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三国录

《血色三国录》

第八十二章 权智双绝徐夫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江夏的黄祖本以为孙策死后孙氏集团已不足为惧,不想孙权治下的江东不数年间连连排除内忧外患,已然是春秋正盛。黄祖担心孙权迟早会对江夏用兵,便想先发制人,令其子黄射率领数千人南下攻打柴桑。

柴桑县令徐盛聚拢起城中仅有的五百士卒坚守,靠着弓弩猛射瓦解了江夏军的锋芒。挫敌锐气后,徐盛领二百敢死队开城出战,他身先士卒突入敌阵,一刀砍断“黄”字军旗。徐盛的部下见了士气大振,个个以一当十,越战越勇,杀得对方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徐盛冲到黄射面前,不十合就杀得他拖刀而走,江夏军也彻底崩盘,如鸟兽散。徐盛带兵穷追不舍,他边追边持长弓放箭,射翻逃兵不计其数,最终杀伤敌军千余人而还。

孙权闻报后,加徐盛为校尉,同时准备反攻江夏,既为扫清边患,也为报父深仇。但是孙权也知道击溃袁氏的曹操已将目光自北方转向了南边,为稳其心,就让张昭再次上表,祝贺曹操北走强袁立下匡正之功,并献上在中原境内难得一见的大象示好。

曹操以前从未见过大象,对此巨物很感兴趣,想知道它的重量,就问部下有无称象之策。众人一时都想不出办法,只有还不满十岁的儿子曹冲站出来说:“先把象放在大船上,在船体上的水痕处刻下记号,再把物品装载在船上直到水痕再次到达记号处,然后称量物品就可以知道了。”众人听后纷纷惊叹曹冲天禀聪哲,曹操更是大悦,马上命人施行这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稳住了曹操之后,孙权就调集水陆军队西伐江夏。黄祖派出水军进驻夏口,却被孙权军率先占据上游,以坚船顺流冲垮了舟阵。黄祖大败,乘小船狼狈逃溃。破贼校尉凌操自幼长在江边熟悉水战,他驾轻舟当先杀入夏口,直追黄祖。新投江夏的甘宁将兵接应断后,他让过黄祖的船后,向着追来的凌操举弓劲射,一箭将其射杀。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家境富裕惯于奢侈,年少时勇力过人,好为游侠。他在巴郡之中纠集了一批年龄相仿的好武青年,自任渠帅,他们行侠杀人,结交并藏匿亡命之徒,在郡内大有名声。甘宁喜欢奢华,讲究排场,他和手下皆披服华衣、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出行。甘宁走陆路便陈列车骑,乡民一听铃响,就知是他到了;走水路则连接轻舟,用锦绣为帆,离开时就割断弃于江上以示阔绰,时人都因此称呼甘宁为“锦帆侠”。与甘宁相交者,如果对其接待隆厚,他便倾心相交可为对方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周,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害其性命,连官长吏员也不例外。直到二十岁时,甘宁不再做游侠之事,改为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步入仕途,做到了蜀地的郡丞。后来刘焉病亡,其子刘璋掌权益州,甘宁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事败后领八百多人去荆州依附刘表,留驻南阳。甘宁观刘表不习军事,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便决定带着自己的私兵前去投效。可是甘宁路经夏口时遇到黄祖军的阻隔,部队不得过,只好暂且留下投靠黄祖。

孙权军见凌操战死,不敢再追,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可是黄祖却因甘宁出身游侠不予信任,即便立下大功,也只是口头嘉奖了几句,仍不重用。而本欲乘胜追击一举夺下江夏的孙权,却突然收到了弟弟孙翊被叛将谋害的噩耗。孙权悲愤交加,痛哭流涕,一面传书担任庐江太守的堂兄孙河去调查真相,一面下令放弃战果即刻撤兵,只迁徙了一批俘虏的江夏百姓回吴。

孙翊本是宗室之中最能成大器之人,年仅二十岁就接替因病去世的舅舅吴景担任了丹阳太守,任用了原吴郡太守盛宪的旧部妫览、戴员为都督和郡丞。盛宪曾与高岱结党挑唆江东士族对抗孙氏政权,后高岱被孙策杀死后盛宪藏匿在吴郡,待到孙权继位后又企图兴风作浪,被告发后写信向身在许都的好友孔融求救,于是孔融就写信劝曹操招纳盛宪,但征命未至,孙权已提前一步派人拘捕了盛宪并将其处斩。妫览、戴员二人表面拥戴孙氏,背地里却仍记着旧主被杀之仇,他们暗中联络了曹操指派的扬州太守刘馥,密谋除掉孙翊后将丹阳献给曹操。趁着孙权出兵江夏,妫览、戴员邀丹阳郡诸县令长一齐会见孙翊,在宴席间不断向孙翊劝酒将其灌醉。等到宴饮结束后,早已被妫、戴两人买通的孙翊亲随边鸿利用孙翊出门送客的机会从后刺杀,酒醉且毫无防备的孙翊当场中刀身亡。

边鸿杀害孙翊后逃入山中,孙翊的妻子徐氏带家将围山追捕,将其擒获。妫览和戴员担心事发,不经审问就直接将边鸿灭口,他们的做法让徐夫人起了疑心,可是丹阳部队都控制在妫览手中,徐夫人只好不动声色待机而行。正好此时孙河受孙权所托前来察看,徐夫人将他请到府中,说:“边鸿与夫君并无冤仇,恐怕背后有人指使,妫览和戴员在事后急于杀掉边鸿,行为可疑,望兄长明察。”

孙河与徐夫人会面的消息被妫览安插在孙翊府上的奸细探知后告密,他害怕孙河查出端倪,就和戴员商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城内孙河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兵,当孙河靠近时一拥而上将其杀害。

除掉孙河后,妫览凶相毕露,带着士卒闯入孙翊府中,强行霸占了孙翊的妾氏,又贪图徐夫人的美色,想连她也一同染指。为求拖延时间,徐夫人就说:“未亡人不详之身,恐对将军有碍。等晦日祭祀过后,当去丧来迎将军。”妫览信以为真,就先离去了。徐夫人立刻秘密派人找到孙翊生前的亲信孙高、傅婴二人,对他们说:“妫览已经强夺了先君妾室,现在又想迫我就范。我已有计策可诛杀奸贼,为先君报仇,请二位助我一臂之力。”孙高和傅婴听后,流着泪说:“我二人受府君恩遇,本该以死殉节,之所以苟活,就是想寻机会为府君复仇,只是一直没有好的计划,故不敢报于夫人。今日夫人已有奇策,我们怎敢不效死命?”于是二人又暗地里招来孙翊从前侍养的二十多名亲信,把徐夫人的话告诉他们,众人盟誓只一心听徐夫人调遣。

到了月末晦日,徐夫人设祭完毕后去除了丧服,焚香沐浴换回华服,言笑欢悦,面无哀容,家中老小见了都怒视于她,甚至有长辈老妇忍不住口出恶言。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偷窥的妫览看在眼里,疑虑顿消。徐夫人把孙高、傅婴及众侍婢唤进屋内,使人报知妫览,说已逢凶化吉,请他入内主持大局。妫览大喜,意气风发地走到门口时,徐夫人已出门拜见。妫览刚俯身回拜下去,就听徐夫人突然大喝道:“二位可以出来了!”预先埋伏的孙高和傅婴立刻冲出,不等妫览反应过来就将他砍杀身亡,剩下的二十多人出门找到还不知情的戴员就地格杀,随后徐夫人重着丧服,奉上他们的首级祭孙翊墓。消息传开后,满城震骇,可是丹阳之军却陷入了无人统领之境,郡内依然风雨飘摇。孙河的侄子孙韶在丹徒及时接管了孙河留下的部曲,并抓紧加固城墙,整修军械,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兵整肃丹阳郡混乱不明的局势。孙韶,字公礼,吴郡富春人,本姓俞。孙河曾被过继给俞氏一族为子,成年后跟随孙坚征战又改回孙姓,而孙韶本是俞氏一族中孙河的侄辈,年幼时随孙河一起拜会过孙策,很受喜爱,被赐姓为孙。

孙权从西征黄祖的前线赶回,特意取道椒丘还军,想先去丹阳平乱。夜间路过邻近的丹徒时,孙权在城外扎营后,想试探进攻查看一下守备情况。城内守军闻声而动,登上城墙,传递军令防守警戒,喧声动地,频频箭射城外之人。孙权见了赶紧派人告知真情,这才停止。次日孙权入城后,见城内一片整肃,戒备森严,又听说守城的是年仅十六岁的孙韶,便派人召来,见面后大为器重,当即拜孙韶为承烈校尉,正式把孙河的部曲移交给他,以曲阿、丹徒两县作为孙韶的食邑,并许其自行设置官吏,一切照孙河生前的旧例。

孙权进入丹阳后,城内军民有了主心骨,局势很快就重新稳定。孙权听了孙翊一事的完整经过后,又悲又喜:悲的是本就人才匮乏的宗室连失孙翊、孙河两大支柱;喜的是江东也有奇女子,阻止了丹阳被贼人窃夺。孙权亲自去孙翊府上拜会了徐夫人,称其为“节义两全,权智双绝”,随后命人尽诛妫览、戴员的三族,以泄杀弟之恨。

痛失两位血亲,又险些丢了丹阳,让孙权有些消沉,他对鲁肃说:“初领江东时,我恐怕难以保下父兄基业;两年后,我以为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也未必是件难事;而今日,我认为自己还是应当先做到保全江东再图其他。果然如兄长所言,我更适合做个守业之主。”鲁肃却说:“至尊不必自轻,讨逆将军所见不过是您未及弱冠之时的才情,又怎能预料得到您这几年统业江东后的成长?王霸之业本就非一挥而就,至尊不必操之过急,当徐徐图之。”“至尊”这个称呼是吕蒙得到重用后私下对孙权的尊称,后来被一些由孙权提拔任用的青壮将官效仿。

在鲁肃的劝慰下,孙权重新调整心态审视大局,他意识到现在动兵扩张领土多有隐忧,还是应以稳固江东局势为第一要务。于是孙权亲自巡视各地,查看边防要务。正逢各地山越复起,孙权引军至豫章郡,在前线布置平乱事宜,除了仍让建昌都尉太史慈抚治海昏委以南方诸大事之外,又命征虏将军吕范平鄱阳,荡寇将军程普进击乐安,再令黄盖、韩当、周泰、吕蒙四人镇守险要,担任山越最为活跃地区的县长。诸将遵照孙权的部署,悉平各地山越。由此孙权在江东威望日盛,“至尊”逐渐成为了大多数江东官员和百姓对他的统一称呼。

阅读血色三国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