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100章 祈雨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时间一晃就到了夏天,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关中去年冬天刚刚经历了一次雪灾,朝廷还没缓过神来,今年河南又发生了旱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逐渐体现出来。

前隋的时候在河南等地大兴土木,黄河两岸成材的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的十分严重。

到了最近几年,黄河流域经常会出现缺水的情况,尤其是今年,黄河两岸以东都洛阳为首的两州七府三十余县几乎全部受灾。

洛阳的兴洛仓一直是朝廷最重视的几个粮仓之一,里面存放的粮食大部分是用来发放百官的俸禄的。

唐代的时候农民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手段,说到底还是靠天吃饭,如果碰上了天灾,接下来可以预见九成以上是要发生灾荒了。

只要发生灾荒,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会做出什么事实在难以预料。

万一要是兴洛仓有失,对整个大唐朝廷的震动根本不是去年那场雪灾可以相提并论的。

要是再有人在暗中兴风作浪,后果就更是不堪设想。

李二陛下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不怎么乐观,一边每天催促袁天罡演算到底什么时候能下雨,一边安排李承乾赶往洛阳,主持救灾事宜。

李承乾到了洛阳自有一番作为,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先来说说长安这边的事。

因为老天爷不给面子,一直都不肯下雨,洛河、雒水、伊河、瀍河等洛阳周边的河流也都几近干涸,报灾的文书几乎以一天一封的速度送到太极宫。

随着灾情慢慢严重,已经有人开始上书建议李二陛下祭天祈雨了。

祭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历史的上三代以夏朝作为开端,夏朝就是以巫祝文化为立国根基,再之后的商朝,祭祀和占卜也占据了社会活动的重要地位,一直到周朝,周公制定周礼,祭祀依然占据国家活动的重要地位。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这一点最好的体现。

孔子强调“克己复礼”,这个“礼”说的就是周礼,既然说到周礼,那么祭祀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所以在《论语》当中才会有那么多祭祀的描写。

再到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皇帝成了“天子”,祭祀的地位自然就更加的重要了。

汉武以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朝代更迭,虽然周礼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但是祭祀的种类和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祭祀。

总的来说,这些乱七八糟的祭祀大概可以分为常例祭祀和临时祭祀两种。

常例祭祀就是不管发生什么,到时候就要举行的祭祀。

至于临时祭祀就要根据现实情况来举行了,祈雨,也算是临时祭祀的一种。

在中国这种农耕社会,祈雨应该说是国家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中应用的次数最多的,除了每年固定的“雩祀”(惊蛰之后,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时不时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求雨。

毕竟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老天爷就突然抽风不肯下雨,因此只要一段时间不下雨,就要开始准备祈雨了。

除了雩祀是由皇帝主持,平常的祈雨要根据情况来决定祭祀的方式。

如果只是小范围的不下雨,那么只要小小的祭祀一下就行,随便一个地方官府就能解决。

可是要是像今年这样,波及了数十州县的大面积干旱,那就要皇帝陛下亲自出动了。

说到这里插一句嘴,大家不要以为求雨就是拜龙王,唐初的时候虽然龙王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不过还没有成为主流的信仰。

至于《西游记》和各种民间传说里唐代的龙王故事,不过是后人穿凿附会罢了。

至少就李承乾所知道的,朝廷祈雨的对象大多数时候是各处名山大川的山神、太庙里的祖先和寺庙道观里的菩萨神仙。

......

百官上书请求李二陛下祈雨的事很快就通过了,考虑了现在的情况,李二陛下觉得也没时间再派人去名山大川求雨了。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还没死,李氏的太庙里现在也不过供着小猫两三只,求了也没什么用。

想来想去,和几位大臣商量了一番,李二陛下决定就在长安周边的几个寺庙道观里举行祈雨仪式就行了。

确定了祭祀的地点,由钦天监选好了祭祀的日子,接下来就要按照祭祀的要求开始斋戒、素服、减膳、独居,希望自己的诚意能够感动上天。

祭祀前三天,李二陛下开始斋戒,并且昭告天下,将宫中的宫女发放还家,赦免一些罪行不是太严重的罪犯,求不求的到雨先不说,样子还是要做做的,也好让百姓安心。

自汉朝以来,一直都宣扬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天象的变化就是上天对于人间万事万物的感应。

天子受命于天,当然是最容易引起天象变化的了,因此每当气候有了什么改变,百姓都会把它和皇帝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东汉王充的《论衡》在“明雩篇”里写道:“六国之时,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赏罚异时,必以雨为应政令。”意思就是说:国家政令实施的好与坏,通过天象就能反应过来。

本来按照前世的历史,即使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大的自然灾害,李二陛下也不会担心。

可是偏偏这一世李承乾穿越来了,而且偏偏刚刚提出了改革的计划。

就在他提出这些计划之后,去年关中遭了雪灾,转过年来河南又遭了旱灾。

这些如果朝廷不能处理好的话,只怕刚刚推行下去的改革计划立马就要胎死腹中。

李二陛下也知道这次祭祀的重要性,生怕触怒了上天,所以很严格的执行了斋戒的要求。

等到祭祀这天,李二陛下一身素服,安步当车,带着文武百官,前往事先选定好的兴善寺举行祭祀。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