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454章 纳粟授爵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听到于志宁这么说,恐怕马上就要发飙,治他个“办事不利”的罪名。

可是李承乾却不能那么做,因为于志宁所说的这一切,最后归根结底,全都化成一口巨大的黑锅,罩在了他这个皇帝的头上。

造成这一切困难的根源,其实就是他的军制改革计划。

在改革军制之前,施行府兵制的时候,朝廷是不需要为战争以外的事情操心的。

上到兵器甲胄,下到米面油盐,皆由府兵自备。

朝廷只需随便准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就行了。

可是自从改革了军制之后,没有了军户,将士们不用再自备干粮,所有的一切,都交由朝廷来负责。

这种突然的转变,让地方官府一时间还有些没适应过来。

寻常时候倒也没什么,可是一旦掀起大战,就会出现这种明明所有人都付出了十二分努力,可就是看不到成果的现象。

......

如果战争是由大唐挑起的,那么,拥有充足时间的大唐朝廷,就能慢慢适应这种新的战争节奏,完成从原有制度向新体系的转变。

可惜的是,眼下这场战争是由西突厥人首先发难的。

如此一来,大唐朝廷就有些赶不上趟了。

想要解决粮草转输的问题,赶在大战开始之前将粮草转运到位,现有的官僚体系是指望不上的,必须得找到其他办法。

否则,即便其他的准备工作都做到完美,后勤保障跟不上,也会导致功亏一篑。

想到这里,李承乾转而看向其他人问道:“户部尚书所言,诸卿也都听到了,依诸卿之见,朝廷眼下该当如何是好?”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低头思索起来。

几息后,礼部尚书崔浩真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可传令各军,就近从各地方州县官仓搜集粮草,待朝廷粮草运抵,再补偿回去便可。”

这种就地搜集粮草的事情,之前府兵制还在实行的时候唐军经常做,算是熟门熟路。

因此崔浩真的这个办法一提出来,立马就得到了不少支持。

就连李承乾也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当即就准备开口同意,只是不等他说话,司农寺卿严九龄就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崔尚书所言有所不妥。”

李承乾疑惑问道:“严卿何出此言?”

严九龄躬身再拜,解释道:“陛下,今岁秋收早已完成,各地方州县存粮早已递解官仓,即便有所存留,想必也不会太多。”

“大军在外,一日耗费起止千石?若仅以地方存粮救济,怕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更何况,地方官府存粮,有些乃是为明岁耕作所留之良种,若被大军征调,百姓年后何以播种?”

现如今的百姓虽然都会自己预留种子,不过却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向官府购买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种子。

地方官府每年收粮的时候,都会专门从收上来的粮食里挑选一些颗粒饱满,质量上乘的作为种子,来年售卖给有需要的百姓。

如果将这些作为种子的粮食给征调了,明年北地百姓只怕有许多人要望田兴叹了。

明白了这一点,李承乾对众人说道:“两位卿家所言皆有其理。依朕看来,便由户部行文沿途州县,先将明岁良种预留,其余粮草,尽皆输送大军,稍后再由朝廷补足,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同时拜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点了点头,继续道:“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此事便就此定下。至于大军粮草该如何解决,诸卿还是再想想别的法子吧。”

......

听到皇帝这么说,众人只好继续开动脑筋。

半晌后,张世出列拜道:“陛下,臣有一策,不知该不该说。”

李承乾看向张世,平静道:“朝堂议事,向来各抒己见,张卿有话尽管直说。”

“谢陛下!”

张世再拜一礼,郑重道:“陛下,臣以为,可传诏天下百姓,凡战前输送粮草至前线者,可依所输粮草多寡,确定功劳,授予爵位,以励其功......”

张世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就有好几个人出声反对,御史大夫王赟更是疾言厉色地说道:“少卿大胆!此话也是你能说的?!”

......

对于众人会有这种反应,张世早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前就有所预测。

他的这个建议,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古人的智慧。

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名叫晁错,是他法家的先贤,而这个政策,用更广为人知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纳粟授爵”!

话说当年汉文帝在位初期,汉朝边境刚刚经历平城之战,早已破败不堪,守军常常会饿肚子。

大汉朝廷想了诸多手段,都没能缓解这种情况。

最终是晁错玩了一手纳粟授爵,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大概流程就是百姓将多少粟米运到边关,从边关守将那里拿到收货的条子,再凭着这张条子,到长安领取一个跟他捐献粮食数量相匹配的爵位。

靠着这个手段,大汉朝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边关缺粮的问题,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在云中雁门一带,建立了四个大型粮仓,为后期汉武帝出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办法是很有效的。

但是当时的汉朝可以那么做,而现在的大唐却绝对不可以!

汉朝实行的是从秦朝延续下来的二十级勋爵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低级的爵位是不值钱的,可以随便拿来当鱼饵钓鱼。

可是大唐现在用的是九级爵位制度。

从最高等级的王爵,到最低等级的县男,每一级,都有着相应的特权!

这种爵位的含金量,远非汉朝时那种烂大街,每年多交一倍税赋就能混一级的爵位可比。

更何况,现如今爵位还和分封挂上了钩。

最高等级的王爵,直接可以得到三千里方圆的封国。

就是最低级的县男,只要你愿意出塞,也可以得到一块百里封地。

在这种情况下,爵位代表的含义就更加不得了了。

是以没有人愿意让那些商人或者地主跑进来插一腿。

大家辛辛苦苦为皇帝办事,武将出生入死,文官夙兴夜寐,大半辈子下来,或许才能混上一个县男,县子。

那些狗大户凭什么来跟自己抢名额?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