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月

《延月》

75东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有了李家的帮助,沈海觉得肩头上轻松了许多。

李家真的是怪胎,当家人李二叔一直躲着沈海,他两次来县城,都是偷偷摸摸,没有与沈海接触,单单抛出一个李二姐在这里折腾。

沈海也是在幻想着,若是李二叔亲自来见他的话,或许自己就不用这么折腾二姐了,男人之间,直接谈条件就行了。与女人不能太直接,总是隔着些东西。

回头看看这个事情,李二姐折腾了这么长时间,不就是一个用铁胚换大车的交易么,弄得沈海不好意思了。临时把在渡口建货栈的事,让给了李家,本来他这是要和陈家联手的,连人选都定好了,就是陈立功的七叔。

没想到李二姐从董家河回来后,着了迷似的,对沈海的话如此当真。

沈海看着案子上的纸条,上面罗列着修河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李家自然全身心投入进去了,她家造的大车重心太高,适合运货,不太适合运送石头,沈海也在李家木工坊走动了几次,打了一些地排车,重心低了,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适合长途运输。

###

说到石头,修堤物料最大头的就是石块,很多物资的准备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得石块展开的。就近开山取石是必须的,沈海根据简易规划,已经选好了取石的山头,并与山头的主家都协商好了,到时候开采即可。

开山取石,需要很多的炸药,黑火药是最便宜的,董家河那边的开矿,也需要大量的炸药,薛家从灵宝那里运来很多硝石,硫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开矿之初,沈海在营造所内,早早地就把提纯的工艺整理好,提纯容易,比例难搞,硝的比例要高,才能达到爆炸效果,这是历史经验。

即便如此,黑火药的威力也很有限,沈海在县城对面的北山上试验了几次,对付大石头,威力还是不行,至少四五次才能炸裂,这明显会影响工程进度。

炸药大部分是氮的化合物,关键就是助燃剂,既然只能用硝,沈海尝试着将白糖液化之后和硝石搅拌,这种炸药的威力比黑火药强几倍,同样的量,一次就可以将大石块炸裂。

黑火药还是要用,毕竟这玩意便宜。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白糖在此时还是奢侈品,被人们看作是大补之物,要到陕府的药店才能买到。

不过沈海是谁,这种小技巧难不住他,前世的普通知识而已。李家杂货铺有红糖,薛照买来之后,没有离心机,沈海就将红糖用黄泥沥水,直接脱色后就得到白糖。

沈海在营造所里提纯白糖的时候,县学的盛家小子也看到了结果。之后,可能也是鼓足勇气,跑到中堂,求着沈海教给他做白糖的方子。

他家在盛家庄,位于卢氏与洛宁交界处,田少地多,多是丘陵地,山地种了许多甜菜,盛家以往都是把甜菜收集好后,送到洛宁,洛宁那边有商户做红糖,这也是盛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沈海了解之后,就在营造所里,将整个白糖加工的工艺做了出来。从榨汁、熬糖到脱色,原理很简单,工艺所需的工具与火候才是关键。

沈海一点一滴地教,工具也是他来监造的,为了教学效果,全程都是盛家的男女老少在操作。虽然是在营造所里进行的,但沈海还是要去盛家暂时对这个工艺进行保密,毕竟盛家刚开始干,等他家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并掌握一定的甜菜资源后,方子才有公开的价值。

当然,也是为渡口的货栈着想,毕竟铺子里要有个独一无二的商品支撑门面。

黄泥沥糖属于特殊工艺,与宣纸工艺的价值一样,普通纸谁都会做,但是宣纸不行,方子什么的都是要保密的,而且等干到规模效应之后,想保密也保不住了。

后续的故事,可以先剧透,盛家先是买进红糖,来脱色做白糖,放在渡口店铺里卖;从今秋开始,自己熬糖,再也不往外送甜菜了,相反,他们跑到洛宁那边去收购甜菜头。

发展也是很快,今年只用了一季,家中就出了一万多斤白糖,在这个白糖按两卖的时代,盛家无疑是做了个大生意,借助李家在渡口的店铺,他们也是赚了个盆满钵盈。

榨汁之后的甜菜渣也是好东西,以前都是用力沤粪的,沈海让他们拿来养牲口,牲口的粪水再发酵肥田,这样就物尽其用了。

盛家老头不识字,人诚恳,盛家庄离县城八十余里,都是步行来县城,每次来都带些乡间杂物,沈海也是感动,也是全心全力地教。

盛家小子盛轩,不简单,才十二岁呀,就有这种思维。

沈海看好了这个人,想想沈云也就十四岁,就对青延讲,是否把这门亲事定下了,惹得青延一顿白眼。不过安青延心里面也是很暖的,毕竟她从这个事情看出了沈海为人的热心和真诚。也很认真地将此事说给了沈云。

沈云听说后,就到中堂对沈海讲自己不想外嫁,沈海也只好作罢。

沈云自从沈海给她买了生日礼物之后,也是喜欢粘着沈海,每次来送饭的时候,都在那里看着沈海吃完,她性子活泼,嘴巴也不闲着,说这说那,沈海把她当小孩子,经常夸奖她,话说,沈云很多事情,都很有见识。

盛轩有个哥哥,盛怀,十四岁,明年就担起了家中的生意,而且学业也没有落下。沈海见过他们的父母,都是那种老实巴交的性子,也是寒门贵子。

盛家的故事,是修堤副产品的典型例子,按照沈海的认知,大型工程必定带了相关产业的繁荣,铁矿和白糖,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个大发展。

###

炸药的配制、保存和使用也是需要教的,营造所这边,沈海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标准,让这些文盲半文盲好好记下了;并很小心地严实了炸药的破坏力,他亲自埋炸药,将一间废弃的房屋炸掉,就是让大家按照流程来认真制备。

硝石硫磺木炭焦炭,需要用银子采购,其中焦炭,向薛家赊账,毕竟薛家也在山西那边赊账。

硫磺与硝石大部分是走私出来的,交易时,必须真金白银现付,沈海没钱,还是薛家垫付了一部分。

薛家也不吃亏,源源不断地从杜关那边向灵宝输送私铁,盈利也会被冲抵一大部分。

所以,实际上,李家薛家的付出,沈海都是用董家河的产出来抵账的,暂时他还没有银子来支付。

秋天的卢氏,尽管李家掌握盐铁,但是铁胚生意,她家做的少得可怜,还不及薛家的零头。

李家铁坯都是送往商南,数量自然比不上北面。不过,因为渡口店铺的存在,李二姐垄断了贺柯两家铁匠铺产出的工具,包括农具、刀具和木工工具,现在这些工具只要运到渡口的店铺中,就会被抢购一空的局面,利润比薛家不低,而最终的收益,李二姐这里比薛二还是要高一些。

冬天的时候,董家河这边还接了一单给驻军打造兵器铠甲的买卖,自然是陈立言联系的官家的买卖,李家负责对接的,对这些军械,他们比较熟悉。

其中有一项是专做铠甲片,为此,董家河那里专门弄了个畜力驱动的热轧机。

钢条出来后,直接压制成钢片,再裁剪打磨,经过反复过火,基本上不用上锤,质量却好得一塌糊涂。

边军也开始从陕府大量定制这种钢片,尤其宁武关、雁门关和偏关三关的守备将领,点名要,这种钢片有很大的强度和韧性,刀砍不断,箭也射不透,只能用锤砸,不像县衙那些鱼鳞甲,铁片一掰就能折叠过来。

沈海看这些铠甲用处不大,就大部分回炉了。还用董家河产出的钢片,造了两身棉甲,薛家老大来试了以后,发现防护能力比关里的铠甲还要好许多,箭射不透,刀砍不破,回去也照着沈海的样子,做了七八十套,替换原来的鱼鳞甲和明光铠。

棉甲轻快还保暖,尤其秋冬时分,卢氏的车队给每个伙计都配上棉甲的衬子,也遇到过几次匪寇,打斗的结果就是全胜,受伤的人也很少。

当然,棉甲最好配上锁子甲,这样防护弓箭的效果更好,但是在陕府没有这个必要,车队遇到的都是软弓,压根穿不透棉甲。

三关的守军没有棉甲的福利,他们依然使用鱼鳞甲,在与鞑子的对阵中,占了大便宜,重甲兵的阵亡率大幅度下降。

当然陕府这边的官营所也不会告知他们,这些甲片是卢氏打造的,李家这边也不知道他们将钢片卖给了谁。

鉴于买卖越来越大,贺家柯家的家主也是常驻董家河,并加大力度招收铁匠。

李二姐成了大忙人,渡口有了店铺之后,她要忙着联系货源、运输,大部分时间待在陕府渡口那边,顶着夏日招人建设货仓,有了她这么拼命,货栈今秋就建好了,这样以来,卢氏的货物有了个好去处,她家的店铺就成了卢氏与外界商品交流的中转站。

同时,李二姐也发现,渡口的货物更多,更便宜,李家杂货铺这时,真的成了杂货铺,从陕府运回来的货物,终于可以把她家那些空荡的铺子填满。

她也没时间那么频繁跑去后宅转悠了,好在,她每次回来,都会给安青延和沈云带些小礼物,连厨娘母女也都有份,她还是那个爽利的性子。

她再也不讨厌沈海了,也没空讨厌,毕竟眼不见心不烦,这期间光茅津渡就去了三次。

今年,李家光凭货仓就能吃个大饱,更狠的是,这个女子,在渡口边,疯狂地买地,不断地扩大自己货仓的规模,为行商们提供吃住物流一体化服务。

李家也正式分成了两部分,巡检带着本家在朱阳关向南发展,李二姐在县城里对着渡口向北用力。

阅读延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