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84章 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激烈的辩论了三天后,太极殿之会明道和论战两个阶段,最终落了个一地鸡毛。

诸子百家的黑历史,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视普通百姓如走狗的所谓“士大夫”,终于褪去了他们那光鲜靓丽的外衣,尝到了“脚踏实地”的滋味。

自此,思想和学术将不再是某些人的禁脔,而是天下人共有的财富。

而这,正是李承乾想要的。

......

第四天一早,也就是从太极殿之会开幕算起的第五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大唐第一届r大,在今天步入最后的尾声。

诸子百家在经历激烈的辩论之后,终于可以暂时休息,品尝到他们期待已久的劳动果实——参政议政。

和诸子百家不同,前两天看吵架看得兴致勃勃的王侯公卿和文武百官们,则都是一副懒洋洋的做派。

李承乾高坐上首,面前的御书案上摆着尚书省呈报上来,可以用于太极殿之会讨论的议题。

议题总共有十七道,不过并不需要全部讨论,之所以提出这么多,只是为了让皇帝有选择的余地。

至于该怎么选,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大唐并非后世,太极殿之会也不是真正的r大,不可能像对待r大d表那样,给予诸子百家那么大的权力。

就算李承乾肯,文武百官那一关也过不去。

因此,拿到太极殿之会上来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文武百官已经有了大概结论,或者那种形而上,看似重大,实则屁影响都没有的样子货。

这些议题拿出来,就是为了让诸子百家跟在后面鼓掌叫好的。

不过呢,这些弯弯绕,文武百官和李承乾这个皇帝明白就行了。

对外还是要表现的重视一点,至少表面功夫得做足,得让诸子百家觉得,他们确实是在参政议政,确实在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否则,谁特么还继续跟你玩啊。

......

中国文人有本事的不多,脾气大的却不少。

一旦让他们知道自己被当权者骗了,成了权力的牵线木偶,很有可能就此搞一个大唐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跑去山里当隐士。

这样的话,他们的名声是有了,但朝廷和李承乾这个皇帝的名声可就不那么好听了。

因此,如何制定既能让诸子百家有成就感,又不至于影响朝廷的大政方针,成为了本次太极殿之会最大的难题。

如果让李承乾或者其他什么人来做这件事,八成要悲剧。

但好在现如今的尚书左仆射是杨师道。

杨师道其人,虽然治国能力远不如前任房玄龄,但摆弄文字,偷换概念的能力,却丝毫不在后者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经他拟定的议题,以李承乾的眼界,看了半天也没挑出任何毛病。

【果然,专业的事,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干。尼玛这杨师道如果穿越到后世,一定是标题党的大能,这特么都什么跟什么啊。】

在心里感叹了一句,皇帝陛下在满场期待的目光中,从十几道议题里挑出三道盖上玉玺,卷好之后交给一旁侍立的黄安,吩咐道:“将此三论交予杨阁老,请阁老代朕宣告诸卿!”

“唯!”

黄安捧着一张托盘跪倒在地,恭恭敬敬接过李承乾手里的三道议题,然后起身缓步退下御陛,走到杨师道身边,将议题连同托盘一起交给对方。

杨师道接过托盘,先将之交给身边的佐官,然后对着上首的李承乾躬身一拜,郑重道:“臣,尚书左仆射师道,请奉君命,宣达诏书!”

李承乾一脸淡定地坐着,嘴唇微动,平静道:“准!”

“谢陛下!”

杨师道躬身再拜,转身从托盘里取出一卷诏书捧过头顶,几步来到演讲台前,面对众人说道:“圣旨既下,百官公卿听诏!”

“臣等稽首上千万岁寿!”在场所有人,包括大殿四周的羽林卫士和站殿御史,以及观礼的后宫妃嫔、王侯公卿同时起身,郑而重之地大礼参拜。

等到众人拜完,杨师道将圣旨放了下来,展开念道:“诏曰:朕闻,子曰‘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

“国朝鼎立至今,已三十又年,功莫大于高祖,德莫厚于先帝,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不能远德,以修先帝之遗志,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于太极殿广会天下贤达,稽参政务!以示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心......”

杨师道的声音在太极殿中回荡,听得诸子百家心花怒放。

因为,在这道诏书里,首次明确了大唐天下的意识形态。

什么叫意识形态?

说白了,就是谁是国家主人的问题。

历史上,宗周最初是天子与诸侯共天下。

等到了西汉时期,成了天子与列侯贵戚共天下。

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又变成了天子与世家共天下。

大唐建立时,也面临着天子与谁共天下的问题。

只不过太宗皇帝不想让世家再继续威胁他的地位,其他阶层,又不足以承担和天子“共天下”的责任。

这个问题才一直拖到了今天。

而今,随着李承乾这一道诏书问世,大唐的国家属性终于敲定,那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当然,大家都明白,皇帝这些话只是说说而已。

因为,天下的主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子,至于和谁分享天下什么的,不过是掩饰独裁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但是,有这块遮羞布,就比没有要强。

而且,有了皇帝这句话,大家往后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至少那些丘八们,再也没有机会骑到他们头上作威作福了,曾经担心的“武夫当国”问题,在这一道诏书面世后,绝对不会出现。

除非大唐亡国,改天换地,重新换一个主人。

想到这里,诸子百家纳头便拜:“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xinminlan.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