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299章 高炉炼铁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长安南郊,一辆装饰简单的马车沿官道一路向南疾驰。

玄奘法师将头探出车窗,对护送他的罗飞问道:“罗将军,咱们这是要往哪儿去?”

玄奘法师原以为李承乾要在东宫召见他,可是没想到罗飞接上他之后并没有往皇城的方向走,反而一路把他带出了长安城。

罗飞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玄奘法师,微笑道:“大师勿忧,咱们马上就到了。”

正说话间,队伍行进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玄奘法师有些疑惑地朝前方看去,就见车队一转,离开官道,走上了一条平整的小路。

这条小路和寻常乡间那种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不同,虽然也是黄泥铺就,不过路面被夯得平整绵密,马车行驶过程中没有丝毫的颠簸感。

一行人走出不远,几个同样作宿卫打扮的骑兵就迎了上来。

等到看清罗飞的相貌后,几人同时勒住缰绳,拱手拜道:“小人等见过将军!”

罗飞淡淡应了一声,拱手回礼:“诸位兄弟辛苦了,本将奉殿下之命,特带玄奘法师前来见驾,还望兄弟们行个方便。”

宿卫们早已得到李承乾的授意,闻言拨马闪到一边,将一行人放了进去。

......

罗飞带人继续前行,一直到皇庄门外,才翻身下马,走到玄奘法师乘坐的马车边说道:“皇庄到了,还请法师下车。”

玄奘法师掀开车帘,看到眼前人来人往,比长安闹市丝毫不遑多让的繁忙景象,有些惊讶地问道:“此地便是皇庄作坊吗?”

回京这些天以来,玄奘法师接待了不少同修,对现在的长安城也多少有了一些了解,皇庄作坊的名头他不止一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过。

玄奘法师早就有心过来看看这个在长安流传甚广的神奇之地,只是碍于皇庄附近巡逻的东宫宿卫,才一直未能成行。

眼看着皇庄中的工匠抬着许多自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招摇过市,玄奘法师一时间有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罗飞没有理会他的震惊,平静道:“殿下已在庄中等候多时,法师请随我来......”

玄奘法师回过神,微微颔首之后跳下马车,跟在罗飞身后朝庄中走去......

......

当玄奘法师见到李承乾的时候,大唐的太子殿下正穿着一身粗布短衫,和几个工匠围在一座奇形怪状,看上去像是烟囱一般的火炉前鼓捣。

炽烈的炉火将李承乾的脸烤得通红,可是他却丝毫不以为意,目光始终看着眼前的火炉,指指点点的和众人说着什么。

玄奘法师没有想到李承乾堂堂太子之尊,居然和一群粗鄙的工匠搅和在一起,还穿上了工匠才会穿的粗布短衫。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要崩塌了——如果他知道什么是三观的话。

愣了好一会儿,玄奘法师才回过神来,连忙上前几步拜道:“贫僧玄奘,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回头看了他一眼,温和道:“法师免礼,还请法师稍等片刻,孤这里快结束了。”

说完也不再管他,直接回头和几个工匠继续商议起来。

......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玄奘法师只好暂且站到一边,开始打量起这个有些怪异的火炉。

看了几眼之后,玄奘法师发现了一些门道。

眼前这个造型古怪的火炉似乎是从现有的炼铁炉演化而来的,只是形制上要大了不少,而且多了几处以前没有的设置,这才让他一时没有看出来。

就在玄奘法师研究这些布置有什么用的时候,李承乾等人的商议也有了结果,几个工匠同时点了点头。

李承乾从旁边叫来两个宿卫,二人合力将厚重的炉门关上。

然后就见一个工匠顺着梯子爬到怪炉顶部,将一斗粗铁砂从“烟囱”口旁边的一个缺口处到了进去。

铁砂倒进炉子里,旁边早已准备好的工匠卖力挥起了鞭子,驱赶着几匹骡子拉动磨盘,通过各种装置的转换,最终拉动怪炉边码成一排的皮橐(音同“驼”,炼铁用的皮制风箱),朝着封闭的火炉里吹风。

虽然怪炉的高度很高,可是一排皮橐吹出的风力何等之强,烟囱状的炉顶瞬间喷射出无数火星。

火星飞出烟囱口后就开始缓缓飘落,如同下了一场火雨一般。

玄奘法师的目光被这迷离的景象所吸引,李承乾等人却没管这些,注意力始终盯着怪炉底部的位置。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炉子底部一个专门开出来的缺口里有炽热的铁水缓缓流淌而出!

看到这一幕,四周围观的工匠们都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李承乾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神色。

和众人交代几句之后,李承乾接过黄安递上的手巾擦了擦汗水,然后就带着张季走向玄奘法师。

......

见李承乾朝自己走来,看到他身上那件粗布短衫,玄奘法师眼角抽了抽,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再次躬身行礼:“贫僧拜见殿下。”

李承乾上前扶起他说道:“法师免礼,孤来为法师介绍一下,这位是张公,这皇庄的主持之人......张公,这位就是最近长安城声名鹊起,受百姓敬仰、万人爱戴的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谦虚了几句,之后就与张季攀谈起来。

等到二人聊的差不多了,李承乾才在一旁问道:“不知在法师看来,孤命人所做的这个‘高炉’如何?”

玄奘法师看了一眼不远处忙碌起来的炼铁高炉,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殿下奇思妙想,着实令人折服,只怕今日以后,天下百姓都要对殿下感恩戴德了。”

他这话倒不完全是拍马屁。

虽然李承乾这个新式的炼铁炉和旧式炼铁炉相比大同小异,只是稍稍改动了几个地方而已,但就是这些小小的改动,让炼铁炉有了质的飞跃。

仅仅从刚才试验的结果,玄奘法师就可以推断出:只要这种新式炼铁炉推广开来,大唐的产铁量必然会有大的跨越,甚至有可能一举解决天下缺铁的问题。

......

千万不要以为大唐就不缺铁,事实上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都是缺铁大国。

一直到北宋,因为技术的发展,改进了炼铁竖炉,国家才逐渐走出缺铁的困境。

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中国统治者才将铁从管制交易的名单中移除,任由百姓生产和交易。

对于如今大唐的百姓来说,铁器虽然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却并不是能够随意使用的消耗品。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件铁器,坏了修,修了坏,用上几十年甚至几代人都是常有的事。

并不是铁器的质量有多好,也不是他们恋旧,实在是他们没办法负担购买新农具的支出。

李承乾改进的这种新式炼铁炉虽然对朝廷需要的镔铁和精铁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却能为百姓打造农具提供足够的粗铁。

只要高炉推广开来,生产农具需要的粗铁价格必然要跌到一个很低的价格,成为普通百姓也能负担的产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玄奘法师才会对李承乾如此不吝称赞。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