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153章 挖坑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动手了!】

一瞬间,仿佛有一阵看不见的旋风席卷过整个朝堂。

不管是打算保李承乾的,还是打算和他做对的,这个时候都打起了精神,想要好好表现一番。

李承乾神色微微一动,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就见说话的正是现任御史中丞王赟。

王赟的来头可不小,他出身于太原王氏,是王氏这一代家主的亲弟弟。

太原王氏是比李氏底蕴更加深厚的家族,往近了说,王氏是秦朝大将王翦、王贲的后代,往远了说,王氏是正儿八经的宗周血脉,姬氏苗裔。

当初李家从太原起兵,王氏资助了不少的兵器甲仗,还送来族中私兵以壮军威。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氏,李家没那么容易打进关中,就更别提坐拥天下了。

大唐立国以后,王氏后人有很多都被李渊封了官职。

等到李二陛下登基,开始清洗朝中的世家势力,世家出身的官员大多都被迁到了礼部、御史台这些衙门。

作为王家在朝堂上的代表,王赟自然躲不开,被李二陛下免了原来的官职。

不过王氏的功劳实在太大,李二陛下不好意思做的太过分,便让他做了御史中丞,是御史台仅次于御史大夫的官职,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央纪委副书记。

在这里我们说一下御史这个官职。

御史这类人,参文参武,劝谏帝王,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可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作为一个御史,皇帝把你当回事你才有用,不把你当回事,你连屁都算不上。

贞观年间的御史台,好像是李二陛下看不顺眼的人的集中营,整个贞观朝,从御史台这个部门混出来的只有温彦博一个,其他人不是在这个衙门待到致仕,就是被李二陛下找各种理由赶回家种地。

按着李二陛下的想法,王赟这类人干脆就在这些闲淡衙门终老算了,朝廷和世家脸面上都好看。

可是王赟并不这么想,他总觉得李家夺得天下他们这些世家都是出了力的,凭什么现在天下太平了,李家的人可以作威作福,他们这些世家就要夹起尾巴做人?

他们知道李二陛下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于是干脆选择了投资未来。

只要以后的皇帝和世家一个鼻孔出气,大家一起剥削那些泥腿子,还怕家族没有东山再起的那天吗?

李承乾的所作所为让这些人明白了,现在这位太子是和李二陛下一样的人。

所以,这些世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李承乾从东宫太子的位置上弄下来。

在他们看来,不管东宫的位子最后会便宜哪位皇子,总比李承乾占着要强。

为了把李承乾拉下马,这些世家谋划了很久,可惜李承乾一直以来都表现的中规中矩的,实在是找不到破绽。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正好发生了江南抗税的事,逼起民乱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罪名,如果真能把这件事和李承乾扯上关系,无疑会是个很大的政治污点。

有了这个突破口,后面的事就好办很多了。

一个身上有污点的皇太子,实在是这个天底下最好对付的人。

......

王赟把话说完,并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就站在大殿当中,等着李二陛下的指示。

他想看看李二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要保太子,还是要借机打压东宫的威望。

李二陛下没有让他失望,语气淡定地说道:“关于太子的事,还有谁有看法的?都说说吧......”

这句话一出口,无疑是给那些想拉李承乾下马人打响了信号枪。

很快就有一个鸿胪寺的官员站了出来:“陛下,江南抗税一案牵连甚广,不可不慎。臣愚以为,当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门下侍中三方会审,方可确定孰是孰非。”

此人口中说出的三人,现任大理寺卿是戴胄,刑部尚书是前不久刚被李二陛下起复的侯君集,门下省侍中则是魏征。

这三人一起审案,便是大名鼎鼎的三司会审,在唐朝被称为“三司推事”。

更具体一点来说,这三个部门主官在一起审案,乃是三司会审中的大三司。

唐朝的三司会审分为三种:

其一,地方上没有判决,或者不便判决的重大案件,朝廷会派遣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大理寺评事充任“三司使”,前往当地审理;

其二,呈报中央的伸冤案件,一般由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御史台御史等小三司审理;

其三,遇到了重大的案件,便会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门下侍中共同审判。

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用上中三司,需要用上大三司审理的案件,都是那种能够影响大唐法制稳定的重大案件。

这人之所以提出用这种方法,无非是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是想要借此再试探一下李二陛下的心意,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想要对太子动手;

第二是因为这三个人里,戴胄和魏征此时都已垂垂老矣,审案的过程肯定是以侯君集为主导,而侯君集和东宫的恩怨,大家心里都有数。

如果李二陛下真的同意了这种做法,情势对于李承乾来说可就真的不妙了。

“唔......”李二陛下在满朝文武的面前沉吟了起来,看上去好像有几分想要答应的意思。

看到他这个样子,一直稳坐钓鱼台的李承乾也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李二陛下的反应落在百官眼里,顿时让某些人喜出望外。

就在王赟一班人准备趁热打铁的时候,之前提到的大理寺卿戴胄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话要说。”

李二陛下看了他一眼,说道:“戴卿不妨直言。”

戴胄颤颤巍巍地施了一礼,神色郑重地说道:“陛下,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注1)。臣今年已七十有余,常觉心力不济,恐有行差踏错,有负圣恩。特此向陛下请辞,望陛下准许臣告老还乡。”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