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46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等到几人告辞离开之后,李承乾吩咐黄安,将早已在偏殿等候多时的张季带了上来。

和李绩等人不同,张季一踏进紫宸殿,就颤颤巍巍地跪地叩首:“罪臣张季,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四大衙门互殴的事情,张季也已经收到了消息。

他很清楚,事情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根源其实是在他这里。

如果他能够好好约束门人,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墨苑,也就不会发生今天这种事情。

眼下朝廷大战在即,如果因为这件事,导致朝堂内部出现不和,那他墨家可就真的是百死难赎其罪了。

......

看着近几年越发苍老了几分的张季,李承乾有些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李承乾明白,张季之所以急着让弟子们出山,完全是因为墨家沉沦的太久,而他又太老了。

他害怕在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墨家重新成为天下显学的那一天。

所以才会暗中放水,任由李绩和张放挖墨苑的墙角。

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的这么一点小私心,李承乾实在不忍苛责太多。

吩咐黄安将他搀扶起来之后,皇帝陛下也没再揪着这件事不放,将自己打算建立“百工苑”的事情和他交代了一遍,让人送他出宫。

......

看着张季离开的背影,李承乾对黄安吩咐道:“将今日之事拟个章程,交给缇骑卫与天海商号,吩咐他们,给朕大张旗鼓地将今日之事宣扬出去,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

黄安闻言微微一愣,有些担忧地问道:“陛下,如此一来,是否会对朝廷的声誉有损?”

六部堂官当街斗殴,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传出去,朝廷脸上总归是有些不好看的。

李承乾却不在乎这些,无所谓地摇了摇头:“无妨,你只需按照朕的吩咐行事便可。”

皇帝都这么说了,黄安自然不能再多嘴,应诺一声,转身下去安排。

......

有了缇骑卫和天海商号在暗中推动,流言的传播速度比之寻常还要快了几倍。

只是几天工夫,关中各地,就被“四大衙门当街斗殴”的八卦所占领。

就和李承乾猜测的一样,墨家借着这件事情刷了一波大脸。

百工苑还没来得及建立,就有无数人嚷嚷着要将自家子嗣送到墨家门下学习。

随着留言越过潼关,来到山东、河南地界,关外的狗大户们,也带着自己子嗣千里迢迢地赶往关中,想要拜在墨家门下。

对于墨家的学问,对于墨家的理念,他们并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他们只要知道墨家士子很受重视,墨家学问很有前途,这就足够了!

......

几家欢喜几家愁。

就在墨家依靠皇帝的帮助,眼看着就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另一拨人却并不怎么开心。

长安南郊,清明渠畔。

一群身穿儒衫,头戴儒冠的士子聚在一起,神色颇为忧虑地看着不远处官道上向墨苑赶去的人群。

虽然他们知道,这些人绝对进不了有羽林卫看守的墨苑,但是这种现象无疑传达出了一个信号,一个墨家即将崛起的信号!

作为华夏大地数百年来的文化主流,儒家,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概只因为,墨家和儒家之间的恩怨,是诸子百家之中最深的。

一部《墨子》,就是儒家各种黑历史的合集。

儒家讲天命,墨家就讲非命。

儒家讲尊王,墨家就说兼爱。

儒家提出“刑不上大夫”,墨家就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儒家倡导“事死如事生”,墨家就不断提倡“节用”、“节葬”、“非乐”。

法家崛起,儒家还能捏着鼻子认下,可若是有一天墨家王者归来,那儒家可就真的要如芒在背了。

......

河岸凉亭之中。

已经从国子监祭酒位置上退下来的孔老大人高坐上首,一脸严肃地看着身边一众同僚和晚辈:“诸君,当今之世已然改变,我等也是时候检讨一番我儒家的策略了......”

曾经,孔颖达希望通过编纂《五经正义》,来确立儒家在思想界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

可是没想到,皇帝一个科举改革,就让他的努力付诸东流。

曾经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取士科目全部被裁撤,只留下了一个进士科。

而近几年的考试科目中,有关经义和诗赋的内容逐渐减少,反而是算术和策论的内容,在科举试卷中占据的篇幅越来越大。

“当今天子,重实干而轻文章,尔等若欲建功立业,需得从此处着手。”孔颖达神色郑重地对在场众人嘱咐道。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

作为诸子百家之中适应力最强的学派,变换调门这种事情,曾经的儒家是很擅长的。

孔夫子的学问,在他的学生看来,可以从无数个不同的方向去理解。

如果你要想扩张,想要制霸天下,那么儒家立马就能给你找出华夏民族合该统一直接的理论依据,并为此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就如同汉初的公羊派那样。

公羊派虽然号称儒门,但是其思想的激进程度,就连向来被人称为“酷吏”的法家,在他们面前也要相形见绌。

可是如果你厌恶战争,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么儒家也能从故纸堆中寻找先王语录,为你的政策站台——就好像宋明时期的保守派和绥靖党那样。

甚至于就算是夷狄入主、华夏变色,他们也能为对方寻找出“天命所归”的合理性。

可以这么说,自从孔夫子嗝屁朝凉之后,儒家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儒家变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上位者的需要。

统治者需要稳定,需要服从,需要百姓宁可在家里饿死,也不出来反抗。

于是,儒家就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了“三纲五常”,有了“三从四德”,有了“存天理、灭人欲”,有了......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