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感追凶

《第八感追凶》

第25章初入桃源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告别可爱的萤火虫,四人在森林里朝深处走了片刻,第二个隧道赫然出现在眼前。

“进去么?”石剑指着隧道。

伏城没说话,率先进入。

黑暗中都看不见彼此,只能依稀的感受到大家相互依偎着,石剑拿着手电向四周照了照,忽然,角落里掠过一个森白的影子?

“啊!”一元吓了一跳,本能的往后一退,和唐冰凝撞了个满怀。

“怎么回事?!”

“那……那里好像有东西!”一元诺诺地指着角落的一点幽光。

“哦?”石剑皱眉朝角落走去,鼻子开始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光束靠近,看到了地面上的几根骨头,接着,又是些碎骨,还有一个规格巨大的头骨。

唐冰凝很难把这些七零八落的零件在脑海中拼凑出一个人的模样。

四人继续朝前走,地上的骸骨渐渐多了起来,时不时还埋着一些冷兵器,像古时候的缅刀,从装饰看年代久远,虽然时隔千年,可看上去依然锋利无比,刃口在红光下发出森严的寒光,或许当年也是把削铁如泥的宝刀吧。

当他们在往前走时,不由的,每个人的心都纠了起来。

脚下是遍地的骨骸,且大多都身首异处,像被武林高手拦腰砍断,很少有完整的骷髅。

骸骨上覆盖着甲片,像宋代的锁子甲,滚落的头骨上戴着瓜形或壶形的头盔,甲片散落一地,乍看宛如铜钱撒地。

各种各样的兵器也愈来愈多,除了常见的刀剑弓箭,还有一些奇特的蛇形匕首?

匕首不大,不知是时间久远还是原先就如此,它通体漆黑,浑身冰凉,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语的心悸感。

有的匕首整个都插在大马士弯刀内,有的则穿透了坚硬无比的五子流星锤,还有的将钢铁长矛从中劈开,似乎它才是这里的王。

兵器经过岁月的腐蚀已锈迹斑斑,刃上也布满了缺口,唯独匕首还保存完好。

这里毫无疑问埋葬着整整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

四人站在遍地骸骨的黑暗甬道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那场厮杀,在如此狭窄的甬道里刀光剑影,很难想象是有多残酷啊!

唐冰凝抚摸着石壁,上面布满了刀剑砍痕,难以脑补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

踏眼而望,一路上的骸骨成百上千,甬道成了个封闭的绞肉机,腐烂的气味在此积累数百年,或许正是那些亡魂的哭泣吧。

“有多少具尸骨,就有多少母亲的眼泪。”

石剑叹了口气,捡起地上的两副锁子甲,它们用铁环连缀而成的,粗看就像柔顺的毛衣,而仅仅是拿在手里就知道它的分量,更别说穿在身上。

盔甲的中间部分露出一个破洞,许多铁环也因此脱落,千年前的铁甲抓在手中,他似乎摸到了灵魂的重量,轻飘飘,又不愿离去……

众人停留片刻后,继续往前走。

脚下的石阶渐渐变成了碎石,坡度也在慢慢增大,一元突然有种预感,他们离地面越来越接近了?

果然,眼前出现了一线幽暗的光,一元快步跑了过去,甬道尽头传来泥土的气味,一个窄小的椭圆形出口显现在眼前。

她第一个跑了出去,一眼便看到了漆黑的夜空,隔着茂密的树冠,枝叶上还残留着些许水滴,地面有些湿漉漉的,许多坑洼处还积着水。

她忽然想到来之前,峡谷曾经下过雨!

他们难道出来了?

一元满脸激动,快速说出自己的想法,石剑如释重负,仰头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在黑夜里饥肠辘辘行走那么久,终于要迎来光明。

尽管此刻天色还未拂晓,晚风却送来隐秘的花香,依依不舍的进行了一场告别。

凉风下,伏城忽然低头寻找什么,直到看到了一个树洞?

原来他们一直都被隐藏在一棵大榕树底下。

天呐,究竟是谁,能巧夺天工的设计出如此密道。

伏城走到树洞旁,把头探了进去。

这里还有多少回忆?

这里又藏着多少秘密?

树洞已被倾诉了千年,不妨再加一个多愁善感的灵魂,也谢有树洞里的神灵,才能知道我们心底的前生今世。

“伏城,你怎么了?”一元走过来问。

伏城吸了口气,两侧是残破的佛像和建筑,回头借着天光,依稀可以望见大王宫的轮廓。

他低声说,“我找到桃园村的入口了。”

“啊?”众人措不及防瞪着他。

伏城指着树洞,“我先进去。”

“欸??等等,这个洞……”石剑话还没说完,伏城已经跳了进去。

三人愣在原地,看着黑乎乎的树洞不寒而栗。

“卧槽!这就进去了…”石剑挠头。

唐冰凝吁了口气,“这一路都是伏城在带路,没他我们也回不去,凭我对他的了解,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说完,第二个跳了下去。

石剑咽了口吐沫,看着一元。

“瞅我干啥?”一元指着树洞,“你,你跳啊?”

“切,我怕你逃跑,你先跳。”

“我能跑哪去!神经病!”一元眼睛一闭,尖叫着跳了下去。

树洞很深,坡度却很小,表面虽落满灰尘,却明显能感到是人工打磨过的。

黑暗,刺激,奇幻,如同拉开小叮当的抽屉,在时空隧道穿行,没人知道接下来会看到什么。

在漆黑的树洞里滑行整整五分钟后,一元噗通一声坐在了一堆黄土上。

与此同时,她看到了天边的日出。

石剑也跟着出来了。

四人站在一座山头,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

他们走到山顶,俯瞰间,发现了一个村庄。

触目所及,无不震撼!

几个男人穿着素衣草鞋,扛着锄头朝农田走。

女人在山下的小溪边用木棒敲打衣服。

家家户户都有院子,却没有门,鸟语花香,如同人间仙境。

石剑看呆了,使劲揉了揉眼睛,恍然如梦道: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元眉毛一抬:“呦?背的倒挺顺。”

“可这怎么回事?伏城,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石剑疑惑。

四个人蓬头垢面,看着山下的风景。

伏城开口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现实和幻想的区别,每个人都想着能一夜暴富一晚成人上人,所以很多此类的影视作品大受欢迎。

但是畅想完之后,又不得不回到现实,对比起来也有些痛苦。

文学家的幻想跟我们不同,他们能描绘出来让人入胜,外国最出名的是‘乌托邦’,而我国则是‘桃花源’,给了后世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两者其实想要表达的意义相近,不过对当年背诵全文的桃花源记了解的更多。

当年老师讲解很透彻,里面的生活相当符合老子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理念,是很多不得志文人极为理想的生活。

等到现在再来看的话,感觉里面的生活并非如此。

如果你们还记得的话,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位渔民顺着溪流一直走,最终迷了路来到一片桃林,桃林很大很美,而且没夹杂一颗其他的树。

等到了桃林尽头也就是溪流的源头,发现有座山,山上有个口子微微透出了光,他好奇从那个洞口进去,开始很窄,等到走了几十步才开阔起来。

里面是一个非常和睦的村落,有良田、桑竹,连服装都完全一模一样,双方都很惊讶,交换了消息后才知这里人都是先秦时期为躲避战乱而隐居。

被款待了几天,这位渔民离开沿途做了标记,并禀告太守,太守再派人去找,但那些人都迷了路,只有一位隐士欣然前往,但似乎没有找到还很快就死了,此后就再也没人去找寻。

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是不是?

然而……

在魏晋时期,墓地的构造就是有小口,前窄后宽,古代人尤为重风水敬死亡,对于生活在这种地方是绝对忌讳的。

然后是沿途经过所遇到的那些植物,桃、竹、桑。

桃树,在古代有着辟邪的意义,能吓退恶鬼,比如桃木剑。

桑树生命力极强,古人认为墓靠着桑树能庇佑后代。

竹,则是在人死后一般都会放几片竹子在最下面。

还有诡异的,他们在里面过了五百年左右隔绝的生活,还能跟外人穿的一样,从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里能看得出来没人出去过,那怎么可能?

莫非是寿衣?

且这么多年等于都是近亲产物了,既然没有一个畸形儿?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都不可能。

最后,所有人都找不到那个地方,就一个隐士高人去了以后回来就死了,那他找到没有?

是不是被吓到了或是感染了?

这些地方如果连起来都指向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所谓的桃花源,其实就是死人的所在!!!

陶渊明作为一个著名文人,其开创了田园诗派,渴望的是宁静、自由、祥和的生活。

可惜的是他生活在东晋,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那个年代跟这几个词完全沾不上边。

这篇‘散文’成于公元421年,他已经57岁了,已是多次辞官,那年正好是宋武帝刘裕称帝的第二年,陶渊明实在见证了太多。

北方异族战乱不休,南方也没好到哪里去,权臣拥兵自重,多处民乱,皇室跟门阀之间争夺权力,再到刘裕一路的杀伐,或许在陶渊明心中,唯有那片沉寂的墓地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称得上安宁吧。

这一路我发现了桃桑竹,并全部做标记。

等到半山古墓的时候,我就觉察到一些蹊跷。

我所做的标记冥冥之中像一个字,于是,我试着把这个字写完,最后的树洞就是进入桃园村的入口,而那个字,就是——“死”。

换句话说,来桃园村者,出桃园村者,都会死。”

“老天,这都能被你推理到?可我们是来调查死者身份的,绝不能死在这啊!还有,如果这里村民起冲突,恐怕…”石剑担忧道。

“不会的,”伏城说:“从一路的轨迹看,玻璃,沥青,油漆,这里有现代文明的气息,显然,村子是有人接受,或者被引导过外界文明。

走吧,我饿了。”

众人:“……”

阅读第八感追凶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