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58章 开启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元新七年,秋八月戊申(十五)。

繁星还没有退去,杜构就已经起床。

在使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杜构缓步来到一面等身高的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满意地点点头。

他今年三十有六,正是一个学者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哪怕昨夜因为过于激动,三更天才睡下,脸上却看不出丝毫倦意。

整理了一下有些歪斜的衣襟,杜构将手搭在腰间的玉带上,整个人瞬间变得斗志昂扬。

在他看来,马上就要开场的太极殿之会,将是他和他所奉行的学说最好的舞台。

天子,宗室诸王,公侯贵戚,藩国使臣以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主官,近三百人将在今天莅临太极殿观礼。

而包括荀子学派在内的诸子百家四百余位名士,将在这些人面前,阐述自己的思想,批驳对手的言论。

只要能表现好,荀子学派将会一飞冲天,成为儒家正统,天下显学。

所以......

【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杜构霍然转身出了卧室,大步朝莱国公府偏院的一座小楼走去。

那里是莱国公府的祠堂。

此刻,在长明灯的照耀下,祠堂中除了杜氏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还多了两幅画像,一幅是儒门先师孔圣,另一幅则是荀子一脉的开创者荀子。

杜构在杜荷的帮助下点起一炷清香,跪倒在神台前,对着祖宗牌位和两位儒门先贤的画像郑重参拜,祈愿道:“不肖弟子文建敬拜列祖列宗,再拜先师,伏请祖宗、先师保佑,弟子此行万事顺遂!”

说完,将线香插进香炉,“嘭嘭嘭”地磕了几个响头。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各个闾里,相似的场景几乎同时上演。

只不过其他人跪拜的对象和杜构不一样。

总的来说,孔子的出场率最高,在他之后,是韩非子和墨子,再之后就是黄帝、老子、商鞅、孟子之流,不一而足。

在祭拜完各自的祖宗和先贤后,几乎同一时间,数百辆马车,从长安城各个方向驶出。

一个个名震朝野的显贵,一位位天下闻名的学士,纷纷走出家门,朝着长安城北的太极殿而去。

......

熹微的晨光中,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惊醒了无数尚在沉睡中的长安百姓。

无论什么时代,老百姓都是八卦的。

虽然长安令和万年令已经提前通知了不许围观,但却不妨碍他们从自家窗户向外“偷窥”。

看着如长龙一般缓缓驶过的车队,老人们只是感叹国家富强,赞颂圣天子治世,少年郎们却想的更多。

在今天以前,天下人的目光几乎都被武人吸引,世人无不以沙场建功为荣。

少年们的理想,大多也都是有一天能够弯弓持剑,纵横沙场,为国家立功,为自己赚取荣耀。

可是当他们看到从自家门前驶过的车队,他们突然明白,原来这世上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只有投军这一条路可走。

寒窗之下,笔砚之见,亦有大风光,大荣耀。

就如当今天子在诗中所言那样——“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学问做的好,一样可以登上天家殿堂,纵论古今,挥斥方遒;一样可以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一样可以娇妻美妾,享尽齐人之福。

想到这里,少年郎们就纷纷在心里计较起来:“此番太极殿之会,或可能为我指明道路......”

毫无疑问,这次的太极殿之会,哪家风头最劲,哪家就必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只要投到对方门下,日后必然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甚至有可能将来的某一天,还能作为学派的代表,参加太极殿之会,在天下人面前,阐述自己的学问和理想。

那样的话,岂不是比砍几颗蛮夷的头更加风光?

想通了这一点,所有人的目光都急切地看向北边。

太极殿之会明明都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在期盼着它快点结束,好让他们早点明确自己的目标,为将来的飞黄腾达而努力。

......

大明宫,兴安门。

兴安门是大明宫西侧的一道城门,原本是连接大明宫和太极宫用的,不过自从太极宫整体被拆除,它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成了连接大明宫和太极殿的专属通道。

旭日初升,李承乾带着后宫众人并一应侍从登上兴安门城楼。

借着日光,李承乾将太极殿附近的景象看得一清二楚。

看着如同蚂蚁搬家一样越聚越多的马车群,李承乾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身边的皇后苏薇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李承乾这句话并非是他的原创,而是汉高祖刘邦说过的一句话。

翻译成后世网络上的话,大概意思是“我今天才知道到做皇帝原来这么爽。”

装13吗?

很装13。

但却很能总结眼下的现实。

所谓的“诸子百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是不同阶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如今的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汉宣帝的“石渠阁之会”,抑或是马上就要开始的“太极殿之会”,表面看上去是学术之争,但实际上却是不同阶级和利益集团的争锋。

这其中的凶险和刺激,根本不亚于一场真刀真枪的厮杀。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太极殿之会和汉朝的石渠阁之会一样,开到最后,肯定会给出一个结论。

不管这个结论最终会是什么样,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会有人的利益受损!

成王败寇,可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战场上,辩论台上也同样如是。

而究竟何人称王,何人沦为草寇,以眼下的情况来说,只是李承乾一句话,一个眼神的事儿。

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影响天下大势,改变历史走向,哪怕是皇帝,这种机会也不常有。

这也就是李承乾为什么会突然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的原因。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