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别史

《楚汉别史》

第175章十面埋伏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一七五章十面埋伏(上)

项羽一个多月后首次见到刘邦露面,才知道之前刘邦竟一个多月未在军中,而是回了关中,不由得大是懊恼,怎么就没趁机强攻汉军呢,也不知刘邦不在军中啊,唉!肠子都悔青了。

刘项又陷入对峙状态,从打彭城战败后,刘邦的父母与妻皆被项羽俘获,刘邦甚是惦念,这时生出一计,命陆贾前往项羽处讲和,意思是以鸿沟之西为汉,鸿沟之东为楚,两方罢兵言和。

可项羽不同意,仍在气头上。

刘邦又派更著名的辩士候公去讲和,项羽终于同意了,並遣送回了刘邦的父母与妻。

和平终于来了,不用再打仗了,楚汉两军将士隔鸿沟竞相欢呼。

刘邦封候公为平国君,令其退下,再也不愿见其面,说:“此人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封其为平国君。”

项羽遵守合约,解兵东归,二十余万楚军归心似箭,雀跃东去。一些楚将相继请示项羽,即已罢战,可否率本部兵马回各自家乡戌守。

项羽未加思索,同意了。

楚军将士更加欢喜,速速分解而去,只剩下项羽嫡系楚军十余万人仍追随在侧。

刘邦也做出欲罢兵西归之举,张良、陈平却劝阻说:“汉已有天下大半,而诸候皆附之。楚军粮草断绝,此天亡楚之时啊,不如乘机全力进攻。眼下若不进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啊。”

刘邦听后,似是大悟,急令全军起兵追击项羽。

汉军三十余万,进兵至阳夏南,暂驻,担心力量不足,不能完胜,项羽毕竟是老虎啊。刘邦急派特使去约会各地诸候,令赶来围战项羽。可信使已去十余日,仍未有韩信、彭越等赶来的消息。

项羽见刘邦衔尾追来,大怒,如此无信无义之小人,真是无赖至极,必灭之方解吾恨,立马回军击之。

项羽十万军皆怒,呼喝杀来。

刘邦汉军虽有三十余万,然实心惧项羽,又败,慌退数十里,退入固陵筑垒固守,再不敢出战。

刘邦又是一脸愁容惨淡相,问张良说:“诸候不从约而来,如之奈何?”

张良说:“楚军虽破,韩信、彭越没得到分封之地,所以不来,此自然之事。大王若能与其共分天下,他们立即会来到;若不能,则亊情未可预料了。大王能自陈地以东到大海,尽封于韩信;雎阳以北至谷城,都封于彭越,使其各自能为保住封地而战,则楚军很容易被击败。”

刘邦采纳了,再派信使去见韩信、彭越等。

使者一到,韩信、彭越尽起大军来会;汉将刘贾亦从寿春率军赶回,途遇韩信三十万大军,二军并行,于路攻破楚军城父等数处,进至垓下。

楚军大司马周殷镇守九江,英布派人去劝降,周殷叛楚归汉举九江兵数万来降。

韩信见刘邦说:“项羽之所以累胜,其以骑兵为先锋野战破阵乃诀窍之一。我军亦应建立专业骑兵。”

刘邦采用其议,说:“好啊,据我所知,秦兵向以骑兵为重,今有两秦地之将,可令他们主抓创建骑兵。”

韩信领命,即传来秦将李必、骆甲,二人闻命乃说:“臣等秦人,恐军兵不信服于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为将。”

刘邦准奏,人说灌婴善骑,且屡屡力战建有大功。

刘邦即封灌婴为中大夫,建骑兵。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

灌婴领命,旬日后,骑兵五千人组建完毕。

刘邦令灌婴率骑兵攻击荥阳东侧在汉军背后唯一的楚军残部万余人。

灌婴遵命出击,大获全胜,解除了汉军唯一的后顾之忧。

此时,汉军已达八十万。

项羽见汉军势力太过强大,不得已退占垓下高地,筑垒固守,同时遣使者去调集散去的各路楚军,命其速回军垓下,共战汉军。

可接到项王之令的楚军就是不来,楚军实在是厌战了,战胜又没有多少好处,不能封妻荫子,不能封候得地,军心皆凉了,连大司马周殷都投向了刘邦。

项羽真成了孤家寡人了,真到了只剩他一个人在战斗了。

刘邦雄心勃勃信心满满召集各路王候将军军亊会议,商定剿灭项羽。韩信胸有成足的说:“项羽楚军虽只有十万人,然其最后的疯狂绝不可小觑,我军虽有八十万,仍不可一战而全胜。项羽猛于恶虎,必困兽犹斗,不可急于强与搏战。且楚军兵少粮尽,我军可重围垓下,因地势十面埋伏围之,困其手足,消其意志,待其气惰生变,定可一战而完胜。”

谈到具体战法,刘邦还是谨慎的,说:“若楚援军从外来攻,项羽从内外冲,又如何?”

韩信说:“臣已令各军做好了防范准备。”

张良却说:“此役颇似巨鹿之战,然结果必不一样。楚之援军毫无消息,必不会來了,楚军心已凉了,且援军中没有能独挑大梁之将,一直未来,这是项羽失道寡助之結果。即便万一来了,也将和秦军围赵王时一样,只能做壁上观,不敢参战。”

刘邦见韩信、张良如此认定的说,心中也便踏实了,复又露出了胜利者的姿态,传令由韩信大将军为此役总指挥,众将必须完全服从。

阅读楚汉别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