坐下来一打听,才搞清楚,尧邦进京是为了解决军中大事,只是事情棘手,一打听,聂璞和小倩与全皇乃是患难之交,于是才想到先来拜访疏通一番,下一个拜访的目标是胡孩。

正因为如此,他当然不会先去拜访失势的萧半山。

这多少有点让聂璞等刮目相看,觉得尧氏叔侄二人很有点意思,那个叔叔一副儒将外表,遇事却不知变通,只是一味依靠武勇,眼前这个侄儿一身粗狂气息,却长袖善舞,知道顺应时势。

随后听了尧邦的一席话,几人才搞清楚了状况。

原来,战事消停没几天,皇帝的一纸手书直接越过了兵部,送达尧熙园手中,手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命令禁军趁此大好时机,“开关延敌,收服故土”,进而“扫穴犁庭,殄灭凶丑”。

尧氏叔侄拿到这道圣旨,心里都在大骂这纯粹是作死的乱命,也都知道出自胡孩之手,但却无可奈何。

从尧熙园来讲,自从仁皇大行就失了宠,如果不是出于战事吃紧怕临阵换将影响军心,他能不能呆在现在这个位置都成问题。

因此形成了一个怪现象,在战事吃紧的时候,军队最高统帅别说无缘面见皇帝,就是日常军情的上传下达,都要通过尧邦经胡孩之手完成。

尧邦倒是给全皇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但中间还夹杂了一个长袖善舞的胡孩,沟通联系的渠道并不畅通,缓急之间对皇帝的影响力几乎为零。

二人对这一乱命的态度也不同。

尧邦主张由自己返回上都,争取进宫面谏皇帝,痛陈利害,让其收回成命,再不济,也要游说胡孩,改变这道命令,为禁军争取一条生路。

尧熙园的反应却不一样,大概是十分珍视新皇直接给自己下达的旨意,哪怕是乱命,也准备执行,很有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尧邦极力劝阻,并提出稍缓决断,容自己先到京城摸摸底再采取行动,说罢,也不顾尧熙园的反应,就直接奔上都而来。

到了上都一番紧急打探,大致摸清了新朝的人事关系,才临时决定先来拜访聂璞、小倩二人,恰逢聂璞刚出洞天,候个正着。

听了尧邦的话,聂璞倒是准备顺带帮他一把,本来就有面谏的打算,成不成都不应该对此袖手旁观。

但他对尧邦打算去游说正炙手可热的中书令胡孩却不抱任何希望,甚至隐隐觉得不妥,但交浅言深也是官场忌讳,所以并没有当面说出口,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以他在“逃难”途中对胡孩的了解,其性情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好大喜功,二是傲娇和执拗的混合,只不过,这两点在郑全面前都隐藏得很好。

而在冷眼旁观的聂璞和小倩面前,胡孩就没有多少顾忌,这两方面的性格特征还是显露得比较充分。

有这样性格特点的人,不太可能被几句话打动,搞不好还要起反作用。

送走尧邦后,聂璞正打算邀约小倩一起去朝见新皇,但却为徐宏劝止。

“京畿被围已有数月,整个士气、国运都受到严重打压,急需要有所行动提振人心,想来做出让禁军开关延敌决定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现在情况不明,轻易想让皇帝改变旨意,不是明智之举。”

“况且,尧熙园未必如尧邦一般想法,可能不一定敢拖延皇命等待尧邦游说成功。”徐宏迟疑着又加了一句,看起来平时就是个有心人,对整个皇朝的状况,乃至御林军统帅的个性差异都有一定了解。

几人正说着话,京中邸报第一时间送到半山精舍,音苑自然也有一份,几人拿起来一看,头一条就是关于禁军开拔的消息:

今日凌晨,禁军大部趁夜色掩护,已顺利通过雄关,深入并州地界,乘胜追击,意欲在京畿外围寻机歼灭叛军主力。

这个邸报最终会在京城上都士民中流传,其间鼓舞民心士气的用意昭然若揭。

聂璞、小倩看着邸报相顾失色,很为军心不稳的禁军前途担忧,同时也不得不暗自佩服如徐宏这样的世家子弟,其眼界格局自不同一般,居然预见到了尧邦也没把握到的禁军动向。

聂璞转念一想,觉得这样也好,尧邦这下得匆忙赶回雄关接防,不会逗留京城,也就不会遭受可以预见的拒绝,乃至申斥,空自坏了其在皇帝面前留下的好印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京里不断接到禁军的捷报,一段时间甚至成了邸报的主要内容。

部队推进很快,从并州到陕州,再向蜀州进发,沿途只是遭遇零星抵抗,强悍的联军虽然攻城失利退走,但却并非溃败,如今却凭空消失。

京中有内部消息流传,涉及前线尧熙园密报的内容,不过只在极小范围的圈子里流传。

聂璞、小倩在上都无根,耳目闭塞,但通过徐宏了解到了相关内容。

据传,在尧熙园的密报中,一再申明目前战事诡异,大军推进得太过顺利,必定有意想不到的陷阱在等着盲目前进的禁军。

因此,在密报中,尧熙园极力主张回师雄关,并强调叛军主帅风梁惯于兵行诡道,几乎可以肯定,再前进几乎就是自蹈死路。

似乎为了印证这在上都流传的小道消息,近几天的京城邸报不再有禁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反而看得出,大军一直驻扎在渝州城外一处废弃的关隘前,徘徊不前。

徐宏在转述消息时,也觉得奇怪,甚至认为那什么尧熙园的密报就是有人故意泄露,其目的难测,也许就是为了打击这几日好不容易提整的士气。

世家子弟,整日在权力角逐与勾心斗角中成长,看问题果然不一般。

但聂璞关注的角度却有所不同,凭他对京畿东路及渝州的了解,直觉就告诉他哪里不对,要出大事,但又无法确定会发生什么事。

很快就有新的小道消息传来,据说朝廷的回复很快送往前线,就是严令尧熙园进军,不得拖延战机,否者军法从事。

这越发让聂璞惶惶不安,决定不再因上次拒绝了郑全的出仕邀请,下意识地拖延朝觐的时间,拉着小倩,当日就动身直奔皇宫大内而去。

阅读护界真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