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娃

《渔娃》

六百三十二章 议道紫金山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南京市的紫金山上,童七正和杨劲松站在一块石头旁,指着下面一道山谷说道:“这下面,只怕有三丈深,两边刨进去各有五尺,西方挂了青龙,东边改了白虎,北朱雀而南玄武,你觉得他们什么意思?”

“不长乔木,都是些杂草,下面必然被人动过,那边是中山陵,这边留一条地气出来,想引什么呢?”杨劲松看了看说道。

“师傅说过,这地方不像是天成会的手笔。”童七说道。

“从这里看过去,东南是中山陵,西南是明孝陵,这地方并不大,挖那么深有什么用。若说是引气,也不可能从山顶往下引。”童七说道。

杨劲松正看着眼前的山势,并没有接童七的话。

“那刘基的手笔,有这么大么?”童七说道。

“他给朱元璋挑的地方,一定还有自己的意思在里面。”杨劲松说道。

“意思是有,他自己躲在这里,我也能理解,一是为了守势,二是为了待时,他想要十里堂重归九宗门,又不愿辜负了朱元璋。”童七说道,

“你往那里看。”杨劲松指着正着东边山头说道。

“那是第一峰,再往下就是道生说法,顽石点头的地方了,他说一切众生,哪怕是罪大恶极的人,最终也能悟道。”童七说道。

“天下万物,无不由道而化,天下归元,万物皆来返真,既然最终是要归真,那么万物都将同道,我九宗之变,也不一样是道化阴阳分门别类么,他这些禅机,和我们祖师爷说的道理,是英雄所见略同。”杨劲松说道。

“那你这双异曲同工的眼睛,看出些什么了么?”童七问道。

杨劲松微微一笑,说道:“就现在的造势而言,从第一峰开始,沿着那边的顽石点头,一路冲到永慕庐和议政亭,过了应潮井之后,突然转势向南,下到灵犀亭和灵谷塔。

然后,这道气脉再掉头向东,直冲拥翠亭,到了拥翠亭一转,再向北奔至映山湖和留云湖而止。

呵呵呵,童七,你说说看,这是个什么东西?”

“青龙回首?”童七说道。

“不是回首,是吐珠。”杨劲松笑道。

“吐珠?朱元璋本就姓朱,他却给人做了吐珠局?不对吧?”童七说道。

“以前湖为朱雀,后湖为玄武;用西边的琵琶湖和前湖为虎眼,从红枫岗到梅花山为虎鼻,以梅花谷为虎嘴,这白虎镇关之势,也就成了。”杨劲松说道。

童七看了眼山坡下那片凹陷,眉头一皱,“青龙向北吐珠,而清军就是从山海关打过来的,”童七问道,“那这头驼岭下突然的一陷,又是什么意思?既不是天成会的手笔,也不是刘伯温的败着。”

“你错怪他了,这山势是后来形成的。”杨劲松说道。

“后来的?”童七问道。

“青龙是在吐珠,可是吐出来的是龙气,他的本来意思,是想那龙气润珠,要保大明六百年江山。

只可惜为了造势,燕雀湖被朱元璋命人给填了,听说当时挑了三座山都难平此湖,只得专门找了个叫田德满的人给扔下湖去,这才把湖给填平了,事后为了安抚,还封了那人为山神。”杨劲松说道。

“田德满?呵呵,如果这传说是真的,那他的江山润给了后金清军,也是活该。”童七说道。

“哦,为什么?”杨劲松说道。

“他朱家为了给自己造势,居然拿人往里面填湖,那自然要把江山要分给人家一半喽。”童七说道。

“你这是怎么解的?”杨劲松问道。

“那人名叫田德满,后金清军,不正好就是满族人么?”童七说道。

“嗯……,”杨劲松听了眼睛一亮。

“至于那填湖用掉的三座大山,就代表他花掉了自己三百年江山来造势,嘿嘿嘿,是不是很巧?”童七笑道。

“这倒是说得通。”杨劲松说道。

“如果传说是真的,那可见借风水之势,终究还是无法挽回至真之道。”童七叹了一声。

“治天下,多门可用,但不能违道,违背了道意,就落了旁门,旁门终究不长久。若是此处不用填湖,尊重本地的山势,顺势而为的拢起一座平湖,做一个青龙回首的格局,也许时局就不是那样的了。”杨劲松不禁有些惋惜。

“若是不用盖什么风水宝穴,就以顺民心而治,又何必假借这些方术呢?”童七说道。

“不用方术?那我九宗门还要了干嘛?”杨劲松说道。

童七说道:“方术要用,但方术是成道的辅助,不是成道的目的,命不是不可以改,但一切要凭心而论,而不是用方术借势。

造化之功夫,本就是应心而化,我们便要心真意诚返璞归真,而不是倒行逆施入了魔道。魔道之人,一旦魔运终结之时,实在苦不堪言痛苦万分。”

童七说到这突然冲杨劲松一拱手,“劲松兄,谢谢了。”

杨劲松看了一愣,“你怎么了?”

“劲松,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山势,今日到此一行,果然收获匪浅。眼前的这一局青龙吐珠势,实在是教我童七入道啊。”童七说道。

杨劲松听了哈哈大笑,“老七啊老七,我总算知道师叔为什么把九宗门传给你了。”

“你省省吧,这个我比你清楚。”童七笑道。

“为什么?”杨劲松问道。

“因为师兄弟里,数我最傻。”童七说道。

“你还傻,你傻的话,黄小小能看上你?”

“那不是傻人有傻福么。”

“十里红都映在脸上了,你就别矫情了,最傻?哼哼,最傻才能最简单,最简单的九门法,却是最难做到的,如今,我可以服你三分。”杨劲松笑道。

“三分?”

“三分。”

“杨劲松的三分,已经不少了了,”童笑了笑,把脸一转,看着正南方叹道:“劲松。”

“嗯,”杨劲松看着童七的侧脸,觉得他此刻的样子,显得颇为从容。

“中山陵正好在明孝陵的东面,这也太巧了吧?”童七说道。

“这不正应了他的心愿么,他早年就是为了反清复明,”杨劲松道,“不过他的学生没有把握机会,师叔跟那草头将说过的话,他只听了后面,没有听前面。”

“哦?说了什么?”童七问道。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杨劲松说道。

“他再回到这个地方,也正好应了他听不进前半句话的道理。”童七说道。

“什么道理?”杨劲松问道。

“‘川’字是竖‘三’,那三座大山被用来填湖了,他怎么听的进呢?这里龙气一泄,再加上他本就是为了发财而打仗,政令中又倒行逆施,哪有不败的道理。”童七说道。

“本就是为了发财?”杨劲松问道。

“打仗是他的手段,发财才是他的目的,他自己何尝不知道么?你何曾见过肥了自己的家,苦了天下人的人,能坐得稳江山么?”童七笑道。

阅读渔娃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