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56章 自寻死路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李治没有拆穿南闾康的那点虚伪,想了想,故作好奇地问道:“敢问阁下,现如今辽东最大的商号是谁在经营?售卖何物?”

南闾康神色微变,有些戒备地看着李治,沉声问道:“公子问这些作甚?”

“行商坐贾,自然凡事以利益为先。不瞒阁下,不才手中还有些积蓄,除了这布帛生意,还想再置一份产业,故有此一问。”李治一脸淡定地说道。

南闾康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治,想要从他的表情里看出破绽。

只可惜李治的目光始终平静如水,那表情就好像他刚才说的都是天经地义一般。

南闾康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还以为李治真的是想发财,便说道:“如今辽东商贾,以我南闾家和安州王氏为首,要说有什么好营生,还确实有两门,只是以公子的财力,怕是还无法染指。”

李治眉头一挑,问道:“不知是哪两门?”

南闾康摆出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介绍道:“我南闾氏与安北各部和冰原上的丁零人有旧交,草原每岁所产之牲畜皮毛,大半都交与我南闾氏贩售。”

“仅此一道,便可为我南闾氏带来千万收益,其他人纵然艳羡,也只能徒呼奈何。公子以为,自己能与我南闾氏争利?”

李治摇了摇头:“不才虽有些家资,但与南闾氏比起来,如萤火与皓月争辉,实不足相提并论。”

南闾康露出一个“算你识相”的微笑,接着说道:“辽东除了我南闾氏,另一家便是安州王氏。”

“王氏以车船为业,王氏的车马作坊,每日修葺和制造的马车数以百计,王氏船厂所造之海船,每艘可获利数十万,公子以为如何?”

李治故作沮丧地摇摇头:“吾亦不如也。”

南闾康哈哈大笑一阵,隔着桌子拍了拍李治的肩膀,安慰道:“公子无需泄气,如今这辽东遍地黄金,以公子慧眼,日后未必不能飞黄腾达。”

李治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拱手道:“承蒙阁下吉言。不才还有一问,还望阁下不吝赐教。”

“公子请说。”南闾康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敢问阁下方才所说的产业,在这盖牟城可有分号,既是先贤之行,不才想亲身见识一番。”

南闾康想了想,好像也没有瞒着李治的必要,便说道:“我南闾家在盖牟城确实有一处作坊,与我这布庄的作坊在一处。至于王氏,在此地只有一车马行,亦在城外。”

李治将这两个消息记在心里,又和南闾康闲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带着萧慎等人出了布庄。

走出没多远,李治脚步一顿,对护卫吩咐道:“去打探一下城中这些商号的作坊位于何处,我等出城看看。”

护卫领命而去,大约过了一炷香时间,就带着打探到的消息走了回来。

听完护卫的报告,李治带着众人离开东市,先回客栈找了些人手,这才出城向西北方而去。

......

两个时辰后,李治一行的马队来到盖牟城外,距离黑水河干流仅有数里之遥的一处河流旁。

登上一座低矮的山丘,一眼便能看见浩浩汤汤的黑水河在不远处奔流而过。

山丘下的平原上,原本的荒芜已经再不复见,泥砖垒砌的房屋鳞次栉比,铺出去好大一片。

李治坐在马上,一眼扫过去,就数出了大大小小数十家作坊。

但他的发现还远远不止于此。

在他的视线中,那条从山丘发源,流经作坊区,最终汇入黑水河的河流,靠近山丘的这一半还算清澈,可是流经作坊区那一段,已经污染的不成样子。

原本一丈多宽的河面,被挤压得只剩不到一半,河面上漂浮着许多乱七八糟的杂物。

即便不时有人驾着小船清理,依旧于事无补。

太阳逐渐升高,被这盛夏的烈日一晒,整条河都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哪怕隔了几里地,一行人依旧忍不住胃里翻腾,作势欲呕。

李治不是没有进过作坊,但他却从来没见过今天这样的景象。

看着那淤塞的河面上漂着的死鱼,看着那些竖立的烟囱中升起的滚滚黑烟,李治的心里在滴血!

......

和西方那些白皮蛮夷不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就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命题。

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易经》)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又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华夏的先哲们,无不在强调“天人合一”,呼吁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到当下的价值观,则认为唯有阴阳相济,五行调和,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一点不只是读书人,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也是认可的。

可是自己眼前这些是什么,能算的上是“天人合一”吗?

李治在心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更让他觉得难以接受的是,他看到了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异族奴工,带着手铐脚镣,被人像驱赶牛羊一样驱赶着进入作坊,机械地做着给他们安排好的工作。

在这里,他们已经不是人,甚至连奴隶都算不上,他们只是和锹镐纱锤一样的工具,一样的消耗品,用完,就可以扔了。

【皇帝大兄跟我说,未来的天下,是商贾的天下。难道,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炎炎夏日,李治却觉得眼前发黑,从心底里生出一阵彻骨寒意,让他整个人都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萧慎等人看着面前的一切,也都陷入沉默。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根本不敢相信,如今颇有盛世之象的大唐,私底下竟然会有这么黑暗的一面。

如果这些事情被捅到朝堂上,根本就不是掉几个脑袋就能应付过去的。

恐怕就连皇帝,都要为此下罪己诏,请求上苍宽恕己过。

想到这里,众人都将目光看向李治,等着他的决断。

半晌,李治提着缰绳的手狠狠攥成拳,目光冰冷地看了一眼远处的作坊群,调转马头面向众人,沉声道:

“今日所见所闻,尔等不可与任何人说,一切待回到长安,禀明天子之后再做区处。”

“若有人敢走漏风声,本人凌迟,夷三族,尔等可听清楚了?!”

众人闻言同时一凛,郑重拜道:“一切但凭大王吩咐!”

【本来这一章和陆登那一章想写出《包身工》那样的文章,无奈没有夏老爷子的笔力,各位大大将就着看吧。】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