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22章 千金市马骨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元新七年春二月甲寅(二十一)。

大明宫,仙居殿。

草原上的波诡云谲并没有影响到长安这座帝国神京的安宁,闲下来的皇帝陛下此刻正在会见一位在长安待了两个多月的“客人”。

“啪”的一声轻响,一只粗糙的大手将棋子拍在棋枰上,大手的主人,前任吐蕃大论禄东赞神色平静地问道:“陛下国事繁重,日理万机,今日怎的有空与我这个番邦罪臣对弈?”

李承乾将一颗棋子摆上棋枰,温和笑道:“禄卿何以如此自轻?昔年卿归国之日朕便说过,朕这里的大门,始终为君开启。”

“卿此番入唐,朕只当你是朕的客人,罪臣之言,万万不可再提。”

禄东赞有些意外地看向李承乾。

和当年的太子李承乾比起来,已近而立的皇帝陛下无疑要成熟许多,但是那双眼睛却没什么变化,依旧那么平和,那么明亮,仿佛世间一切尽在掌握一般。

【天不佑我吐蕃,若威利赞普(松赞干布)在世,或许能与此人一较长短,可惜天不假年,威利赞普去的太早了......】

在心里暗暗感慨一句,禄东赞有些怅然地说道:“陛下宽宥之恩,罪臣感激不尽。不知陛下今日召见罪臣有何训示?”

李承乾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当年朕为太子时,曾几次三番招揽于卿,卿皆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恩回绝。”

“如今松赞干布已死,卿可愿为朕所用,为我大唐参赞机宜?”

禄东赞有些意外地看向李承乾,他没想到,都到了这个时候,李承乾居然还想着拉拢自己。

“罪臣多年来数次与天朝为敌,甚而与西突厥肆叶护结盟窥伺中原,陛下莫非一点也不生罪臣的气?”禄东赞试探着问道。

李承乾无所谓地笑笑:“在其位,谋其政,禄卿身为吐蕃大论,所作所为不过尽忠职守而已,朕为何要生气?”

“倒是芒松芒赞丝毫不念卿多年辅佐之功,欲除卿而后快,卿难道不想报仇?”

禄东赞抿了抿嘴角,没有说话。

芒松芒赞推他出来背这口黑锅,要说他心里一点怨恨都没有,那是绝不可能的。

只不过芒松芒赞毕竟是松赞干布的孙子,看在松赞干布的面子上,他也不愿和对方为敌。

更重要的是,吐蕃是他和松赞干布联手建立起来的,是他这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吐蕃灭亡在自己手上。

“陛下好意,罪臣心领了。只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此番两国交战,其罪皆因外臣一人而起,陛下还是斩了罪臣的头颅,告慰王师将士在天英灵吧。”

说着,禄东赞离座而起,郑重朝李承乾躬身一拜。

禄东赞的拒绝并没有超出李承乾的预料,皇帝陛下拈着棋子的手在案几上敲了敲,平静道:“禄卿所虑,朕大约也能猜到几分。”

“吐蕃朕必灭之,然吐蕃之地,朕却可以留下。”

“贵妃(卓婉儿)为朕育有一子,今年已有八岁。待到王师平定吐蕃,朕便以此子为藏王,统御吐蕃之地,卿以为如何?”

禄东赞闻言眼前一亮。

按照吐蕃传统,如果一个家族没有子嗣传承,那么外孙也是能够作为继承人继承家族产业的。

某些情况下,外孙的继承权甚至要比叔伯兄弟的继承权更优先。

恰果苏巴公主(卓婉儿)是松赞干布的亲生女儿,身上流淌着赞普家族的血液,由她的儿子称王吐蕃,从法理上来说没有太大问题。

更妙的是,这个孩子同时还身怀李唐皇室的血脉。

有他坐镇雪域,既可以保持吐蕃的高度独立性,又可以随时从大唐得到各种物资援助,简直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只不过......

“陛下如此安排,实乃吐蕃之幸,两国之幸,天下之幸,罪臣谨代吐蕃百姓谢陛下。”

“然陛下延揽一事,请恕罪臣不敢答应。”

“罪臣此番入唐,妻儿皆未随行。若罪臣应允陛下,恐族中老少将遭不忍言之事......”

......

原本像禄东赞这样的“战犯”,应该是全族一起被送到大唐接受制裁,最不济也该将他一家人都拉上才对。

只不过当初出使吐蕃的那个使者没想到自己能捞到禄东赞这条大鱼,一方面急着邀功请赏,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夜长梦多,索性不等吐蕃方面捉拿禄东赞家人,只将他本人带回了大唐。

如果大唐朝廷决定用禄东赞的人头杀一儆百,那他的家人跟不跟着倒没什么区别。

可现如今李承乾想要招揽禄东赞,那就有了一个问题——

到了禄东赞这个岁数,功业、地位什么的,已经不是他追求的第一目标了。

这个年纪的人,考虑更多的还是家人的安危,子嗣的前途。

以芒松芒赞先前表现出来的刚愎自用,禄东赞几乎可以确定,只要自己这边传出要投靠大唐的消息,那么留在吐蕃国内的族人亲眷都将被对方冠以“通敌叛国”的罪名。

为了不给家人带来祸患,即便禄东赞事实上对李承乾的招揽已经动心,最终却还是不得不选择了拒绝......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