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唐新帝国

《我的大唐新帝国》

第0019 纷争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张承业对皇帝的话有些不明所以,但他还是很恭敬的道:“正是奴婢。”

李晔再次端详了他一阵后,口中啧啧称奇,读过历史的,谁人不认识唐末著名的忠义宦官张承业啊,没想到今日还真让他碰着了!

前世的他对这个号称史上最忠义的宦官很感兴趣,专门对他做了研究,历史上张承业为人宽厚,待人真诚,做事一丝不苟,尽心尽责,不结党,不营私。

而且他对皇室非常之忠诚,在朱温灭唐后,他更是把复兴唐朝的希望寄托在以唐室忠臣自居的李克用及其儿子李存勖身上,一直以大唐河东镇监军使的身份为河东李克用父子主持内政事务,给前线输送粮草,李存勖最后能灭掉朱温的后梁王朝,他功不可没。

等李存勖羽翼渐丰后想要称帝前夕,张承业仍然极力主张立唐室后人为帝,反对李存勖自称皇帝。为此他不顾老迈,扶病从晋阳赶到魏州向李存勖进谏说:“吾王世世忠于唐室,救其患难,所以老奴三十余年捃拾财赋,召补兵马,誓灭逆贼,复本朝宗社耳。今河北甫定,朱氏尚存,而王遽即大位……王何不先灭朱氏,复列圣之深仇,然后求唐后而立之……诸侯血战,本为唐家,今王自取之,误老奴矣!”在劝说无效后,这位为李克用全心全意打理后勤政务的老臣失望地返回晋阳,竟然绝食而死,以示最大的抗议。

人说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现代人对张承业那种纯粹的忠诚难以理解,最后只能斥之为愚忠、迂腐。

不得不说,宦官专权败国却是事实,但也不能把他们一棍子全部打死,如吕强直谏,曹日升救患,马存亮弥乱,可见宦官中像张承业这样有些愚忠的大有人在。

看着侍立一旁的张承业,李晔轻笑道:“朕观后宫北部诸殿宇皆尘垢环绕,独卿所掌清忠殿一尘不染,卿不辞辛劳,勤于王事,忠心可嘉,朕心甚为喜慰。”

这两句慰勉的话使张承业深深感动,他回答说:“奴婢平日只是愚心任事,不敢躲避艰难,只求做好份内之事,不辜负圣恩。”

李晔点了点头,脸露赞许之色:“如今国事蜩螗,满朝上下若都如你这般专心任事,何愁皇唐不能中兴?”

“奴婢惶恐。”

回去的路上,李晔以优赏为名,升张承业为内给事,将其调到了身边听用。

……

大明宫,西南,内侍省,掖庭宫太仓。

杨复恭将一封奏疏递给了左右枢密使王仲先和严遵美传阅,王仲先看完后,面露喜色,口中赞叹,到了严遵美手上时,只见他盯着奏疏上的内容一语不发,少顷,轻叹一声,便将奏疏又回递到了杨复恭手上。

“咱家要举荐的人都在上面,不知两位有何看法啊?”见两位枢密使看完后,杨复恭微笑着道。

王仲先点点头道:“好!很好!某无异议。”

见王仲先答应了,杨复恭又问向严遵美:“宗兄,如何?”

严遵美有心说些什么,然而最终只是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叹息过后,他点了点头:“某也没意见。”

杨复恭满意道:“如此,咱家便把这封奏疏递往外廷了。”

按例,臣子的奏疏要先交外廷中书门下政事堂批呈,然后再送入内廷枢密院,枢密使接到奏疏后,写上贴黄,然后再根据天子的授意朱批,或同意后颁行,或驳斥后封还。不过杨复恭蔑视法度的事情太多了,僖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便一惯如此,也不在这一两条。

等奏疏送到了中书门下,几位宰相因为奏疏上的内容大起争执。

“全是他的义子?”杜让能看完奏疏后,眉关紧锁。

韦昭度抚须笑道:“所谓举贤不避亲,魏国公此举,也是在为国纳才。只要是有才之人,当不避亲疏。”

一旁的崔昭纬接口道:“正是!正是!”

“正是?正是?哪里是了?”之前一直闭目不言的孔纬闻言忍不住道:“某观其所举荐之人,大多胸无点墨,徒有匹夫之勇,无尺寸之功,故,某认为此疏也当‘黜’!”

崔昭纬闻言一怔,没想到孔纬这么不给他面子,即便方才附议的有些心虚,此刻也颇为恼羞成怒:“孔仆射此言差矣!魏国公身为宦中宿老,有启圣定国之功,其忠贞日月可见,天地可证,怎会举荐庸碌之人呢?

某倒是看有些人,为求久居禄位,竟不惜堵新人进阶之路,倒是殊为可恨呐!”

孔纬是扈从先帝受过苦累的大功臣,在朝中累有尊崇,但其为人处事却比较低调,在中书门下政事堂中很少发表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说话的分量比其他的宰执低。

其实以孔纬的为人,并不喜欢和人争名夺利,但对于崔昭纬靠结交内臣得以晋升宰相之位的行径还是让他心中颇为鄙夷,此时见崔昭纬不仅在为杨复恭结党营私的行为强辩,还拐着弯骂自己,他气得胡须乱颤,手指崔昭纬,颤声道:“简直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对于崔昭纬,此时他是厌恶至极,连与对方同处一室也不愿意,当即起身拂袖而去。

杜让能也不愿在奏疏上附议,于是他趁机道:“某去劝劝。”说完也跟着走了,等出了政事堂,他跟上孔纬:“化文兄,何苦如此?”

…………

PS:

1堂老:宰相们之间对彼此的敬称。

2吕强直谏,曹日升救患,马存亮弥乱:

吕强乃东汉灵帝朝宦官,因黄巾军起,乃当庭叱责奸佞,泣谏灵帝开言路,任忠良,薄赋税,厚农桑;

曹日升于中唐时肃宗朝任中官,因安史乱起,南阳郡(即邓州)被贼军数万围困甚急,日升奉圣命要入城宣慰,无奈道路阻绝,只带着随从几十人拼死破围入城,不辱使命,而使南阳军民众志成城,斗志高昂;

马存亮于晚唐敬宗朝官至左神策军中尉,大明宫内有染署工作乱,谋劫持敬宗,存亮率左军平乱,功最大,事后反而推辞权势,主动辞去皇帝任命的观军容使一职,离开北衙禁军。此三人可谓宦官之贤良忠谨者。

阅读我的大唐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