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苏鲁]大唐第一天师

《[克苏鲁]大唐第一天师》

第 48 章 入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长安城,感业寺。

武媚娘看着阴雨连绵的窗外,秀丽的眉毛微微颦起,双目失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武师父,车马已经备好,是时候动身了。”此时外面传来道女声。

武媚娘淡淡应了句,起身推开门。

几个小尼姑撑着伞在门口等候,看她出来连忙恭敬行礼。

自从去年感业寺出事后,李治便经常大咧咧出宫来看望武媚娘,也重新从其他寺院迁了一批僧尼。不同于张扬的静慈师太,这些人知道武媚娘与圣人的关系,对其马首是瞻。可以说,她这段时日过得还算舒坦。

然而外在的适意无法掩盖内心的不平静,武媚娘觉得自己的忍耐已经快要到极限。

周围的窃窃私语,旁人异样的眼光她都可以不在乎,但是……武媚娘轻轻摸了摸小腹。

还好,李治对她情深义重,她终是没有看错人。

雨越下越大,即使有人帮着撑伞,武媚娘的裙摆还是被打湿。长安城都是泥土路,一旦沾上水,瞬间泥泞不堪。

费力的抽出脚,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武媚娘心中担忧,旋即又嗤笑一声,打从她进宫起,又何曾有过一帆风顺的时候。

哪怕前方四面楚歌,她也要闯过去!

武媚娘咬紧牙关,一步步走向正门。

果然,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外面,而马车旁边,站着的却是位熟人。

“你怎么来了?”武媚娘瞪大眼睛,声音里有着掩饰不住的惊喜。

傅旻举着伞,平静的站在车旁,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官服,“先上车再说。”

武媚娘点点头,经由人搀扶着上了马车。心中的不安少了许多,毕竟有认识的人相伴。

傅旻见一切都安排妥当,也跟着钻了进去,马车缓缓行驶。

里面,武媚娘望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少年,轻声道:“如果没记错,你好像还没满十六?这么小的年纪就当上七品官了,以后想必前途无量。不错,你我都算得偿所愿。”

“得偿所愿?”傅旻微愣,重复了一下这四个字,半晌,自嘲一笑。

“算是吧。”他的心愿又哪里是封侯拜相,他的心愿,他的心愿……

傅旻紧紧握住拳头。

武媚娘看他不说话,再一次开口道:“你猜我这次回去是哪个人提出来的?”

傅旻思绪被打断,瞥了对方一眼,“有区别吗?”

这回轮到武媚娘沉默,确实,无论是谁都一样,自己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用来讨人欢心的玩意儿。

不甘心的咬了咬唇,武媚娘怔怔的看着鞋尖发呆。

感业寺距皇城不算很远,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顺义门。

门口两个年纪不大的内侍早早便在那儿等着,见到武媚娘脸上挤出一丝笑意,“这位……师太?”

“公公叫我武才人便好,”武媚娘连忙上前塞过两个锦囊,此时她头发已经长出来一些,想着回宫也换上艳色华裳,特意打扮得不像尼姑。

内侍掂了掂手里的分量,满意的点了点头,“行吧,武才人,皇后娘娘要见你,跟着咱家走吧。”

武媚娘点头称是,傅旻因着领命要将人送进宫,如今只进了皇城,不确定算不算完成任务,索性也跟着走。

唐朝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傅旻原本还觉得是夸张的手法,等进了皇城后才发现,的确有一定道理。

他虽不算什么见多识广,但上辈子好歹去过帝都,参观过紫禁城颐和园。原本以为那就是古代建筑的极致,没想到唐朝皇宫比其气势更加宏伟。

此时皇帝的主要上朝起居的地方还是兴建于隋代的太极宫,流传甚广的大明宫主要皇家的避暑别苑。

一行人走了半天,最后武媚娘实在忍不住,开口问道:“公公,来接人的步辇还有多久才能到。”

“什么步辇?”两个内侍互相看了一眼,面露嘲讽之意,“那东西都是给圣人皇后还有贵妃坐的,武才人刚刚入宫,自然是要靠双腿走着去见娘娘。”

武媚娘心下一沉,她这次回宫是王皇后提议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宫里愈发得势的萧淑妃。但平白多了个人分宠,总归是咽不下这口气,如今估计是要给自己个下马威。

皇宫的内朝又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称为东宫,是大唐太子居住和读书的处所。西路为掖庭宫,是皇帝与后妃们的居住地。从顺义门走到掖庭宫,怕是要从白天走到日落。

若是平常武媚娘定然咬紧牙关跟着走,但此时下着雨,自己又有身孕,若是真勉强自己,腹中胎儿怕是也保不住了。偏偏她又不能挑明,毕竟李治刚出孝,若这个时候说跟自己父亲的才人有了两个大的孩子,对其名声终归不好。

正当其进退两难之时,忽然,身边少年走到她面前,蹲下身子,“上来吧,我背你走过去。”

武媚娘一愣,还没等反应,两个内侍便挑起脚来,“胡闹!混账东西!你身为臣子,一个外男竟然敢碰宫人,怕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谁说我是外男?”傅旻面无表情,“我是当今圣上的干儿子,吃过酒席那种。从陛下那边算,这位就是我干姨娘,从先帝那边算,她就是我干姨奶,我为姨奶尽孝不行吗?”

“你你你!”内侍颤抖着双手指着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内心拿不准这是真是假,不过就算是真,又哪有这样大咧咧说出来的?什么姨娘姨奶,说的好似乡下农户互相攀亲。

“噗嗤,”此时武媚娘忍不住,娇笑出声,打从进宫后心底的恐慌、胆怯仿佛一扫而空。豪气的挥了挥手,“既然我干儿子有这份孝心,为娘的总不能抚其好意,让两位公公见笑了。”

说着爬上傅旻的后背,一只手环住少年的脖颈,一只手举着伞,“走吧。”

内侍们无奈,只得在前边带路。

依照傅旻的身体素质,背个人走上十几里自然不在话下,感受着到后人的微微颤抖,他轻声开口道:“你害怕吗?”

“不,是高兴的,”武媚娘摇了摇头,似乎是回忆起了从前,“我还记得小时候,阿耶让我穿上男装,找了一个叫袁天罡的道人给我看相,他说小郎君日角龙颜,龙睛凤颈,是伏羲之相,贵人之极也。”

“十三年前我第一次进宫的时候,走的也是这条路。也许真如那道人所说,媚娘是贵人之相。所以以后不管会发生什么,我都会一直走下去!”

武媚娘重重的抓着少年的衣襟,神色中满是坚毅。此时恰好雨停了,阳光从乌云中穿透出来,打在两人身上。

“你会的。”傅旻微不可查的说了声,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他很清楚,这天下,终将为其所有。而自己不过是这历史洪流中的旁观者,没兴趣,也没能力参与到其中。

因着有傅旻这么个异类,几个时辰的路程仅仅用了一半时间就走完了,到最后两个内侍都累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

将人放下,傅旻简单整理了下官服,对着身边人道:“该走了,那边还等着我复命呢。”

“嗯,”武媚娘点了点头,等少年转身,还是忍不住大声道:“你帮了我两次,我早晚会还给你的!”

傅旻身形顿了顿,随意挥了下手,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继续向前走。

……

神龙殿,李治端坐在龙椅上,漫不经心的翻看着臣子们递上来的奏折。此时侍卫进来传话,说生死阁的傅旻求见。

“让他进来。”等见到来人,李治兴致勃勃的扔下奏折,“这不是我干儿子嘛,来,让为父看看,是不是又长高了。”

神龙殿与皇后寝宫都在内朝,外面发生的事李治很快就知晓,然后对着汇报的人笑了整整一刻钟。

“事权从急,陛下请自重。”傅旻冷着一张脸,若不是为了他小老婆,自己至于做这种事吗。

“好好好,既然如此,我在此先谢过傅小郎君了。”李治正了正神色,努力让自己严肃起来。

“陛下过誉。”傅旻拱手,接着又道:“不知这次您叫臣来所为何事。”

李治让周围伺候的都先推下去,然后从龙椅上跳了下来。在成堆的奏章中翻来翻去,好半天,方才抬头:“找到了。”

傅旻看着一地狼藉有些无语,这些不都是国家机密吗,这样对待真的好吗?

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李治嗤笑一声,随意捡起两本递给傅旻,让他看看。

傅旻拗不过皇帝陛下,况且也确实对古代的奏折有几分好奇,遂翻开细细端详,然后,陷入沉默。

“都是些废话是吧,除了拍马屁就是话里话外要封赏,我即位才两年,朝廷多了几百个爵位。总之在他们嘴里,四海升平,我这个皇帝堪比尧舜,做什么都是对的。”李治眼底闪过一丝阴鸷,他阿耶在时,尚能镇住这满朝文武,还有像魏征这样敢直言进谏的臣子。结果轮到他自己,无论说什么底下都是歌功颂德。

这下饶是傅旻这等铁石心肠的,看对方都带了几分怜悯,好家伙,这些门阀世家、皇亲官员是逮着李治这只小肥羊可劲儿薅羊毛,都要把年轻的帝王薅秃了。

“害,跟你个小不点说这些干嘛,”方才的狠戾仿佛是错觉,转眼李治又回到之前温和的样子,“这次找你来,主要是三件事。”

“一是让你送送媚娘,如今邪祟出没,她回宫这一路我终是不太放心,你做的很好。”李治笑着点头称赞,“这二嘛……”

他将手里的奏折递了过去,“之前不是答应过,你帮着破案,我协助你报仇。这是密探所调查的关于那个叫谢哀的人的底,因着太不好找,只能从陈郡谢氏那边下手,目前就这些了,等有其他的再宣你过来。”

傅旻接过奏折,他以为对方已经将这件事忘了。想着左右自己也进了生死阁,以后靠着自己也能查,于是也没有强求。下意识想要打开奏折。

“你最好回去再看,”李治制止了他,“陈郡谢氏,也是你家里的亲戚吧。”

傅旻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知道里面的内容定然不会太好。脑海中谢九霄的身影一闪而过,小心翼翼的将奏折藏好,对李治郑重道了声谢。

“先不用急着说这个,”李治摇了摇头,“眼下还有其他事情要劳烦你。”

“你过两天去趟鄜州,帮我看看那儿的刺史,我的皇叔荆王李元景,看看他是不是想造反。”

李治面上云淡风轻,仿佛他说的不是“造反”,而是吃饭睡觉这样的小事。

然而傅旻却震惊的皱紧眉头,半天憋出来句,“我、我也不是干这个的啊。”他明明进的是生死阁,是负责处理邪祟的,如今怎么还要兼职密探钦差呢?

李治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能叫你去肯定有用得上你的地方,不过用嘴说一时半刻说不清,等到了你就明白了。”

对方虽说各种不着调,但好歹也是皇上,并且据傅旻观察,这家伙心眼小的很,如果此时拒绝,保不齐以后要给自己穿小鞋。

没办法,傅旻只好点头同意。

“嗯,好好干,原本这个活儿是要叫给李淳风的,结果他竭力跟我推荐了你,还说会派个靠得住的跟你一同去,千万不要我失望啊!”李治言辞间意味深长。

“……遵旨。”傅旻咬牙,恨不得把某人大卸八块。最后强压着怒意,离开了皇宫。

作者有话要说:唐朝的比较出名的宫殿是大明宫,但那个其实是李治晚年风湿受不了潮才搬进去的,前几任皇帝住的都是太极宫。

太极宫如今已经不可考,但根据史料记载一定非常大。举个例子,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举兵,李渊当时也在太极宫里,跟妃子们在湖上泛舟,结果竟然一点都没听到响动。可见太极宫的宽广

阅读[克苏鲁]大唐第一天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