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304章 长孙皇后的布置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可能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却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长孙皇后就是这种人。

前些年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她这个皇后没什么了不起,甚至有些人会觉得换一个人来做皇后或许会做得更好。

但是真当长孙皇后离世的这一天到来,世人才知道长孙皇后这些年到底做了些什么。

......

皇后崩逝的消息传出宫,长安城大小官员全数来到太极宫外请求吊唁,整个长安城更是一片缟素,几乎大半的百姓家里都立起了长孙皇后的神主灵位。

如果说百官这么做有可能是碍于身份、不得不为,那么百姓们这么做就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他们眼里,长孙皇后值得他们这么做!

一个月后,当李承乾三兄弟扶着长孙皇后的棺椁走出承天门,前往昭陵的时候,百姓自发组成的送葬队伍足足绵延出去好几里。

当棺椁葬入昭陵之后,依旧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选择留在昭陵结庐而居,为长孙皇后守灵。

李承乾原本也想替母亲守灵一年的,可是一件事情打乱了他的布置——就在长孙皇后的棺椁下葬之后不久,李二陛下突然再次昏厥!而且一昏就是两天两夜,即便以孙思邈的手段,也没能将他唤醒。

按照孙思邈的说法,李二陛下这是伤心过度,加之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长孙皇后丧礼这些天,李二陛下几乎是凭着超人的意志硬生生扛过来的。

等到长孙皇后下葬,失去寄托的李二陛下顿时就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因此才会突然昏厥。

如果强行唤醒,可能会影响到皇帝的神智,因此就连他也不敢草率行事,只能等皇帝自己醒转过来。

......

皇帝晕厥,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要承担起主持大局的责任,是以李承乾连母亲的葬礼都没能参加完,就不得不提前赶回了长安。

两天后,当李二陛下从昏厥中醒转过来的时候,就好像变了一个人。

或许因为长孙皇后的去世带给了李二陛下太大的打击,醒来后的李二陛下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对于朝政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上心。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二陛下一直独自待在立政殿,看着殿中熟悉的一切,回忆着长孙皇后的音容笑貌,所有政务都被丢给了李承乾处置,甚至就连以前从来不让他插手的军务,也开始向他汇报。

对于手中权力的增加,李承乾并没有什么感觉。

长孙皇后的离世不仅影响到了李二陛下,同样也影响到了他,想到母亲往日里和蔼可亲的模样,想到她一次次在皇帝老爹面前为自己闯的祸求情,李承乾的眼角就总是会不自觉的湿润起来。

......

崇仁殿中,几十个东宫属官次第而坐,勤勤恳恳地处理着六部送来的奏疏。

李承乾高坐上首,眼神涣散地看着面前一封奏疏,半天也不见翻页,显然注意力并不在奏疏上。

许久之后,李承乾深深叹了口气,对下面众人吩咐道:“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诸卿先行回去,剩下的公务明日再处理。”

众人不敢有异议,连忙起身走到殿中列队,恭敬拜道:“臣等告退。”

说完,依次向殿外走去。

......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殿中空无一人的时候,李承乾伸手从怀里取出长孙皇后留给他的那个锦囊。

伸手解开锦囊上的绳索,李承乾伸手把锦囊里的东西掏了出来,那是一张巴掌大小的青藤纸,纸上除了一首小诗之外就别无他物:

“上苑桃花朝日明,

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

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

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李承乾记得,是长孙皇后某次在上苑游玩时随手写的抒情之作。

那一次,他是陪着父母一起去游玩的,同行的还有长乐公主、豫章公主、李泰和刚刚出生不久的晋王李治。

那一次的游玩算是一家人少有的和美时刻,对于长孙皇后写的这首诗,李二陛下当时赞颂不已,甚至还专门让人做了一扇屏风,将这首诗绣在屏风上,日日相对。

......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李承乾瞬间就明白了母亲的心思。

她是想通过这首诗来勾起李二陛下对她的思念,以她和李二陛下之间的情谊为李承乾保驾护航。

李二陛下只要不是铁了心废太子,多少会给些转圜的余地。

即便李二陛下真的铁了心,也会看在长孙皇后的面子上给他安排一条出路,不会让他像历史上那些被废黜的太子一样没个好结果。

看着纸条上娟秀的字迹,想到母亲临终前还在费尽心思替自己安排后路,李承乾隐忍许久的泪水终于再次流了下来。

半晌,李承乾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收进锦囊,喃喃道:“母后,儿臣知道您的意思了,只是儿臣怕不能按照您的安排去做了......”

说完,李承乾霍然起身,整个人一扫之前的颓然,对门外吩咐道:“黄安,准备车马,孤要进宫面圣!”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